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外婆

追根溯源

<h1><p></p><p><b> 外婆 </b></p><div><b><br></b></div><div><b> 作者:由之</b></div> <br><p> 外婆從不吃豆腐。問她,為何?她很認真地看著我,撫著我的手背,輕拍,笑曰:我姓傅啊。</p><p><span style="font-size: 17px;"> 傅就不吃豆腐,什么邏輯?</span></p><p><br></p> 那一年,我14歲,跟隨著破四舊的文化大革命浪潮來到北京,就只覺得外婆很封建,很迷信。<br><br><p></p><p> 好像,破四舊,文化大革命,并沒有怎樣影響外婆。她還活在她漫長的過去中。一頭散亂的白發(fā),長長短短,像狗啃的一樣,問她誰給她剪的,怎么剪成這樣,她攤開雙手,很驚奇的樣子,但卻依舊笑呵呵的:不知道是誰剪的呀。<br><br></p><p> 每天上午,她總是搶著去拿報紙,然后坐在飯桌旁,一字一句地念,沒有抑揚,也沒有鈍挫,像小學生在認字。坐在一旁閉著眼睛打瞌睡的外公,時不時地會從他瞌睡中突然醒來,用拐杖敲打著地面,吼叫:莫名其妙!<br><br></p><p> 莫名其妙?<br><br></p><p></p><p> 外婆停下,扶著老花鏡,很認真地看外公,看一小忽兒,又繼續(xù)一字一句地念報紙。</p> 我想,他們太老了吧,老糊涂啦。<br><br><p></p><p> </p><p> 很多很多年后,我方知,糊涂的不是外公外婆,而是我自己。</p><br><p></p><p> 第一次見到外婆,我還在上幼兒園,外婆帶著哥從北京來看我們。那時,她已經(jīng)滿頭白發(fā),矮小,駝背,但面色卻很紅潤,很像圣誕老婆婆,總是笑容滿面。她喜歡拉著我的手,輕拍著我的手背,笑微微地說:好啊,好啊。</p><p><br> 我不知道外婆為何總是好啊好啊的,蹦蹦跳跳地跑開,跑到外邊和小朋友們玩。<br><br></p><p> 外婆還喜歡和阿姨說悄悄話,她一邊幫阿姨摘菜,一邊嘰嘰咕咕,有時還會摻雜著我聽不懂的福建話。外婆和阿姨聊天時,我就一溜煙地跑出去玩。<br>外婆都和阿姨說了些什么,不得而知。<br><br></p><p> 直到暑假收尾時,外婆才帶著哥回北京。<br><br></p><p></p></h1><h1> 那時,北京在我心里只是很遙遠,要坐很長時間的火車,還要在蚌埠轉(zhuǎn)車。哥說,北京好玩著哩,不像合肥這么小。哥的話,在我心里落下了根,不知北京有多么大,又有多么好玩?</h1><h1><br> 長大了些,進了小學,又上了初中,對北京更加向往了。心里總是想,爸爸媽媽為什么不留在北京,要到合肥來?這個想法,一直在心里盤旋著,問過媽媽。媽媽一笑置之,沒有回答。</h1><p></p><p><br></p><p> 我到北京見到外婆時,媽媽已經(jīng)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外婆好像并不知道,她還是像在合肥第一次見到我時一樣,拉著我的手,輕拍著我的手背,閉著眼睛,沉浸在她自己的快樂中,說:好啊,好啊。<br><br></p><p> 我不知道有什么好?<br><br></p><p> 奇怪的是,外婆在我面前,也從未提起過媽媽。<br>我很疑惑,也很惶惑。她到底知不知道媽媽已經(jīng)不在人世間?<br><br></p><p> 在北京的日子里,外婆總是讓外公去給我買好吃的。她喜歡吃甜食,總讓外公給我買蛋糕,還有稻香村的各種甜甜的小點心,牛舌餅什么的。<br><br></p><p> 外公呢,總是悶悶地坐在一邊,常常會用我聽不大懂的福建話,招呼我多吃一點兒,還告訴我,那些點心好吃。