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長治出發(fā),一路向北,經(jīng)過山西、河北、內(nèi)蒙三個省(區(qū)),在到達中蒙邊界G331線后,自西向東行駛,至滿洲里,與俄羅斯為界,繼續(xù)向前。</p> <p class="ql-block"> 8月30日,到達漠河北極村。</p> <p class="ql-block"> 從北極村隔黑龍江眺望俄羅斯,對面村莊比較高的二層別墅小樓,據(jù)說是老村長的私宅。</p> <p class="ql-block"> 中俄界河黑龍江。從照片中看好像黑龍江像一條小河,其實江面的寬闊遠超大家想象,黑龍江是一條真正的大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雞之冠(指祖國版圖金雞之冠)雕塑廣場。</p> <p class="ql-block"> 邊防哨所。</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shù)剀娒褡铐懥恋目谔枴?lt;/p> <p class="ql-block"> 幽靜的北極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北紅村,地處漠河市東北部,黑龍江上游,中俄交界處,地理坐標(biāo)為東經(jīng)123度17分,北緯53度33分,比漠河更北,是中國最北端的村級行政區(qū),這里的居民40%為俄羅斯后裔。</p> <p class="ql-block"> 村中隨處可見的套娃。</p> <p class="ql-block"> 生活氣息濃郁。</p> <p class="ql-block"> 黑龍江從北紅村邊流過,隔江與俄羅斯相望。</p> <p class="ql-block"> 北紅哨所與142號界碑。</p> <p class="ql-block"> 呼瑪口岸。呼瑪縣,隸屬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qū)。位于大興安嶺東麓,黑龍江上游西南岸,東部與俄羅斯施馬諾夫斯克市、斯沃搏德內(nèi)市和馬格達加奇區(qū)隔江相望,對俄邊境線長達371公里,占到大興安嶺地區(qū)對俄邊境總長的近一半。</p> <p class="ql-block"> 呼瑪風(fēng)光。</p> <p class="ql-block"> 黑龍江大轉(zhuǎn)彎。</p> <p class="ql-block"> 黑龍江大轉(zhuǎn)彎從高空鳥瞰像一個太極圖,以黑龍江中心為界,兩國領(lǐng)土相互咬合,形成了獨特的景觀(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 兩側(cè)都是黑龍江,此景就是在380米最窄處附近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 9月1日,到達璦琿。歷史上,兩件事直接提升了這座城市的知名度。一是胡煥庸線:“胡煥庸線”即“璦琿—騰沖線”,是中國地理學(xué)家胡煥庸于1935年在《中國人口之分布》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人口密度分界線,北起黑龍江黑河,南至云南騰沖,該線最初以“璦琿—騰沖線”命名,后因璦琿更名為黑河,故現(xiàn)多稱“黑河—騰沖線”。其核心特征是劃分中國人口密度的顯著差異:線東南側(cè)以平原、丘陵為主,集中了全國約94%的人口;線西北側(cè)則以高原、山地為主,人口占比僅約6%;二是臭名昭著的《璦琿條約》:是1858年沙俄武力強迫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董a琿條約》的簽訂是對中俄《尼布楚條約》的徹底背棄,該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性割讓領(lǐng)土最多的條約,它使中國的領(lǐng)土、主權(quán)蒙受重大損害,而俄國從中獲得巨大的領(lǐng)土利益和黑龍江、烏蘇里江的航行權(quán),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凇?lt;/p> <p class="ql-block"> “胡煥庸線”跨過山西的忻州、太原。</p> <p class="ql-block"> “胡煥庸線”示意圖墻面雕塑。</p> <p class="ql-block"> 黑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高高飄揚。