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們這輩子是做什么來的》</p><p class="ql-block">●周霄山</p><p class="ql-block"> 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到了退休后,大多以為自己這輩子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該休息了,該好好安度晚年了。但是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夠在之后的某一天偶爾有幸開悟悟道的話,那么我們就打開了自己原有的“根本智慧”,從小我越升為大我,也就相當(dāng)于自己“涅槃重生”,越升到我們生命的高層次階段了。雖然,人們看不出來我們與之前有什么變化。但這時,我們自己已經(jīng)知道,其實我們自己的“重生生命”才剛剛開始,也就是,我們自己真正該做的事才剛剛開始。我們自己過去所有的人生經(jīng)歷和所做的所有事,只是為自己的開悟悟道在做“鋪墊”。我們這時才知道自己這輩子是真正做什么來的,和知道自己應(yīng)該為人類擔(dān)負(fù)起的“責(zé)任”與“使命”。只不過,我們開悟悟道不要來的太晚了,這樣就會給我們留下遺憾。可能更為遺憾的是,我們還有許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還有開悟悟道而“涅槃重生”這回事,所以才會感覺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沒有什么意義。</p><p class="ql-block"> 實際上,我們的人生和生命是有意義的,那就是修道、悟道、傳道、證道、弘道。我們許多人生活工作了大半生,經(jīng)歷了許多坎坷磨難和承受了許多痛苦,其實也就是在無意識地修道。直到有一天,我們突然開悟悟道了,我們才會知道自己這輩子是做什么來的,才真正開始做有意義的事,那就是悟道、傳道、證道、弘道。</p><p class="ql-block">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具有比現(xiàn)有智慧高得多的“根本智慧”,不過,這個“根本智慧”是需要開悟悟道來開啟的。我們只有經(jīng)過修道,經(jīng)歷大磨難和承受大痛苦,才有可能開悟悟道,才能越升到高層次,才能獲得大智慧。我們只有具有了大智慧,才能去做有意義的大事。</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我們有幸開悟悟道后,就會知道,自己過去無論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不值得一提的,甚至可能還會感到遺憾自己過去一直都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耽誤了自己去做最重要的大事。例如,大畫家吳冠中在晚年開悟悟道后,就非常遺憾自己不應(yīng)該從事繪畫事業(yè),而是應(yīng)該為文。所以,他才會說,一百個齊白石也抵不過一個魯迅。也就是,從對人類的文化思想發(fā)展來說,魯迅的貢獻(xiàn)是要遠(yuǎn)遠(yuǎn)大于齊白石的。吳冠中之后就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取得輝煌成就的繪畫事業(yè),而去為文了。遺憾的是,吳冠中開悟悟道的有點兒太晚了,已經(jīng)沒有多少時間去做他認(rèn)為最重要的大事了。</p><p class="ql-block"> 大智慧只有通過開悟悟道才能夠獲得。我們?nèi)祟愃枷胛拿魇飞厦恳淮物w躍都是由開悟悟道的人推動的,也只有開悟悟道的人才能悟知宇宙萬事萬物的奧秘,也只有開悟悟道才能開啟萬物之靈光明的生命。這也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一個開悟的人必然能笑對一切世事而不執(zhí)著其中,也正因為開悟而內(nèi)外光明才會生出無窮的智慧,智力來自于大腦,是低級而有限的;而智慧來自于心靈,是光明而無限的。”</p><p class="ql-block"> 只有大智慧才能夠悟知所有事物的本真,才能夠悟知什么是真理。才能夠悟知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也才能夠悟知我們的人生和生命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我們認(rèn)知事物分為“以俗觀之”、“以物觀之”和“以道觀之”這樣三個層次?!耙运子^之”是指從常人的主觀角度去認(rèn)知,其結(jié)果只能形成常識性的意見;“以物觀之”是指從事物的客觀角度去認(rèn)知,其結(jié)果能形成系統(tǒng)性的知識;“以道觀之”則是從宇宙本原的高度來悟視,從事物的內(nèi)在本質(zhì)來剖析,其能力是為大智慧。我們只有用大智慧去悟知世界,才能得到最高的悟性認(rèn)知。只有這時,我們才能真正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才會在多篇文章里反反復(fù)復(fù)地強調(diào)開悟悟道是最重要的事,我們也只有真正開悟悟道了,也才會知道其至關(guān)重要性,也才會知道自己這輩子是做什么來的,也才會知道自己應(yīng)該去做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