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4日早上六點起床,六點半吃早餐,七點開車前往嘉興嘉縣西塘古鎮(zhèn),73公里左右一個多小時就到了西塘古鎮(zhèn)停車場。</p> <p class="ql-block"> 西塘古鎮(zhèn),隸屬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位于江浙滬三地交界處,古名斜塘,平川,東臨姚莊鎮(zhèn),西靠天凝鎮(zhèn)、陶莊鎮(zhèn),南接干窯鎮(zhèn),北與蘆墟鎮(zhèn)毗鄰。</p><p class="ql-block"> 西塘歷史悠久,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江南六大古鎮(zhèn)之一,為吳地方文化的千年水鄉(xiāng)古鎮(zhèn)。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吳越兩國的交壤之境,素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2003年10月被列入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2003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chǎn)保護杰出成就獎”,2006年,西塘古鎮(zhèn)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yù)備名單。2013年起,每年舉辦西塘漢服文化周。2017年,西塘古鎮(zhèn)晉升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走在西塘,每一個轉(zhuǎn)角都充滿故事,每一座石橋都承載著歷史的厚重,仿佛一眨眼,就能看到歷史的煙云。</p><p class="ql-block"> 漫步西塘,隨時可以和悠遠的歷史來個親密接觸。漫步西塘,那建于明清時期水鎮(zhèn)古街的風(fēng)雨長廊,像一幅幅清雅的圖畫、一首首悠揚的旋律,它追隨古鎮(zhèn)長河而立,蜿蜒曲折,樸素而簡潔。</p> <p class="ql-block"> 西塘古鎮(zhèn)核心區(qū)域保存著25萬平方米明清建筑群,煙雨長廊長達2000多米,沿河而建的廊棚既為游人遮陽避雨,又延伸出"晴天不用打傘,雨天不濕鞋"的詩意意境。清晨的河道上,搖櫓船泛起漣漪,與白墻黛瓦相映成一幅流動的水墨畫。</p><p class="ql-block"> 煙雨長廊:千米長的臨河廊棚,晴雨皆宜,是西塘的靈魂所在?。</p><p class="ql-block">送子來鳳橋:雕刻精美的古橋,承載吉祥寓意,為必打卡地標(biāo)?。</p><p class="ql-block"> 石皮弄:僅容一人通過的幽深巷道,時光在此靜謐凝固?。</p><p class="ql-block"> 西園與醉園:前者展現(xiàn)園林雅韻,后者以小巧版畫工作室傳承非遺木刻技藝?。</p><p class="ql-block"> 西塘的雨廊(廊棚)是江南水鄉(xiāng)中獨一無二的建筑,是古鎮(zhèn)中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 所謂雨廊,其實就是帶頂?shù)慕?。西塘的廊棚以其獨有的的綽約風(fēng)姿吸引中外游客。西塘的街道大多有廊棚覆蓋,使商人貿(mào)易、行人過往無日曬雨淋之憂。廊棚沿河一側(cè)有的還設(shè)有靠背長椅,供行人休息。廊棚多為磚木結(jié)構(gòu),一般寬2-2.5米,集中在北柵街、南柵街、朝南埭等商業(yè)區(qū),總長有1000米,既可遮陽又可避雨。最具特色的,當(dāng)屬臨河的那些,在靜悄悄的晨昏時刻,漫步在廊棚下,只有自己的心跳聲還有一些很懷舊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西塘有三多:橋多,環(huán)秀橋、五福橋、臥龍橋、送子來鳳橋各有說道,把古鎮(zhèn)各個部分連為一體;弄多,分為街弄、陪弄和水弄三大類,宅弄深處,曲徑通幽,不知深幾許,行至盡頭,豁然開朗,別有洞天;廊多,每個廊棚盡頭都是一幅美麗畫卷。所以,感受西塘文藝慢生活就要過橋、穿弄、走廊棚,尋找那種不經(jīng)意間融入江南市井生活的飄逸感覺。