</p> <p class="ql-block"> 黑河中俄自由邊貿(mào)廣場。</p> <p class="ql-block"> 黑河黑龍江風(fēng)光。</p> <p class="ql-block"> 黑河對面,是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維申斯克,遠處飄揚的旗幟是俄羅斯國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大連池古火山石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該石塘形成于老期火山熔巖臺地上,是由大小不等的熔巖塊石組成,面積達15平方公里,許多石塊上仍保留有熔巖的表皮繩狀等流動構(gòu)造?,F(xiàn)在的石塘后緣逐漸過渡為結(jié)殼容顏,可見到結(jié)殼熔巖產(chǎn)生的多邊裂隙—熔巖切割成柱塊—巖塊傾斜—巖塊翻滾這一全部過程的完整剖面。站在石塘中近看是塊石壘壘,遠望如石河浩浩蕩蕩順坡而下,氣勢磅礴,景象壯觀。</p> <p class="ql-block"> 來到東北,大慶不容錯過。大慶和大寨曾一同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名震華夏。</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成片磕頭機說明大慶依然輝煌。</p> <p class="ql-block">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浪漫之城哈爾濱。</p> <p class="ql-block"> 哈爾濱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 馬迭爾陽臺音樂。這個二層小陽臺,每天晚上都會如期上演西洋樂器演奏。</p><p class="ql-block"> 徜徉在中央大街,吃一根馬迭爾冰棍是一件很愜意的事。馬迭爾冰棍,是哈爾濱中央大街特色冷飲,是馬迭爾品牌(Modern)食品之一,由法籍猶太人開斯普于1906年在哈爾濱創(chuàng)建,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其名稱“馬迭爾”從清朝到民國到解放后,一直沿用未改。</p> <p class="ql-block"> 哈爾濱隨處可見的歐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亞教堂。哈爾濱市著名的標(biāo)志性建筑,屬拜占庭式建筑風(fēng)格。</p><p class="ql-block">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3月,圣·索菲亞教堂開始建設(shè),原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的木結(jié)構(gòu)隨軍教堂,民國十二年(1923年)9月,圣·索菲亞教堂開始在現(xiàn)址進行重建,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圣·索菲亞教堂建設(shè)完成。后文化大革命期間,圣·索菲亞教堂遭到嚴重破壞,成為哈一百倉庫,1997年6月,哈爾濱市政府對圣·索菲亞教堂按原設(shè)計進行了全面保護性修繕。圣·索菲亞教堂采用希臘十字平面布局,總體形狀呈現(xiàn)出一個大致接近正方形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 氣勢恢宏的教堂內(nèi)景。</p> <p class="ql-block"> 教堂內(nèi)西洋樂器演奏。</p> <p class="ql-block"> 中東鐵路橋。1896年,沙俄通過《中俄密約》攫取了中東鐵路的修筑權(quán),中東鐵路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起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到旅順口,總長2478公里,這是沙皇俄國制定以對外侵略擴張為戰(zhàn)略目標(biāo)的遠東政策的具體體現(xiàn)。