<br><br></p><p> 我沒敢告訴外公,他送給媽媽的那座從國外帶回來的臺燈:三個金發(fā)小銅人,捧著一輪明月,已被當成四舊,抄家時抄走了,明月(乳白色的玻璃燈罩)碎了一地。<br><br></p><p> 回到合肥后,沒過多久,阿姨也要離開我們家了。其實,那時我們的家,已經(jīng)從奶黃色的小樓掃地出門,擁塞在一間半簡陋的工棚里。阿姨是被勒令離開的。臨走前,她一一叮囑我,煤球爐怎么生火,煮飯一碗米放多少水,還有晚上給爸爸熬一小鍋生姜紅棗湯,那是暖胃的。說一遍不放心,再說一遍,說著說著,眼淚就淌下來了。<br><br></p><p> 傷心地嘆氣:你們兩個小的,怎么辦啊。<br><br></p><p> 可是,外婆卻總是笑啊笑的,不知憂愁。<br><br></p><p></p><h1> 有一次,阿姨托人捎話,讓我到奶奶家去(奶奶是阿姨的媽媽),給我們做了幾樣小菜,還烙了幾張蔥油餅。我去時,已近黃昏,奶奶的小屋在太陽蒸烤下,依舊熱哄哄的。見到我,阿姨未語,眼淚先就下來了。接著嘆氣。</h1><br><p></p><p> 幾近哽咽著說:你爸爸不知能不能熬過這一關(guān)。熬不過去,你們兩個小怎么辦噢?<br><br></p><p> 又喃喃自語:那年你外婆來,外婆對我說,你媽媽一定會走在你爸爸前頭。沒想到真是被你外婆算準了。<br><br></p><p> 外婆是這樣預測的?<br></p><h1><br> 外婆帶哥來合肥時,爸爸不知從哪里才回到家不久,面色蒼白,很瘦很瘦,好像風吹吹就能把他搖倒。但爸爸很平靜,雖然他很少說話。只有在和白林叔叔下圍棋時,輕彈煙灰之間,偶爾交談幾句,說的都是黑子白子的圍堵。媽媽呢,媽媽胖胖的,黑紅,看上去很健康。雖然媽媽說話輕聲慢語,很溫和,也很少對我和羊發(fā)脾氣(弟弟小雪因小時一頭卷發(fā),爸媽喚他:卷毛羊,后來和我一起跟著哥去陜北插隊,插隊小組有一男生外號貓,于是哥的同學省去卷毛二字,就叫他羊,叫著叫著,大家都忘了他的大名,我也習慣了叫他羊)。但她走路挺快,做事也挺快,給我的感覺:果斷,從不拖泥帶水。</h1><p></p><p><br></p><p></p><h1> 仔細回想,外婆和哥在家里的那段日子,媽媽總是笑微微的,看不出她有什么心事或憂愁。</h1><br><p></p><p></p><h1> 也許,那時我還太小。什么也不懂。</h1><br><p></p><p> 外婆真像阿姨所言:會算命?<br><br></p><p></p><h1> 到了陜北之后,年年回北京。爸爸媽媽去世了,在合肥的家也就不復存在?;乇本?,總是和外婆呆在一起的時光最多。住在麟閣路的獨門小院子里時,外婆還養(yǎng)了一只波斯貓,渾身雪白。外婆常常把那只波斯貓抱在懷里,輕拍著它的額頭,念念有詞:白貓藍眼睛,走路沒聲音,皮球當玩具,老鼠是點心。</h1><br><p></p><p></p><h1> 我從沒有看到那只大白貓逮住過一只老鼠。</h1><br><p></p><p> 倒是它喵喵地跟在外婆腳畔,像一個肥嘟嘟的衛(wèi)兵。<br><br></p><p></p><h1> 外婆喜歡湊在我們孩子中間,和我們說笑,或聽我們說陜北的那些事,牛啊羊啊,鋤草割糜子。但她最喜歡的就是給我們算命。她硬把我拉到她身邊,讓我伸開右掌,輕撫著我的掌心,閉上眼睛,好像在想什么,過了好一會兒,她睜開眼睛,很吃驚地大喝一聲:你啊,是個烈女!</h1><br><p></p><p> 烈女?哪兒跟哪兒。膽小如鼠的我,遇事連哭都不敢,怎么就烈女了呢?<br><br></p><p> 外婆算來算去,最好的命都是哥的。她最疼愛哥,哥是姨和外婆一手帶大。我和羊畢竟隔了一層。外婆還說哥若娶媳婦,那女孩一定叫甜甜。<br><br></p><p> 我很不解,為何要叫甜甜?<br><br></p><p> 外婆咧開沒牙的嘴巴,呵呵一樂:甜甜多好。