<h3>大椎山上位于綏中縣加碑巖鄉(xiāng)窩嶺村,距離村委會大約4千米,海拔高度五百多米,這里僅有十幾戶人家,倒是一個安靜的居住地方。家有親戚住在這里,聽他們時常講起山里涼快,我們決定趁著天熱到山里避避暑。因為上高速之前堵車加上山里修路,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路程,在晚飯時刻終于到達目的地,下車頓覺不一樣的涼爽。</h3> <h3>山里果然涼快,坐在廚房兼客廳吃晚飯,山谷里不時涌動的涼風(fēng),絕對沒有城里帶著潮濕的那種燥熱,我感到穿短袖都有點涼,不得不趕緊找來長袖襯衫穿上。親戚怕我們初到山里不適應(yīng),也為了驅(qū)逐屋內(nèi)的潮氣,將家里連著火炕的爐灶特意點火燒了一個多小時,不曾想第一夜蓋著棉被還真就出汗了,后來只有下雨的時候偶爾點上火燒一會。</h3> <h3>夜幕降臨,飯后在農(nóng)家院中數(shù)星星也是一種樂趣。晚飯后,親戚說給你們住的房間也裝了臺電視,想看什么臺都可以調(diào),而我卻對這里的星空更感興趣。晚上八點多鐘天已經(jīng)完全黑下來,天上數(shù)不盡的星星成為我們飯后聊天的話題。曾經(jīng)四十多年前,在大連自由河畔的天象館內(nèi)望著天幕中模擬的星空,聽著教員的介紹就像聽天書一樣,不過也知道了天蝎座、天鵝座等許許多多的星座,那是天文航海的啟蒙。城里幾乎看不全的銀河系,在這里可以清晰地展現(xiàn),可惜我沒有天文望遠鏡,手機也難以拍下這么壯觀的星空。幾十年過去,夜空中我能夠準(zhǔn)確判斷的星星已經(jīng)很少,首推北斗七星加上北極星。那天望見北極星,差點被大山擋住,親戚問我北極星會不會因為移動而看不見了,我肯定地告訴他們不會,因為北極星的高度與所在地的緯度基本一致,其高度和方位僅在一個很小的范圍變化,所以我們能夠通過北極星找到北。如果山不長高的話,那么,在晴朗的天氣站在院子里總會看到北極星,雖算不上特別耀眼,卻一定能給你指明方向,也就是找到北,這是在地球北半球野外活動的基本常識。</h3> <h3>第二天的白天,在陽光的照射下,氣溫逐漸升高,到了上午九點鐘之后,田間基本上看不到人影,山里人都是趁著早晚涼快的時候下地干活。今年因為少雨的緣故,往年川流不息的小溪里幾乎很少有水,只留下少許的小水洼,尚且有些生命在其中折騰,竟然看見一些與小拇指差不多的小魚,這些生命也真夠頑強的。興許真的是因為天熱干旱,我出門的時機不大對頭,走了三四千米的山路,只遇到一對在自家門前樹蔭下的老夫妻。他們家看門的狗雖然不大,但凡遇到生人就會馬上露出兇惡的面目和喋喋不休的狂吠,關(guān)在籠子里也讓你感到一點不安,但與主人親密時卻充滿善意。據(jù)主人講山里有些小野獸,比如狐貍、黃鼠狼、狍子等,家里養(yǎng)著雞和鵝,那還指望這條狗看家護院。此后,我也學(xué)著當(dāng)?shù)厝艘话阍谠缤須鉁剌^低時出門散步,這樣,就會經(jīng)常在路上遇到行人和車輛,也就沒有路上的寂寞。</h3> <h3>接下來有幾個陰雨天氣,全天的溫差相對要小好多,日子過得很舒服。山里到晚上九點以后已經(jīng)很少有亮燈得人家,入鄉(xiāng)隨俗我們晚上睡得也早,每天早上幾乎五點鐘就能醒來。一天清晨,淅淅瀝瀝的小雨原本有催眠作用,但抵不過喚醒我起來的生物鐘,還是讓我在五點多鐘起來。他們說山里空氣好使人睡眠質(zhì)量上升,不知道真假,不過我的總體感覺還是不錯。推開房門,放眼看去遠處的山峰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幾乎每一秒鐘都是一個新的動態(tài),仿佛過電影一樣神奇。眼前的小院里,剛剛濕潤過的地表散發(fā)出清新的氣息,雨點敲打在院內(nèi)的植物上發(fā)出溫柔的回響,留在葉子上的水珠晶瑩剔透,前幾天已經(jīng)有些凋謝的花朵,在雨露滋潤下重新煥發(fā)出光彩,處處顯得那么招人喜愛。院子里蔬菜種的不太多,另外山里鄰居們還會經(jīng)常送些自家的蔬菜過來,反倒是自己院子里的蔬菜在等待枯老,有些菜該拔了重新播點新菜籽等著吃那新嫩的蔬菜了。</h3> <h3>雨停了,空氣中那份潮濕令我忍不住走出屋門,趁著沒有太陽的炙烤,到深山里去探究一下以前沒有發(fā)現(xiàn)的秘密。順著水泥鋪就的小路一直往山里走,我估計只要有路就會有人家。這一路甚是偏僻,實際上都是沿著山里小溪的走向,也就是循著山溝的低洼處修筑,有些路面被大水沖毀還沒有完全恢復(fù),但也做了必要的加固,即使是大卡車行走在這里問題也不大。因為雨后云層比較厚,氣溫只比早上起床時稍高一點,算是一個清新涼爽的上午。有的地方僅有一、兩戶人家,幾乎家家都有自己的小院子,也許真的像人家說的山中有野獸的緣故吧。我還發(fā)現(xiàn)有人家的地方或其附近的路邊都會有大樹,路邊沒有樹的地方肯定沒有人家。水泥路大多數(shù)路段僅可供一輛汽車通過,雨后的水泥路上還算干凈,過了一座小橋發(fā)現(xiàn)往山里走的路突然變得更窄了,一般的轎車剛剛勉強可以通過,在路將走到盡頭時山上下來一輛轎車,竟然是奧迪A6,嚯,山里還真是藏龍臥虎之地呀。</h3> <h3>上山的這一段大約有兩千多米,過了那座小橋之后不久,開始有明顯爬坡的感覺,好在有一段路的兩邊被密林遮蓋,走進去特別涼快,在路的盡頭坡度陡然提升,這里大約有十戶人家,從院子和房屋外貌看,大多應(yīng)該還是有人居住,但在這里只見到四個人,簡單寒暄一下,知道這里已經(jīng)不是大椎山上,而是一個稱作南洼的地方。這里往山上看去,種植的面積不是太大,而向下看路邊山地里的梯田整的有模有樣,聽他們說主要是種植玉米,還有一些大豆、葵花等作物,以自己食用為主,每到收獲季節(jié)也有人到山里來收購,但價格不是很穩(wěn)定,有的年份收成好一些,七七八八算下來,每年大概都有萬把來塊錢的收入。跟山里人小聊了一會,上山出的汗也差不多晾干了,怕久留這里會感冒,匆忙告別趕緊下山。下山相對輕松了許多,在回望山上梯田時,頓時像進入一種山木多翠微、秫秸翻綠浪的境界,除了體感涼快,還有令眼睛得到放松的體驗,這也許就是大山里的一種恩賜——清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