</p><p class="ql-block"> 作為中東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松花江鐵路橋的建設(shè)具有重要意義,大橋的建設(shè)采用了當(dāng)時世界最先進的技術(shù)和工藝,由資深的優(yōu)秀橋梁工程師精心設(shè)計、組織施工。中東鐵路橋不僅見證了中東鐵路的通車,還見證了哈爾濱由幾個漁村迅速發(fā)展為遠東的中心城市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 松花江上新鐵路橋與百年中東鐵路橋并排而行。</p> <p class="ql-block"> 中東鐵路橋橋頭堡。</p> <p class="ql-block"> 哈爾濱大劇院。</p> <p class="ql-block"> 哈爾濱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 哈爾濱伊維爾教堂。也是一座以洋蔥頭為頭頂?shù)陌菡纪ワL(fēng)格東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 哈爾濱不愧為藝術(shù)之城稱謂。在松花江江邊,市民們將各種藝術(shù)形式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圖為樂器伴奏獨唱。</p> <p class="ql-block"> 合唱,也是樂器同聲伴奏。</p> <p class="ql-block"> 打擊樂演奏,老師們很上心,不但演的好,而且服裝很有特色,特別是爵士鼓配爵士服,演奏起來很有范。</p> <p class="ql-block">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七三一部隊的斑斑劣跡和令人發(fā)指的行徑國人都比較了解,但親臨現(xiàn)場更覺小日本滅絕人性的本質(zhì)。</p> <p class="ql-block"> 毒氣地下儲藏室舊址。</p> <p class="ql-block"> 監(jiān)舍遺址。</p> <p class="ql-block"> 一處遺址里這個大坑,是日本軍國主義銷毀731罪證的爆炸點,今天卻成了小日本的照妖鏡。</p> <p class="ql-block"> 遠眺珍寶島。</p> <p class="ql-block"> 珍寶島邊防軍營。</p> <p class="ql-block"> 這次到珍寶島的經(jīng)歷最為曲折。</p><p class="ql-block"> 從早上起來一路鞍馬勞頓奔赴目的地,至下午四點左右導(dǎo)航卻導(dǎo)到了珍寶島森林公園,花費近一個小時折返出來后,向當(dāng)?shù)鼐用翊蚵犅肪€,被告知珍寶島去不了,原因是雨季發(fā)大水,道路被水淹了,根本進不去,就是正常進去了,因軍事管理,也上不了島,因此心情郁悶,高漲的參觀熱情一下跌落到了冰點,很是灰心。心想這么有名的地方,幾千里到來,卻撲了個空,心情可想而知。無奈返程向下一個目的地出發(fā)吧,驅(qū)車走出幾十里路,心里直打鼓,很不甘心,邊走邊想,既然來了,聽了幾句去不了的話就返,也不是回事,不如再去看看,哪怕走到水淹的地方走不了了,沒辦法,心里也就踏實了。于是又返回來向珍寶島駛?cè)?,太陽快下山時,快到目的地的路上,一輛房車正好開出來,打聽司機,告知路確實淹了,但附近村民有一艘快艇,花錢可以圍島轉(zhuǎn)一圈,就是收費有點貴,他一個人不劃算就返出來了。于是我和他商量,可以一起搭伙租游艇進去看看,他覺得可行,就又返了進來。這時又來了幾個人,人一多成本就更劃算了,于是我們共同搭游艇圍島轉(zhuǎn)了一圈,看到了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木林,也看到了在水里漂浮著的駐軍營房、哨所和高高飄揚的國旗,雖未登島,也未看到島嶼的一寸土地,更沒有看到珍寶島戰(zhàn)役留下來的戰(zhàn)壕及其它遺跡,此時卻也心滿意足了,總算沒有白來一趟。</p><p class="ql-block"> 該圖為被水淹沒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9月5日,到達佳木斯,參觀了侵華日軍松花江鐵路橋頭堡。</p><p class="ql-block"> 橋頭堡分南北兩座,是侵華日軍修筑的軍用設(shè)施,始建于1939年,1941年建成通車,原松花江鐵路大橋全長1380米,日偽時期,該橋不僅是侵華日軍輸送兵源和軍用物資的重要交通干線,而且是侵華日軍掠奪三江地區(qū)資源運送回國的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橋頭堡內(nèi)慘景。