</p><p class="ql-block"> 送子來鳳橋位于浙江省嘉善縣西塘古鎮(zhèn)小桐街東側(cè),始建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為三孔石板橋,寬10米,橋頂設(shè)紅檐黛瓦棚頂,兼具遮陽避雨功能,故俗稱“晴雨橋”。橋體中段以花墻分隔南北通道,南側(cè)為階梯、北側(cè)為斜坡,暗合傳統(tǒng)陰陽觀念,寓意“男左女右”分行,形成獨特的走橋民俗。</p> <p class="ql-block">送子來鳳橋</p> <p class="ql-block">? 西塘環(huán)秀橋?是位于中國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古鎮(zhèn)的一座明代古橋,始建于1581年(明萬歷九年),為單孔石拱橋,連接煙雨長廊與西街,是古鎮(zhèn)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歷史與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建造年代?:環(huán)秀橋始建于明萬歷九年(1581年),是西塘古鎮(zhèn)現(xiàn)存最早的高橋,歷史上曾多次修繕,1944年因倒塌重建為木橋,1997年恢復(fù)為石級拱橋。????</p> <p class="ql-block">環(huán)秀橋</p> <p class="ql-block"> ?五福橋?是位于中國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古鎮(zhèn)的一座明代單孔石板橋,始建于明正德年間,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現(xiàn)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以“五?!保ǜ?、壽、康寧、德行、善終)的吉祥寓意聞名。</p> <p class="ql-block"> 臥龍橋是浙江西塘的一座有名的石橋,臥龍橋原來是一木橋,年久失修,破爛不堪。有一天,橋邊住一位姓朱的竹匠看到一孕婦失足落水而死,就很想重新修造,可沒有資金。他就削發(fā)為僧名廣緣,奔走化緣歷時十年,積得白銀三千兩,開工建造。到白銀用完,尚缺石料,和尚卻因十年老苦積病而死。工程缺橋面將停,這時,有兩位神仙來到西塘,聞西塘豆腐干非常有名,品之,贊不絕口,正陶醉之時,一塊豆腐干掉了下來落在未完工的臥龍橋上,形成了橋面。</p> <p class="ql-block"> 西塘古鎮(zhèn)的弄堂是其特色景觀之一,以石皮弄為代表性景點,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 石皮弄是西塘最著名的弄堂,全長68米,由166塊石條和216塊僅3厘米厚的石板鋪成,最窄處僅0.8米,被稱為“西塘一線天”。它建于明末清初,連接尊聞堂與種福堂,兩側(cè)山墻高度達6-10米,形成了獨特的狹長空間感。弄內(nèi)石板薄如皮,光影效果顯著,適合拍攝漢服或古裝照片。</p> <p class="ql-block">石皮弄</p> <p class="ql-block"> 護國隨糧王原型為明代運糧官金七,排行第七故稱"七老爺"。崇禎年間西塘遭遇饑荒,他私自將皇糧賑濟災(zāi)民后自盡,朝廷追封為"護國隨糧王"。百姓感其恩德,于明末始建廟宇祭祀,香火延續(xù)近四百年。??</p> <p class="ql-block"> 醉園原是西塘望族王氏塔灣街宅院之偏廳,四進院落,2000年整理修繕后對外開放,并在園內(nèi)設(shè)“王氏父子版畫館”,以示家庭文化之傳承。</p><p class="ql-block"> 醉園的意思有三層:一是因“醉經(jīng)堂”——醉讀經(jīng)書之意;二是園內(nèi)景色醉人;三是沉醉于版畫藝術(shù)。</p> <p class="ql-block"> 西塘的廊街都緊貼著小河,彎彎曲曲,非常有情調(diào),是古鎮(zhèn)中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步入廊街,映入眼簾的是兩岸水上人家和前呼后應(yīng)的河埠。</p> <p class="ql-block">游覽完西塘南湖革命紀念館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