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華清池,又名華清宮,包括原驪山國家森林公園,是著名的溫泉湯池,又與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四大皇家園林,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驪山,北面渭水,與“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相鄰。</p> <p class="ql-block">華清池為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文化產(chǎn)業(yè)示范基地、國家地質(zhì)森林公園。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fā)生地而享譽海內(nèi)外,成為中國唐宮文化旅游標志性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華清池內(nèi)集中著唐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qū)、唐梨園遺址博物館等五大文化區(qū)和飛霜殿、萬壽殿、長生殿、環(huán)園和禹王殿等標志性建筑群。驪山海拔1302米,老母殿、老君殿、烽火臺、兵諫亭、石甕寺、遇仙橋等景點星羅棋布,“驪山晚照”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華清池,名山勝水更顯奇葩,自然景區(qū)一分為三,東部為沐浴場所,設有尚食湯,少陽湯,長湯,沖浪浴等高檔保健沐浴場所,西部為園林游覽區(qū),主體建筑飛霜殿殿宇軒昂,宜春殿左右相稱。園林南部為文物保護區(qū),千古流芳的驪山溫泉就在于此。</p> <p class="ql-block">華清池大門上方有郭沫若書寫的“華清池”匾額。進了大門就見兩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兩座宮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對稱,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過龍墻便是九龍湖,湖面平如明鏡,亭臺倒影, 垂柳拂岸,湖東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飛霜殿為主體建筑,沉香殿和宜春 殿東西相對,西岸是九曲回廊。由北向南過龍石舫,再經(jīng)晨旭亭、九龍橋、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貴妃池”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蓮花湯”是玄宗皇帝沐浴的地方,占地400㎡,是一個可浴可泳的兩用湯池,充分顯示了至高無上、唯我獨尊的皇權威嚴。池底一對約30cm的進水口曾裝有雙蓮花噴頭同時向外噴水,并蒂石蓮花象征著玄宗、貴妃的愛情。</p> <p class="ql-block">“海棠湯”,俗稱“貴妃池”,始建于公元747年,湯池的平面造型頗似一朵盛開的海棠花,因此而得名,專供貴妃沐浴。白居易《長恨歌》中“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的楊貴妃在這花朵一樣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個春秋。</p> <p class="ql-block">“星辰湯”修建于公元644年,是專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湯池,池壁造型是南峭北柔,初步推測是工匠模擬自然界山川河流的造型修建的。傳說原址上面及四周無遮物,沐浴可見天上星辰,故名。在星辰湯后面還有溫泉古源。</p> <p class="ql-block">太子湯”是專供太子沐浴的湯池?!吧惺硿笔菍9┥惺尘止賳T沐浴的湯池。</p> <p class="ql-block">唐御湯遺址博物館東面,是一座頗具江南園林特色的雅致小院——環(huán)園。</p> <p class="ql-block">光緒年間(1878年),臨潼知縣沈家楨采用“以工代賑”的辦法,重新修建了溫泉驛館,并改名“環(huán)園”。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西巡西安,往返都就寢于此。</p> <p class="ql-block">1936年,蔣介石親臨西安,將環(huán)園辟為臨時行轅,部署剿共計劃,引發(fā)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走進環(huán)園,是一潭荷花池,池南是荷花閣,池東是白蓮榭,沿著荷花池西岸走到荷花閣背后,就是著名的五間廳。</p> <p class="ql-block">五間廳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廳房,南依驪山,北至荷花池,庭院平坦,樹木蔥郁,因由五個單間廳房相連而名五間廳。</p> <p class="ql-block">五間廳是環(huán)園中的主要建筑物,合抱粗的赤色大柱高擎于廳的前廊檐,氣宇軒昂。與周圍的三間廳、望河亭、飛虹橋、飛霞閣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五間廳由西往東依次是:秘書室、蔣介石臥室、蔣介石辦公室、部署進攻紅軍的會議室、侍從室主任錢大鈞的辦公室。五間廳旁,還有一座蔣介石沐浴室,里面的浴池建于清代,仿貴妃池形制而建,康熙、慈禧、光緒都曾在此沐浴,蔣介石下榻五間廳期間,將此池作為他的行轅沐浴室。1957年,梅蘭芳來華清池游覽沐浴,為該池題名“楊妃池”。</p> <p class="ql-block">五間廳的玻璃窗、墻壁上,迄今還保留有西安事變兵諫發(fā)生激戰(zhàn)時的彈痕,各房間辦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發(fā)、茶具、火爐、地毯、電話等,均按原貌復制擺放。1982年,五間廳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梨園</p><p class="ql-block">以梨園為代表的唐代音樂舞蹈藝術是我國古代歌舞藝術上的鼎盛階段。國力強盛,經(jīng)濟繁榮,外來音樂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帝王對音樂舞蹈的酷愛和推崇,使當時的華清宮云集了大批樂舞藝人,呈現(xiàn)出百花斗妍,多姿多彩的繁盛局面。</p> <p class="ql-block">碑海書林</p><p class="ql-block">華清池現(xiàn)存的歷史名碑共7通,詩石16塊,石刻7處,石雕4對,1949年以后又先后刊刻石碑、碣詩石共計69多方,其中著名的有《北魏溫泉頌碑》、《溫泉銘碑》等。</p> <p class="ql-block">《溫泉銘碑》,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御書制碑,立于“湯泉宮”南門左側御書亭內(nèi),原碑已蕩然無存。1993年3月,華清池依據(jù)原碑拓片進行復制,安置在御湯遺址博物館內(nèi)平臺上。此碑開行書入碑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北魏溫泉頌碑》,由北魏雍州刺史元萇撰文并書,唐時號稱玻璃碑,碑為璃首,高1.50米、寬0.7米,碑文20行,行字30字,共計588字。它是華清池最早的實物資料,1982年國家文物局將其列為全國禁拓名碑。出土于西安華清宮,魏晉南北朝時的一塊石碑,國家一級文物。</p> <p class="ql-block">游華清池感懷</p><p class="ql-block">驪峰翠影映清漣,波漾柔光夢亦綿。</p><p class="ql-block">昔日霓裳仙樂繞,今朝柳韻畫情牽。</p><p class="ql-block">溫湯汩汩流佳事,宮闕巍巍憶盛年。</p><p class="ql-block">倚檻凝思尋古韻,唐風漢韻共長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