</p> <p class="ql-block"> 橋頭堡附近也是東北抗日聯(lián)軍著名領(lǐng)導(dǎo)人趙尚志將軍軀體投江處。將軍在與敵作戰(zhàn)中壯烈犧牲,日酋殘暴,將軍慘遭身首分割,頭顱被敵專機運至長春邀功,身軀被敵在此投入松花江。日軍罪行累累,恨不能殺盡倭寇,為將軍報仇。</p> <p class="ql-block"> 古韻邊城,蜜都饒河(指這里盛產(chǎn)蜂蜜)。</p> <p class="ql-block"> 饒河是赫哲族聚居地,也是《烏蘇里船歌》的創(chuàng)作發(fā)源地。</p> <p class="ql-block"> 饒河 邊境管理區(qū)。</p> <p class="ql-block"> 虎林國家濕地公園(珍寶島濕地)。</p> <p class="ql-block"> 侵華日軍虎頭要塞。</p><p class="ql-block"> 侵華日軍歷時10余年,在東起吉林省琿春,中部經(jīng)黑龍江省中蘇邊境,西至海拉爾和阿爾山約5000千米的邊境地帶,修筑了17處要塞。虎頭要塞是其中一處,是日本關(guān)東軍在中國東北東部原中蘇邊境上的一個軍事基地。日本關(guān)東軍修建虎頭要塞的目的在于以此作為進攻蘇聯(lián)的戰(zhàn)略基地,因為虎頭的軍事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它位于伯力和海參崴的中心點,扼制蘇聯(lián)遠東烏蘇里鐵路的咽喉,同時它又是遠東蘇軍進入東北腹地的捷徑通道。</p> <p class="ql-block"> 要塞地堡。</p> <p class="ql-block"> 要塞地下通道出口。</p> <p class="ql-block"> 蘇聯(lián)紅軍紀念碑。</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但盤踞在虎頭要塞的日軍并未接到投降的通知及信息。8月26日,蘇聯(lián)紅軍到達這里時,駐守日軍拼死抵抗,于是蘇聯(lián)紅軍和日寇在這里進行了最后作戰(zhàn),最終打敗了日軍。這是二戰(zhàn)后的最后一役,因此虎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終結(jié)地。</p> <p class="ql-block"> 東北黑土地上廣袤的水稻田。</p> <p class="ql-block"> 習(xí)近平總書記說,要把飯碗牢牢地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當(dāng)看到這里廣袤無垠水稻田,就會覺得我們真的有吃不完的大米,對總書記的指示一點也不懷疑。</p> <p class="ql-block"> 在水稻田中陶醉。</p> <p class="ql-block"> 高大氣派的牡丹江火車站。</p><p class="ql-block"> 東北邊界,主要城鎮(zhèn)都有一座漂亮寬大的火車站,這和東北發(fā)達的鐵路有直接關(guān)系。這里的鐵路之所以發(fā)達,主要是日俄為了侵吞我國領(lǐng)土、掠奪我國豐富的資源而修筑的。</p> <p class="ql-block"> 牡丹江邊牡丹江市。</p> <p class="ql-block"> 八女投江雕塑群。</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烏斯渾河,以冷云為首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8名女官兵,在指導(dǎo)員冷云率領(lǐng)下,與日偽軍展開激戰(zhàn)。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zhàn)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集體沉江,壯烈殉國。</p> <p class="ql-block"> 綏芬河市。黑龍江省轄縣級市,由牡丹江市代管。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因中東鐵路開通而建,1975年建市,1992年,被國務(wù)院批準(zhǔn)為全國首批沿邊擴大開放城市,享受盧布現(xiàn)鈔使用試點、境外旅客離境退稅試點、中醫(yī)藥服務(wù)出口基地和俄羅斯人進境免簽等國家級政策。</p> <p class="ql-block"> 綏芬河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 綏芬河中東鐵路建筑群之大白樓。