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謀篇”顧名思義,就是謀劃詞的篇章結構。這里所說的謀篇,是對詞的整體章法而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詞的章法大抵來說,有抑則有揚,有開則有闔,有寬則有緊,有象則有意,無偏用者。至于提與頓、承與轉、順與逆、正與反、虛與實等行文之常法,也多為詞家所常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填詞謀篇布局的十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鋪墊。 “ 鋪墊”是詞中最常見的謀篇方式。詞是抒情詩體,為了抒情,詞人往往先以景物或者事物來鋪墊、襯托,使其融情于景,然后才直抒胸臆,情景交融,上下輝映,從而取得更好的抒情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二)直注。此法特點是:文氣直注,不加穿插;縱多脫換,而主位不變。宋詞中多用此法。柳永、蘇軾、秦觀、賀鑄等人的詞集中,尤不乏其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三)點染。點染式的特點是先點明主題,然后具體描寫。如歐陽修《采桑子?詠西湖》十三首用的都是這種點染式的章法。喜歡的可以百度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四)跳脫。詞是飽和著強烈感情與豐富想象的抒情詩。為了避免蕪wú雜與零亂,使情感顯得集中、濃烈,詞人往往會略去一些過程、敘述等次要的東西,只把一些重要的東西按照內在的聯系連綴起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這樣一來,詞在感情和想象的轉移與變化上,就常常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景象,呈現著極大的深度與跳脫性。這種跳脫性的詞具有兩大特點。其一是形象展開迅速,其二是語意間呈藕斷絲連、辭斷而意屬的狀態(tài)。</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五)對比。對比就是對照、對稱,也就是把對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敘,從而增強藝術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六)陡轉。一般說來,詞中的情感常常是委婉曲折的漸進式。而“陡轉”則不同,它是詞人感情大曲折的結果。詞人為了深化主題,往往在詞的結尾處來上一個大轉折,以突出詞旨。這種“畫龍點睛”法,構成了詞在謀篇上的又一特色——“陡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七)遞進。作為抒情詩體的詞,它所抒寫的感情絕非凝固不動的?;蛴傻鴿?,或由壯而悲,或由思而怨……即使是對所抒寫的人、物乃至事件,也會有程度的深淺,語意的輕重,范圍的大小以及時空序次的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而這種種不同,詞人在謀篇布局時,就常常用“遞進式”結構,不僅有利于組織文章,且極利于深化感情,取得較好的審美效應。這種方法在謀篇中是很普遍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畫面組合。就是 整篇詞,沒有半句直抒胸臆的情語,只有由一個個景物組成的一幅和諧的畫面,就是說,一切情語全以景語出之。至于詞的思想感情為何,全憑讀者透過畫面去領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九)先泛后專。前半泛寫,后半專敘,這是宋人多用的技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十)意識流動 “ 意識流”原是美國實用主義者詹姆斯的哲學用語。詹姆斯認為:每一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從有連續(xù)性的“意識之流”中把他所注意的部分挑選出來而構成他自己的世界。西方的文學創(chuàng)作都廣泛地運用了這種理論,并把它作為一種表現手法。而事實上,這種表現手法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學創(chuàng)作中。就早已經被廣泛采用,特別是在以抒情見長的詞的創(chuàng)作中,應用得尤為普遍,它往往是詞人布局謀篇的重要手段。</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