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是開普敦西南端一個(gè)長 4.8公里的巖石岬角,像一把利劍直插入海底。由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洋流溫度差異,在這里形成激烈的對流,海浪洶涌,經(jīng)常出現(xiàn)十幾米高的巨浪,是世界著名的風(fēng)浪區(qū)。<br></b><b>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巴特羅繆·迪亞士在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線時(shí),首次發(fā)現(xiàn)了這個(gè)海角。迪亞士將其命名為“風(fēng)暴角”。然而,隨著歷史的演變,“風(fēng)暴角”最終被改名為“好望角”,這個(gè)名字蘊(yùn)含著“美好希望”的寓意。</b></h1> <h1><b>關(guān)于改名的原因,有多種說法:</b></h1><h1><b>一種說法是,迪亞士在回到里斯本后向葡萄牙國王描述了“風(fēng)暴角”的景象,國王期待著能繞過這個(gè)海角到達(dá)印度,因此將名字改為“好望角”;</b></h1><h1><b>另一種說法則是,國王認(rèn)為“風(fēng)暴角”的名字不夠吉利,既然它位于通往印度的航線上,那么看到它便意味著看到了希望,于是決定改名為“好望角”。</b></h1> <h1><b>舉世聞名的好望角,是開普敦的地標(biāo)。</b></h1><h1><b>開普敦就是因好望角而建,“海角之城”開普敦CapeTown的名稱也是由 “美好希望的海角” 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而來。<br></b></h1><h1><b>好望角紀(jì)念牌由三塊不同語言的銘文組成:左側(cè)是英文,右側(cè)則是南非荷蘭語,而中間則清晰地刻著好望角的準(zhǔn)確經(jīng)緯度——18°28'26"E,34°21'25"S。</b></h1><h1><b><br></b></h1><h1><b>重要的地理位置、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豐富的歷史文化使得好望角在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合恩角(Cape Horn)、盧因角(Cape Leeuwin)、東南角(South East Cape)和斯圖爾特島(Stewart Island)這世界五大海角中排序?yàn)椤笆澜绲谝唤恰薄?lt;/b></h1> <h1><b>好望角作為非洲的一個(gè)標(biāo)志,是南非旅游必到的圣地。</b></h1><h1><b>俗話說,到南非不到開普敦,等于沒來過南非;到開普敦不到好望角,等于沒到開普敦。<br></b><b>游客們紛紛排隊(duì),在好望角標(biāo)志牌前拍照留念。</b></h1> <h1><b>好望角是一個(gè)不高的伸向大海山崖,導(dǎo)游說要登100多級臺階,我決心“登頂”。</b></h1> <h1><b>登頂途中,開始是木樁填土修的棧道。</b></h1> <h1><b>繼而是人們在巨石間踏出的小路。</b></h1> <h1><b>最后竟然沒有了路,眼前都是嶙峋的大石頭。腦海中突然想起了魯迅先生的話(大意),路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b></h1> <h1><br></h1> <h1><b>我由“登山</b><b style="color: inherit;">”變“</b><b>爬山</b><b style="color: inherit;">”,手腳并用,經(jīng)過艱苦努力終于爬上了山頂。</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山頂除了巨石外,只有4位白人在拍照,陪伴他們的是幾只趴在石頭上曬太陽的黑蜥蜴。</b></h1> <h1><b>站在好望角山頂,我突然頓悟,路是人走的,沒人走也自然沒有了路。好望角看看就好,不是給人爬的山。</b></h1> <h1><b>站在好望角山頂遠(yuǎn)眺,可以看見遠(yuǎn)方的海天一色,也可以看見腳下的浪花飛濺,可謂氣象萬千,仿佛是大自然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br></b><b>西面不遠(yuǎn)處還有一座更高的山崖,想必就是開普角(Cape Point)了。</b></h1> <h1><b>開普半島頂端開了蟹鉗一樣的叉,西鉗叫好望角(圖中左上),東鉗叫開普角(圖中下面)。</b><div><b>相距2公里的這兩個(gè)“角”中,“好望角”舉世聞名,而“開普角”則默默無聞。</b></div></h1> <h1><b>開普角的大門</b></h1> <h1><b>開普角又稱迪亞士角(Diaz Point)在好望角東面,山頂海拔238米,比好望角要高,但登山的路寬闊、平坦,與登好望角相比較,真是“勝似閑庭信步”。</b></h1> <h1><b>開普角山上,有新舊兩座燈塔。<br></b><b>老燈塔(Old Cape Point Lighthouse)1849年建在開普角的最高處,因?yàn)榻?jīng)常有霧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1919年老燈塔廢黜,改為觀景臺。<br></b><b>觀景臺是拍攝好望角全貌的最佳角度,可以俯瞰整個(gè)好望角,感受歷史的厚重。</b></h1><br> <h1><b>由于老燈塔位置太高,海上的大霧經(jīng)常導(dǎo)致船只根本看不到老燈塔的燈光,于是在老燈塔前端山腰間又修建了一座小燈塔,看來燈塔并非都是建在最高處。</b></h1> <h1><b>遠(yuǎn)處白色的紀(jì)念碑,就是那位“好望角之父”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的紀(jì)念碑。</b></h1> <h1><b>迪亞士(1450年 — 1500年5月),出生于葡萄牙王族世家,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曾隨船到過西非的一些國家,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jīng)驗(yàn)。曾經(jīng)帶領(lǐng)船隊(duì)航行至非洲大陸最南端并發(fā)現(xiàn)好望角,為葡萄牙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jiān)實(shí)的基礎(chǔ),被人們尊稱為“好望角之父”</b><b style="color: inherit;">。</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1500年,迪亞士再航好望角,這回卻不幸遇巨浪而葬身于此。</b></h1> <h1><b>老燈塔旁有個(gè)標(biāo)牌柱,柱上的十塊標(biāo)牌標(biāo)注了此地與世界著名城市之間的距離。<br></b><b>如今殘缺不全,掉落了好幾塊牌子的標(biāo)牌柱依舊豎立在開普角的最高峰上,見證著歷史。</b></h1> <h1><b>據(jù)說原來柱上的一塊標(biāo)牌,標(biāo)注著此處距北京12933公里,如今這塊標(biāo)牌已不知所向。</b></h1> <h1><b>開普角比好望角靠南約30米,擁有更開闊的視野,從觀景臺向下望去,左邊是開普角,右邊遠(yuǎn)處是好望角。在此可看到來自南極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b></h1> <h1><b>開普角。</b></h1> <h1><b>好望角。</b></h1> <h1><b>好望角、開普角不僅是自然杰作,更是人類探索精神的豐碑。當(dāng)海風(fēng)裹挾著咸澀的氣息掠過耳畔,我仿佛聽見歷史深處傳來聲聲吶喊,那是先驅(qū)們對未知世界的渴望與征服自然的豪情。</b></h1> <h1></h1><h1><b>注:游客來好望角多是沖著“非洲最南端”“兩大洋交匯處”的名號而來,可這卻恰好是一個(gè)美麗的誤會,好望角只是非洲大陸西南頂端的岬角。非洲的最南端事實(shí)上是距好望角147公里的厄加勒斯角(Cape Agulhas)又叫阿古拉斯角,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匯處實(shí)際就在這里,而不是在好望角。</b></h1><div><b><br></b><br></div> <h1><b>厄加勒斯角處的標(biāo)志牌上寫著,“你現(xiàn)在來到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厄加勒斯角”。</b></h1> <h1><b>攝于2025年6月</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