我最喜歡吃甜的,奶油蛋糕,驢打滾……說得嘴角都笑彎了,仿佛沉浸在那彌漫的甜味中。<br><br></p><p> 更不知哪對哪?<br><br></p><p> 也不知這世界上有沒有一個叫甜甜的女孩子。<br><br></p><p> 我和羊去陜北的第三個年頭吧,姨因不得已的原由,避免惹出更大的麻煩,也許是被逼迫,帶著外公外婆搬家了。離開那個熱鬧街邊的小院,搬到北新橋的一座筒子樓。筒子樓,如同大雜院。每家每戶,基本都一間半房,有一個小小衛(wèi)生間,沒有廚房,長長的走廊遍布煤球爐,和一堆一堆碼得很整齊的煤球,還有油油膩膩的小桌子。每戶門前一盞幽暗的小燈,巴掌大的光團,照在自家的煤球爐和放著鍋碗瓢盆的小矮桌上。<br><br></p><p> 姨家更擠了,除了床,還是床。我們仨從陜北回來,就沒有地方睡覺了。我只好和外公外婆擠一張床。外公外婆睡一頭,我一個人睡一頭。我緊貼著墻壁,腿伸得直直的,沒地方彎。半夜,又常常被外婆嘰嘰咕咕的福建話吵醒,也不知她和外公在說些什么,回想過去,還是在嘮叨現(xiàn)在?有時,他們還會在睡不著的長夜里吃餅干,吱吱呀呀的。早晨起來,一床的餅干碎屑。<br><br></p><p> 雖然擁擠,但外公外婆卻特別喜歡這份擁擠的熱鬧,也許是因為他們太寂寞了。我們沒有回來的時候,姨一家三口上班或外出后,常常會把他們鎖在家里,怕外婆胡說八道,怕外公亂發(fā)脾氣,用拐杖敲著地面,大吼:莫名其妙。<br><br></p><p> 插了兩年隊,羊招工到天水,當上了鐵路養(yǎng)路工。春節(jié)前夕回到北京,帶他的工友張樂夫到家里來玩,外公聽羊說張樂夫的毛筆字寫的挺好,就把平時吃飯的那張不大的飯桌擦得干干凈凈,細細地研了一盤墨,鋪上報紙,讓張樂夫?qū)憥讉€字,給他瞧瞧。<br>張樂夫和我一樣,是老初一的。瘦瘦弱弱,個子也不高,看上去比并不比羊大,說話又很靦腆。他一個勁地謙虛,擺手:寫不好,寫不好。<br></p> <h1><p> 羊粗粗拉拉地催他:寫吧,寫吧,就寫毛主席詩詞,北國風光。</p><div><br></div><p> 張樂夫猶豫了一下,揮筆潑墨 。一個嗑巴都沒打,一氣呵成。他寫字時,神情凝重,揮灑自如,不像他講話時那般靦腆。</p><p><br></p><p> 外公像研墨一般仔細,把他的字瞧了又瞧,很贊許的樣子。還是用他的福建鄉(xiāng)音,嘟嘟噥噥地和張樂夫說了好半天,哪一筆還可再上揚一點,哪一筆可再收一點。</p><div><br></div><p> 第一次看到外公的好興致。</p><div><br></div><p> 外婆呢,則有些迫不及待,把張樂夫拉到身邊,用手輕拍著他的手背,閉著眼睛,笑微微地說:好啊,好啊。</p><div><br></div><p> 我不知道有什么好?是贊揚張樂夫的字好,還是?</p><div><br></div><p> 其實,張樂夫和我們一樣倒霉。他父親畢業(yè)于解放前的南京大學,那會兒叫:金陵大學。畢業(yè)后任職中央政府,是高級會計師。解放后,自然被掃地出門,丟了房子,也丟了飯碗,四處打臨工。是否坐過牢,不得而知。羊常到張樂夫家玩,告訴我,他家好慘,就住在過去大雜院的門房里,不足九平米,一家三口,上下床。在門外窄窄的走廊,搭了個披間,燒飯燒水。想必和我的朋友y家差不多。</p><div><br></div><p> 我很擔心,外婆又會給張樂夫算命。給我們這些人算命,也是外婆一大樂事。還好,那天外婆沒有給張樂夫算命,而是不斷地好啊好啊,又把她和外公的寶貝餅干盒打開,讓張樂夫可勁兒吃,因為:很甜。</p><p><br></p><p> 外婆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和我們這些晚輩簇擁在一起,翻開我們每一個人的手掌心,用她的手指,細細地順著掌心的橫紋豎紋游走,然后閉上眼睛,呢呢喃喃地自語。