始建于1903年的大白樓,是中東鐵路的附屬建筑,原為綏芬河鐵路交涉分局總理委員官邸。上世紀二十年代,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李大釗、周恩來、羅章龍等,先后出入蘇聯(lián),曾秘密下榻于此,使這里成為珍貴的紅色革命歷史遺址。</p> <p class="ql-block"> 大白樓特色廊柱。</p> <p class="ql-block"> 中東鐵路工務(wù)段舊址。該建筑平面呈L型,為一層磚木結(jié)構(gòu),建于1910年前后,屬典型的俄式建筑,原為中東鐵路工務(wù)段舊址,一直沿用至八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 協(xié)達亞?尼古拉教堂。</p><p class="ql-block"> 百年協(xié)達亞?尼古拉教堂舊址,見證了沙俄時期綏芬河的歷史變遷。這座東正教堂始建于1898年,以其歐式幾何立體結(jié)構(gòu)和精致的木質(zhì)工藝而聞名。不幸的是,1908年的一場大火將其焚毀。1913年,在原址重建,采用磚混結(jié)構(gòu),因其獨特的建筑風(fēng)格,被稱為“喇嘛臺”,也被稱為“協(xié)達亞?尼古拉教堂”。教堂的正門朝西,擁有一座高大的鐘樓,單頭洋蔥頭圓頂設(shè)計,厚重的門扇和高大的窗戶,上部為曲拱形,墻上繪有精美的壁畫。教堂的活動在1945年因戰(zhàn)事而終止,同年塔樓的一部分被炸毀。1950年,當(dāng)?shù)伛v軍將其作為基地轉(zhuǎn)運站。1960年前后,塔樓被拆除,改建為魚脊?fàn)钗蓓敗?004年,根據(jù)原狀進行了恢復(fù)性修繕。</p> <p class="ql-block"> 人頭樓。是1914年由俄羅斯商人契斯恰科夫建造的茶莊,建筑因三、四層外檐下雕刻的西洋人頭浮雕得名。該建筑為四層磚結(jié)構(gòu)俄式方形建筑,初期用于茶葉存儲與檢驗,曾是中東鐵路沿線茶葉貿(mào)易網(wǎng)絡(luò)的重要節(jié)點。歷史上曾先后被日本陸軍改造為領(lǐng)事館,解放后作為政府辦公樓和軍營使用。</p> <p class="ql-block"> 綏芬河百年車站。這是一座具有126年歷史的建筑,原為綏芬河火車站, 現(xiàn)為中東鐵路記憶館。該車站是中東鐵路沿線的重要歷史見證,具有俄羅斯風(fēng)格新藝術(shù)運動建筑特點,候車室裝飾華麗,展示了中東鐵路的歷史和俄式建筑風(fēng)格。</p> <p class="ql-block"> 中東鐵路貨運站場。1903年,中東鐵路符拉迪沃斯托克至綏芬河段開始通車后,中東鐵路貨運站場作為中國境內(nèi)東方第一貨場開始設(shè)立。全站場占地12萬多平方米,站場內(nèi)設(shè)中俄寬窄鐵路倒裝轉(zhuǎn)運線,由最初的六條增至高峰期15條以上。該站場日進出口貨物高峰期達數(shù)萬噸,是中東鐵路沿線最大貨運站場之一。中東鐵路貨運站場見證了百年口岸綏芬河的發(fā)展歷程。</p> <p class="ql-block"> 綏芬河蘇聯(lián)紅軍紀念碑。1945年8月9日,蘇聯(lián)紅軍遠東第一方面軍第五集團軍在綏芬河境內(nèi)與日軍展開了激戰(zhàn)。然而,就在他們攻入城區(qū)時,埋伏在教堂鐘樓上的三名日軍機槍手突然開火,導(dǎo)致數(shù)十名蘇軍士兵傷亡。蘇軍隨即調(diào)來自行火炮,將鐘樓和日軍全部摧毀。當(dāng)年戰(zhàn)士們中彈倒下的地方,就是如今百年火車站綏芬河站站前廣場的所在地。8月15日,天長山戰(zhàn)役徹底消滅了日軍,綏芬河從日寇的鐵蹄下解放出來。10月,為了紀念那些在戰(zhàn)斗中犧牲的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人們在站前廣場建立了這座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 綏芬河國門。綏芬河地處東北經(jīng)濟區(qū)域的中心地帶、素有“東方旗鎮(zhèn)”、“國境商都”的美名,它是一個風(fēng)光秀麗的山城,與俄遠東濱海邊區(qū)陸地相連,距俄遠東地區(qū)著名城市海參崴230公里,是赴俄邊境旅游的重要通道。綏芬河口岸是國家一類口岸。</p> <p class="ql-block"> 歷代國門建筑樣式展示區(qū)。</p> <p class="ql-block"> 國門會晤房。