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青島的街頭,我常常帶著手機四處走走,捕捉那些被忽略的瞬間。鏡頭對準(zhǔn)遠方,城市的輪廓在模糊的背景中若隱若現(xiàn),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guān)于時間與行走的故事。每當(dāng)我按下快門,總覺得不只是記錄風(fēng)景,更像是在與這座城市對話,而“記錄行走時光”這幾個字,也成了我心中最貼切的注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原創(chuàng)于2025年7月2日</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7日,一封來自“一帶一路”國家攝影藝術(shù)交流展(阿拉木圖站)的入展通知書讓我心頭一熱。我的作品《九仙山寺廟·光明寺》和《道家文化鼻祖·老子》通過了評委會的評審,將在哈薩克斯坦中央國家博物館展出,同時被哈薩克斯坦中央博物館永久收藏,這不僅是一次展覽,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與碰撞,讓我感到無比欣喜與自豪。</p> <p class="ql-block">一帶一路入展證書▼</p> <p class="ql-block">一帶一路獲獎證書▼</p> <p class="ql-block">一帶一路收藏證書▼</p> <p class="ql-block">展覽會上,作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 翻開《攝影與攝像》雜志,封面那幅夕陽下的湖面與巖石的畫面讓我仿佛置身其中。粉紅色的余暉灑在湖面上,綠色的苔蘚覆蓋在巖石上,寧靜而美麗。這不僅是一張照片,更是一種心境的投射,讓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與攝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雜志的內(nèi)頁詳細列出了主編、編委會以及專家顧問委員會的信息,還有多個合作單位和贊助商的名單。這些名字背后,是無數(shù)攝影人的努力與堅持,是他們共同托起了這本雜志的輝煌。作為攝影愛好者,我深知這背后的故事,也更加珍惜這本雜志所承載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一本名為《攝影與想像》的雜志推出了“特約攝影師作品展”專刊。黃色的背景上,印著“PHOTO&VIDEO CLUB”的標(biāo)志,顯得格外醒目。這不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種認(rèn)可,讓我感受到攝影圈對特約攝影師的重視與支持。</p> <p class="ql-block"> 翻開這期雜志,一幅山間村莊的風(fēng)景映入眼簾。村莊被粉色的花海環(huán)繞,背景是茂密的樹林,寧靜而美麗。這幅畫面讓我想起了自己曾經(jīng)走過的那些村莊,每一個角落都藏著故事,而攝影,正是記錄這些故事的最佳方式。</p> <p class="ql-block">《攝影與攝像》雜志,特約攝影師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 在《攝影與攝像》首席攝影師作品展中,一幅人形雕塑站在石橋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背景是寧靜的水面和遠處的樹木,右側(cè)還有四幅不同風(fēng)景的照片,包括櫻花盛開的山丘、橋梁、古塔和一只展翅的鳥。這些作品不僅展現(xiàn)了自然之美,更體現(xiàn)了攝影藝術(shù)的多樣性與深度。</p> <p class="ql-block"> 一本攝影集的內(nèi)頁,左側(cè)的第一副就是我的作品《九仙山寺廟·光明寺》,左側(cè)還有多個風(fēng)景照片,包括山景、湖景和自然景觀,右側(cè)第一幅就是我的作品《道家文化鼻祖·老子》,右則還有幾個人物照片,有集體合影,也有單人照,背景有自然景觀和建筑。這些作品讓我感受到攝影不僅是記錄風(fēng)景,更是記錄生活、記錄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p> <p class="ql-block"> 重點來了,一座高大的老子雕像矗立在藍天白云下,背景是山丘與白色的建筑,周圍綠意盎然。這幅畫面讓我想起道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攝影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用鏡頭去捕捉自然與人文的和諧之美。</p> <p class="ql-block">攝影作品原圖▼</p> <p class="ql-block"> 山間的一座寺廟,周圍是茂密的樹木和巖石,黃色的屋頂在綠色植被的襯托下格外醒目。遠處的山脈連綿起伏,天空晴朗,整個畫面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這正是攝影的魅力,它能將瞬間的寧靜定格為永恒。</p> <p class="ql-block">攝影作品原圖▼</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我又收到了一份榮譽證書,我的作品《新春送大?!吩凇澳晡端查g 一鏡珍藏”年味攝影作品征稿活動中入選,并刊登于《新時代攝影》2025年4期雜志,榮獲優(yōu)秀作品獎。這份榮譽讓我感到無比欣喜,也讓我更加堅定了繼續(xù)攝影創(chuàng)作的決心。</p> <p class="ql-block"> 《新時代攝影》雜志的封面上,一位穿著厚實冬裝、戴著帽子的女性站在磚墻前,封面上的文字“中國著名攝影師 劉丹婷 穿梭光影之間 尋找傳統(tǒng)與瞬間的詩意”讓我感受到攝影不僅是技術(shù)的展現(xiàn),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p> <p class="ql-block"> 一本攝影集的目錄頁,左側(cè)是四張風(fēng)景照片,包括草地、海洋和動物,右側(cè)是四張生活場景照片,包括食物、手部特寫和昆蟲。這些作品讓我感受到攝影的多樣性,無論是自然還是生活,都能通過鏡頭展現(xiàn)出獨特的美。</p> <p class="ql-block">年味瞬間,一鏡珍藏的目錄▼</p> <p class="ql-block"> 在《新時代攝影》特約攝影師作品展中,幾幅風(fēng)景和人文照片讓我駐足。寧靜的湖面、古塔的夜景、橋梁的倒影,還有兩位老人在制作陶器的場景,整體畫面寧靜而富有生活氣息。這正是攝影的魅力,它能將生活中的點滴瞬間化為永恒。</p> <p class="ql-block"> 春節(jié)的氛圍總是讓人感到溫暖而喜悅。屋頂上揮舞紅旗的人、手工編織的場景、夜晚放煙花的街頭、玩鬧的小女孩、家庭團聚的溫馨畫面,這些春節(jié)相關(guān)的場景讓我感受到節(jié)日的熱鬧與親情的珍貴。攝影,正是記錄這些美好瞬間的最佳方式。</p> <p class="ql-block"> 翻開《新時代攝影》集的內(nèi)頁,一位女士坐在紅色的春聯(lián)和紅包前,背景有“?!弊盅b飾,顯得喜慶熱鬧,這就是我的攝影作品《新春送大福》;還有在夜晚的街道上,煙花在空中綻放;兩個小女孩在玩鬧,背景是溫暖的燈光;一個家庭在室內(nèi),背景有紅色的裝飾;一個男人在給女人拍照,背景有“拜年啦!”的字樣。這些畫面讓我感受到春節(jié)的喜慶與攝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一位穿著紅色外套的女士坐在充滿紅色裝飾的攤位前,手里拿著一個寫有“福”字的紅色剪紙,臉上帶著微笑。背景中,各種紅色的裝飾品和春節(jié)的祝福語營造出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這不僅是一張照片,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讓我感受到攝影記錄生活、傳遞喜悅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作品原片▼</p> <p class="ql-block">孜孜不倦的堅持,終將照亮逐夢之路▼</p> <p class="ql-block">2025揚帆起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