片刻,她又睜開眼睛,凝神看著你,叮囑:現(xiàn)在會怎樣,將來又會怎樣,什么事要繞道而行,什么事難要迎頭而上……</p><p><br></p><p> 樂此不疲。</p><p> </p><p> 羊從來不信,總是借用外公的話,嘻嘻哈哈地堵。</p><p><br></p><p> 外婆:胡說八道。</p><p><br></p><p> 外婆攤開雙手,很認真地望著羊,一臉的委屈:我怎么會胡說八道?</p><p><br></p><p> 我也不信,但我不會像羊那樣,笑外婆胡說八道。</p><p><br></p><p> 可有一次,真是把我驚呆了。平弟帶著他的一個同學到家里來玩,那個男孩個頭不高,白凈而瘦弱,看上去脾氣很好,笑咪咪的??善降軇偘阉麕У椒胖〔妥赖姆块g里,外婆把那孩子看了又看,厲聲喝道:你要對你你媽媽好一點兒,她一個人把你拉扯大,多難?!</p><div><br></div><p> 那孩子轉(zhuǎn)過頭去看平弟:你都跟你外婆說了些什么呀?</p><div><br></div><p> 平弟漫不經(jīng)心地笑回:你以前又沒有來過我家,我怎么會跟外婆說起你?說不著啊。向毛主席保證,我從沒有跟外婆說過你。你也別信她。</p><div><br></div><p> 那男孩走后,平弟告訴我,他爸爸很早就去世了,是他媽媽拉扯他長大。</p><p><br></p><p> 我亦驚奇不已。外婆真的會算命?</p></h1><h1><br></h1> 此后,那男孩常常到姨家來,不是跟平弟玩,而是聽外婆絮叨。外婆像是很喜歡他,拍著他的手背,呢呢喃喃地:好啊,好啊。<br><br><h1> 不知道有什么好?<br><br></h1><h1> 有時,外婆也會很莫名其妙的胡說八道。<br><br></h1><h1> 有一次,我的陜北插友到家里來玩,說的都是陜北莊子里的事,外婆在一邊聽著聽著就像是睡著了,可日近黃昏時,她睜開眼睛,突然對我的朋友說:你快快回家,天黑之后,有蘇修特務要害你。<br><br></h1><h1>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不知哪對哪?<br><br></h1><h1> 我的插友,卻落荒而逃。<br><br></h1><h1> 平弟和羊嬉戲外婆:蘇修特務長什么樣?<br>外婆卻又攤開雙手,很認真地回答:我不知道。<br>平弟說外婆就是個胡說八道的文瘋子。<br><br></h1><h1> 也許,是我們都不在家的時候,她被鎖在家里,悶得慌。<br><br></h1><h1> 還有一次,哥的同學父親張伯伯到姨家來找我們,可偏巧那天我們都不在家。外婆就隔著那扇門,絮絮叨叨和張伯伯聊了好一會兒。張伯伯笑談這件事時,總是說,怎么可以把老人家鎖在家里。哥說怕她胡說八道。張伯伯說,那天一點兒也沒聽出外婆胡說八道,雖然說的都是小事,但很風趣。<br><br></h1><h1> 羊說:很啰嗦吧?什么小事在我外婆的眼里都是天大的事。<br><br></h1><h1> 外婆一輩子都沉浸在起伏連綿的小事中,好像也沒有多少傷心與悲痛。我常常很沖動地想問問外婆,她是否知道她的女兒我媽媽已經(jīng)去世。終究沒有問出口,她太老了,何必又讓她傷心。<br><br></h1><h1> 外婆壽終于:86歲。她去世時,我們仨都不在北京。姨沒有告訴我們,喪事辦完,姨才對我們說。春節(jié)前夕回到北京,晚上圍在小飯桌前包餃子,熱熱鬧鬧的閑聊中,我嘆息,若是外婆在,她一定會擠在我們之中,好啊好的。<br><br></h1><h1> 忍不住又感慨,外婆一輩子順順當當,波瀾不驚,連我媽媽去世她都不知道。<br>姨深深地嘆了口氣,輕聲道:她怎么不知道?你第一次來北京時,她和外公就已得知。