</p><p class="ql-block"> 20世紀80年代中蘇易貨貿(mào)易開通,隨著1987年10月26日《蘇聯(lián)(波格拉尼奇內(nèi))和中國(綏芬河)兩個邊境地區(qū)逐步開展易貨貿(mào)易議定》的簽訂,中蘇兩國在雙方邊境線兩端分別設(shè)立會晤房一座,以便加強會晤、擴大交流和調(diào)停事端,一方有會晤要求,另一方即趕到召集方會晤廳進行會談。圖中會晤房就是當(dāng)年中方的原址和原房間。</p> <p class="ql-block"> 357號界碑。</p> <p class="ql-block"> 侵華日軍東寧要塞。</p><p class="ql-block"> 1934年起,侵華日軍強征17萬余中國勞工共修筑了二十余處要塞構(gòu)成了東寧要塞群。東寧要塞戰(zhàn)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最后一戰(zhàn)。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東寧要塞內(nèi)的日本守軍因蘇軍轟炸后通訊中斷,仍負隅頑抗,直至十幾天后牡丹江來的日軍高級軍官宣讀投降詔書,這些日軍守軍才打著白旗走出要塞。</p><p class="ql-block"> 圖為修筑東寧要塞的山頭。</p> <p class="ql-block"> 東寧要塞入口。</p> <p class="ql-block"> 要塞里往各據(jù)點運送炮彈的爬坡軌道。</p> <p class="ql-block"> 地下作戰(zhàn)指揮室。</p> <p class="ql-block"> 兵室通道。</p> <p class="ql-block"> 地下兵室大廳。</p> <p class="ql-block"> 豐收在望。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水稻田。</p> <p class="ql-block"> 琿春口岸。</p><p class="ql-block"> 該口岸是吉林省唯一對俄開放的陸地口岸,可直通俄羅斯扎魯比諾、波謝特、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港口城市,琿春口岸進出口貨物涉及海鮮、蔬菜、汽車、木材、液化氣等數(shù)十種產(chǎn)品,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加強經(jīng)貿(mào)合作提供了動力、釋放了潛能。</p> <p class="ql-block"> 中俄互市貿(mào)易區(qū)。</p> <p class="ql-block"> 防川邊防哨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圖為防川國家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在這里“一眼望三國”,即:左上為俄羅斯,右上為朝鮮,下方為中國,遠處的鐵路橋是朝俄圖門江鐵路橋,出??诰驮谇胺剑瑸槿毡竞?,這是遠東唯一的出海口,被沙俄掠奪占領(lǐng)。</p> <p class="ql-block"> 一眼望三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防川國家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圖中有一座鐵路橋,這座橋是連接朝鮮和俄羅斯的一條交通大動脈,金三胖到莫斯科訪問時所乘坐的列車就是從這里通過的。橋的左邊是俄羅斯的山川、右邊是圖們江和北朝鮮,照片下方這片土地便是中國。因此,這里素有“一眼看三疆山川風(fēng)貌,雙耳聽三國雞鳴狗吠”。晴朗的天氣時,站在瞭望塔上向俄羅斯方向看就可以看到浩瀚的日本海和深入陸地的日本海小海灣及海岸線。</p> <p class="ql-block"> 隔圖們江瞭望朝鮮美麗的山川。</p> <p class="ql-block"> 圖門江晚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來這里俄羅斯的大部分土地都是屬于中國的領(lǐng)土,一紙喪權(quán)辱國的《璦琿條約》便將這大好河山割讓給了沙俄,從而使我國失去了通過圖們江到達日本海的東北出??跈?quán)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照片拍攝 文字整理 路線親歷/秦鴻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