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締造現(xiàn)代: 來自巴黎奧賽博物館的藝術瑰寶》,</span>超過五十位藝術巨匠匯聚一堂,百余件奧賽博物館館藏杰作悉數(shù)亮相上海浦東美術館,向庫爾貝、馬奈、莫奈、高更、梵高、博納爾等杰出藝術家致敬。</p><p class="ql-block"> 尤以文森特.梵高的《自畫像》(1887年)令人驚嘆!參觀者需排隊依次拍梵高《自畫像》。</p><p class="ql-block"> 以及梵高畫作《梵高在阿爾勒的臥室》,作為了美術館<span style="font-size:18px;">“締造現(xiàn)代: 來自巴黎奧賽博物館的藝術瑰寶”宣傳說明書上的背景畫。</span></p><p class="ql-block"> 6月21日,一個雨天的周六,欣然來到浦東濱江大道,參觀浦東美術館,這座美術館每當在浦西外灘觀賞浦東陸家嘴夜景時,都會看到浦江對面浦東美術館燈火通明,21日如愿參觀,同時令人贊嘆的是浦東美術館的鏡廳:</p><p class="ql-block"> 浦東美術館的鏡廳是建筑標志性空間,位于西側2層和3層,由兩面長55米、高度分別為12米和6米的鏡面走廊組成,設計靈感源自法國藝術家馬塞爾·杜尚的《大玻璃》。 ??位置?面向黃浦江和浦西外灘,可觀賞江景與城市天際線。 ?</p> <p class="ql-block"> 美術館大廳的宣傳廣告</p> <p class="ql-block"> 美術館大廳《締造現(xiàn)代: 來自巴黎奧賽博物館的藝術瑰寶》幾幅代表性畫作宣傳牌。</p> <p class="ql-block"> 文森特.梵高 《自畫像》,1887年,布面油畫,1947年雅克﹣拉羅什保留用益權的捐贈。</p><p class="ql-block"> 梵高的自畫像可被視作他與精神分裂癥持續(xù)抗爭的證明。1886年1888年間,梵高寓居巴黎。在此之前,他似乎從未繪制過任何自畫像,無論是素描還是油畫。而在1890年5月中旬離開普羅旺斯地區(qū)圣雪米的精神病院之后,他也不再繪制自畫像。這位年逾三十的荷蘭畫家在抵達巴黎并進入科爾蒙的畫室后,決定以繪畫作為表達自我主張的方式。其最早的幾幅自畫像便完成于該時期。1887年春,梵高開始采用點彩派的技法,描繪了自己身著翻領夾克、目光炯炯的樣子。同年年底,他進一步簡化畫面,增強純色對比,在面部周圍營造出一種光暈效果。埃米爾貝爾納將之稱為“燃燒的臉”。前往阿爾勒之后,梵高仍延續(xù)了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p> <p class="ql-block"> 文森特.梵高 《自畫像》,1887年。</p><p class="ql-block"> 仔細觀察這幅畫,你覺得梵高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p><p class="ql-block"> “人們常說——我也是這么認為的——想要真正了解自己很難,但要畫出真實的自我也同樣不容易?!边@段話出自梵高在1889年9月寫給弟弟提奧的一封信,簡短卻深刻。通過自畫像,梵高不僅僅是在展示他的外貌,還試圖通過畫面展現(xiàn)自己的內心世界,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他。</p><p class="ql-block"> 如果給自己設計一幅自畫像,你最想讓別人看到你的哪一面?</p><p class="ql-block"> 愛笑的你,勇敢的你,還是安靜思考的你?</p> <p class="ql-block"> 參觀者需排隊依次拍攝凡高自畫像。</p> <p class="ql-block"> 文森特·梵高 《梵高在阿爾勒的臥室》,1889年,布面油畫,1959年依據與日本簽訂的和平條的修交。</p><p class="ql-block"> 1888年2月19日,梵高登上了開往阿爾勒的火車。他南下的原因眾多:一方面,他與弟弟提奧都看好這個陽光充沛、充滿異國情調之地所蘊含的藝術商機;另一方面,他也相信那里的環(huán)境對自己的健康大有裨益。對身處巴黎的梵高而言,南法如東方般耀眼,又更易抵達,也許還能吸引高更的到來。10月中旬,他給高更寄去一封信,隨信附有一幅描繪自己臥室的草圖,并詳細描述了畫作的色彩:除了被罩醒目的紅色,畫中其余的顏色柔和克制。正如梵高所說,這是一幅簡單的畫,試圖"表達一種絕對的停息",但加劇的透視效果卻為畫面注入了一絲不安的情緒。最終,他與高更的情誼也在阿爾勒以悲劇收場。</p> <p class="ql-block"> “我畫了我的臥室。色彩平鋪,但筆觸粗放,顏料厚涂: 墻壁用了淡丁香紫,地板為柔和、略顯褪色的紅,椅子和床則是銘我想表達一種絕對的休息……”梵高致高更,1888年。</p> <p class="ql-block"> 拍攝梵高畫作《梵高在阿爾勒的臥室》的參觀者人頭攢動。</p> <p class="ql-block"> 浦東美術館“締造現(xiàn)代: 來自巴黎奧賽博物館的藝術瑰寶”宣傳說明書上的背景畫——<span style="font-size:18px;">梵高《梵高在阿爾勒的臥室》。</span></p> <p class="ql-block"> 克勞德·莫奈 《路易﹣若阿基姆·戈迪貝爾先生的夫人》,1868年,布面油畫,1951年通過一筆來自加拿大的匿名捐贈資金購得。</p> <p class="ql-block"> 愛德華.馬奈 《埃米爾.左拉》,1868年,布面油畫,1918年埃米爾.左拉的夫人保留用益權的捐贈。</p> <p class="ql-block"> 皮埃爾.博納爾 《梳妝》,1914年,布面油畫,1922年購得。</p> <p class="ql-block"> 阿爾弗雷德·史蒂文斯 《沐浴》,約1873年,布面油畫,1926年萊昂.萊爾米特遺贈。</p> <p class="ql-block"> 美術館總服務臺后壁上電子屏宣傳廣告</p> <p class="ql-block"> 浦東美術館位于浦東濱江大道,每當在浦西外灘觀賞浦東陸家嘴夜景時,都會看到浦江對面浦東美術館燈火通明。</p> <p class="ql-block"> 浦東美術館的鏡廳是建筑標志性空間,位于西側2層和3層,由兩面長55米、高度分別為12米和6米的鏡面走廊組成,設計靈感源自法國藝術家馬塞爾·杜尚的《大玻璃》。 ??位置?面向黃浦江和浦西外灘,可觀賞江景與城市天際線。 ?</p> <p class="ql-block"> ?? 鏡廳面向黃浦江和浦西外灘端</p> <p class="ql-block"> 鏡廳隔巨大落地窗拍浦西外灘歷史建筑群天際線</p> <p class="ql-block"> 留影背景是鏡廳鏡面反射的浦西外灘歷史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2025蛇年大年初三由浦西外灘攝浦東陸家嘴,浦東美術館燈火通明。</p> <p class="ql-block"> 浦東美術館紀念商品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