你還問她,頭發(fā)怎么剪得亂七八糟,像狗啃的一樣。就在你來前幾天,因為你媽媽,她和外公被拖出去批斗了,罰跪,還挨了揍。<br><br></h1><h1> 我很驚訝:那她在我面前,怎么一句也沒有提及。<br><br></h1><h1> 姨緩緩嘆息:抱著你哭,傷心,有用嗎?外婆和外公,就是不想讓你難過,看看北京,多給你些好吃的。<br><br></h1><h1> 無語,凝咽。<br><br></h1><h1> 姨說,外婆去世的前一天,讓她給她洗了個澡。頭發(fā)也洗了。換了一身干凈的衣服,還和往常一樣,外婆雙手舞著,嘴里一個勁地好啊好啊。<br><br></h1><h1> 第二天一早,姨要上班時,外婆還在床上躺著。姨到外婆床邊,彎身告訴她,早飯熱在鍋里。外婆好像依然沉浸在睡夢中,微微睜開眼睛,呢呢喃喃:好啊,好啊。<br><br></h1><h1> 等姨下班回來,外婆已經(jīng)過去了。<br><br></h1><h1> 無疾而終。<br><br></h1><h1> 姨說:這得有多大的福氣!<br><br></h1><h1> 我問姨,我只知道外婆姓傅,還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呢。<br><br></h1><h1> 姨輕輕地笑了:你和羊誰也沒問過噢。<br><br></h1><h1> 第一次得知,外公和外婆的名字:蔡君度,傅君麗。兩個人的名字中都有一君字,因此相伴長長的一生。<br><br></h1><h1> 只隱隱聽媽媽說過那座三個金發(fā)小洋人捧著一輪明的臺燈是外公從海外帶回來,卻不知外公在海外干什么,那個海外又是哪個國家?媽媽沒有回答過我,微笑著一筆帶過:小孩子別問那么多。后來就再沒問過,年年從陜北回北京,只顧著填塞空空蕩蕩的肚子,卻淡忘了童年時的好奇。<br><br></h1><h1></h1><h1> 姨和媽媽一樣,微微一笑,但還是輕描淡寫地回答了我的好奇。外公是清末派駐西班牙的外交人員,問具體是何職,姨說:就是我們現(xiàn)在工作人員吧。外公在西班牙呆過幾年,解放后國家還給了他一個工作,在郵局上班。三言兩語就把外公的一輩子說完了。</h1><h1><br></h1> 外婆沒有工作過,一輩子跟著外公過日子。<br><br><h1> 不過,外公在海外的那段日子,外婆沒有跟隨,守在家里。<br><br></h1><h1> 姨告訴我的也就這么一點兒。<br><br></h1><h1> 外公比外婆大六歲,活到九十歲。外公去世后一年多,外婆也就隨他而去。<br><br></h1><h1> 79年,我結(jié)婚,是在春天里。姨在家里請的客,還是在北官廳那一間半的單元房里,雖只十多個人,卻滿滿蕩蕩,歡聲笑語。姨親自下的廚,做了一大桌好吃的菜。大舅、二舅,還有米舅舅都來了,他們好像都是外婆姐妹的孩子,到底是怎樣的親緣關(guān)系,我也說不清楚。大舅原是北京水電局的總工,二舅是清華大學的教授,米舅舅是解放軍洛陽外國語學院的教授,記不清教的英文還是俄文,只知道他還會畫畫。<br>大舅曾被打成右派,發(fā)配到河南省三門峽水電站,直到文革結(jié)束才回到北京。大舅打成右派,卻無關(guān)他的政治言論,講起來像個黑色幽默的玩笑。大舅留學日本,但英文也非常棒,有一次他指出他們行業(yè)的一個學術(shù)權(quán)威兼大領(lǐng)導的英文翻譯不準確,一一訂正。因而結(jié)下了梁子,五七年就成了右派,被趕出京城。<br>而米舅舅一直在洛陽,這回能來,也是趕巧他回北京辦點兒事。<br><br></h1><h1> 姑姑特別高興,笑著對我說:你可真風光,這可是最高規(guī)格的婚宴,你的這幾個舅舅學問都大著哩……<br><br></h1><h1> 席間舉杯,大舅舅溫和地看著我,問:聽說你還參加了一個寫作小組,寫小說。