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稱:郝霞客 美篇號(hào):476076163 紫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屬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褐色,葉呈卵圓形至腎形?;ㄆ?4-5 月,花為藍(lán)紫色,圓錐花序,芳香四溢。 <p class="ql-block"> 春天,一簇簇藍(lán)紫色或紅紫色的花朵綴滿枝頭,小巧玲瓏,如云似霞?;ǘ潆m小可香氣襲人,令人沉醉。它不爭(zhēng)艷,不張揚(yáng),卻以紫色的高貴和獨(dú)有的芬芳,悄然裝點(diǎn)著春天,給人們帶來(lái)詩(shī)意與浪漫。</p> <p class="ql-block"> 紫丁香通常指木犀科丁香屬植物和桃金娘科蒲桃屬的丁香樹,前者起源于中國(guó),后者起源于印度尼西亞</p> 中國(guó)是丁香屬自然分布中心,主要分布于西南、西北、華北、東北等地區(qū)。并以此為中心傳播至朝鮮、日本、歐洲東南部等地。 <p class="ql-block"> 作為香料和中藥使用的丁香,是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原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及其周圍島嶼。公元前 1500 年左右,南島原住民通過海上貿(mào)易把丁香傳播到周邊國(guó)家。</p> 中國(guó)的栽培紫丁香的歷史悠久。 唐代是紫丁香栽培的明確記載開端。史料記載,當(dāng)時(shí)紫丁香已作為觀賞花卉種植于宮廷苑囿及貴族庭院中,其淡雅花香和秀麗花姿被納入園林景觀設(shè)計(jì)。 宋代紫丁香的栽培有系統(tǒng)記錄。如《洛陽(yáng)名園記》中提及文人庭院中種植紫丁香,與其他花木搭配造景,體現(xiàn) “移步換景” 的園林理念。同時(shí),民間開始探索繁殖方法。 明清是紫丁香栽培的鼎盛階段。在皇家園林和江南私家園林中,紫丁香常與建筑、山石搭配,形成 “丁香繞廊”“庭前植丁” 的經(jīng)典造景模式。 近現(xiàn)代以來(lái),紫丁香的栽培突破了地域限制,從華北、西北向全國(guó)推廣。 紫丁香在許多地區(qū)被廣泛栽植,特別受到氣候比較寒冷的地方的青睞。哈爾濱、西寧、呼和浩特、大同等城市都把丁香作為市花。 <p class="ql-block"> 大連的四月末五月初紫丁香盛開,屆時(shí)房前樓后、公園湖畔、馬路兩旁都能看到紫丁香的靚影,處處姹紫勝嫣紅。</p> 層層疊疊的花苞擠滿枝頭,四瓣小花密密匝匝簇成圓錐花序,一枝挨著一枝,一簇挨著一簇,壓彎了柔韌的枝條 <p class="ql-block"> 風(fēng)過時(shí),花枝輕舞,馨香四溢,情不自禁的讓人駐足,沉醉在這爛漫春光和醉人的花香中,感受著“高枝似裊紫玉煙,低影還如紫云舞”的美妙。</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年5月4日攝于大連棒棰島</h1> <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