人情練達皆文章,可是我看你,怎么看,好像都并不大懂人情世故,是不是?<br><br></h1><h1> 米舅舅接著道:寫小說,這活難,要把人心里那些彎彎繞繞都寫來,就像畫畫,也不是直直地畫草畫花,得畫出風吹葉動。<br><br></h1><h1> 二舅舅來了個大轉(zhuǎn)彎:要是外公外婆能活天今天,該多高興!我們?yōu)橥夤馄鸥梢槐?lt;br><br></h1><h1> 提及外公外婆,大舅舅贊嘆:你外公豁達,看得遠,培養(yǎng)出那么棒的人才。外婆,也一樣,樂于助人,不吝惜錢財。<br><br></h1><h1> 聽得我一頭霧水。<br><br></h1><h1> 抽絲剝繭,從他們的聊天中,方知外婆的侄子傅鷹、傅成義,都是外公外婆出資,供他們?nèi)ッ绹魧W的,傅鷹學的是化學,回國后在北大教書,后來還成了北大的副校長,不過57年反右,戴上右派帽子。<br>按照習俗,我們也應該稱傅鷹為舅舅。<br><br></h1><h1> 姨說,那些年我們仨,從陜北回北京,來來回回的路費,都是傅鷹舅舅給的。我沒有見過傅鷹舅舅,倒是在見過他的妹妹,好像是中學老師,提著點心來看外公外婆。外公外婆的寶貝餅干盒,還有里面常常滿滿的餅干和點心,大約都是她送的。<br><br></h1><h1> 大舅舅問我:你知道你外公外婆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嗎?<br><br></h1><h1> 我搖頭,不得而知。<br><br></h1><h1> 大舅舅笑微微地輕嘆:你姨身體不好,外公外婆最想的就是送你媽媽出國留學??墒?,你媽媽還是個中學生,就參加了一·二九運動,接著又跑到晉察冀去了。你外婆成天在家抹眼淚。<br><br></h1><h1> 在大舅舅的輕嘆中,我突然想起外公給媽媽寫的信,夾在抄家時沒有被抄走的普希金文集里,抬頭用娟秀的毛筆字寫著:寶兒。媽媽自己,還有外公外婆,姨和姑姑,誰都沒有告訴我,媽媽的小名叫寶兒。<br><br></h1><h1> 外公外婆對媽媽的希翼不是革命,而是學業(yè)。<br><br></h1><h1> 很多年后,我和羊說起過這件事,羊卻告訴我另外一件事,說他見過傅鷹舅舅。有一年,他提前回北京,在姨家見到傅鷹舅舅,他是來看外公外婆的。我問羊,傅鷹舅舅什么樣子?羊說當時沒有太過心,只記得他瘦瘦的,個兒不高。他和外公坐在小飯桌前,喝酒,悶悶的,也不怎么說話。外公突然之間,會用拐杖敲打地面,低吼:莫名其妙。<br><br></h1><h1> 那時候,莫名其妙的事很多。<br><br></h1><h1> 姨說,我們不在北京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傅鷹舅舅常常來看外公,兩個人在一起,就是喝酒。酒都是傅鷹舅舅帶來的,兩只高腳玻璃酒杯,一碟花生米。相對,小酌,沉默。<br><br></h1><h1> 不知傅鷹舅舅這一輩子最大的遺憾,最后悔的事是什么?只能猜想。<br><br></h1><h1> 傅鷹舅舅去世時,羊在北京,去參加了追悼會。<br>羊問我,如果傅鷹舅舅不回國,會怎么樣?<br><br></h1><h1> 我卻想,如果媽媽遵循外公外婆的希冀,去海外留學又會怎么樣?可能就不會遭遇那么多的災難與折磨,把生命定格在44歲。當然,也就不會有我們。<br><br></h1><h1> 我對羊說,我情愿不來到這個世界,無可留戀。<br>可情不自禁地又想起外婆的笑容,她簇擁在我們一堆孩子之中,張著沒牙的嘴,高興地笑著,像是吃了許多甜食。<br><br><br><br><br><br><br><br><br><br><br><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