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天籟之音·序言 2001.12 / 2025.07.02

默然

<p class="ql-block">  民謠,千百年來,一直像一個影子似的,跟隨著歷史前進的腳步,蹣跚而又堂皇地走到二十一世紀(jì),一如荒原春草般年復(fù)一年,自生自滅,生生滅滅,成為一個永恒的存在。真所謂藏之民間,傳之久遠矣。</p><p class="ql-block"> 許多人希望自己的作品流傳千古卻又速朽,而這民謠,既粗卑又簡單,卻可以久行天下,甚至擠入經(jīng)史典籍,難道不令人深思?</p><p class="ql-block"> 我從早年起,就喜歡收集這些散見于官籍野史、時刊于報章雜志、偶聞于民眾口頭的小玩意兒,至今樂此不疲,算起來有幾十萬條了吧?!內(nèi)容陳雜,形式多樣。它閑聊家國,衡枰古今,好一副五彩斑斕的社會眾生相。欣賞這些洋溢著平民百姓濃郁生活氣息的民謠,猶如聽一位滄桑的老太講一則既久遠又現(xiàn)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切不可小覷這些布衣的、口頭的、不加修飾、有時甚至是粗俗的小東西,它是人們真實感情的流露,是社風(fēng)民情的一種表達方式,給人們不少啟迪。讀一則小小民謠,有時會比讀一篇遑遑時論、大調(diào)查報告得到的還要多,還要深刻。</p><p class="ql-block"> 收集伊始,只覺得幽默有趣,只是好奇而已。收得多了,且不時的總結(jié)、分析、體驗,就有些感悟了,時有靈感的幽靈來敲我的心門,并找來一些理論書籍看,又有些理論上的感觸了。于是,就萌發(fā)了想寫點什么的強烈“邪念”。但是,又有一個現(xiàn)實問題時時縈繞于心,這就是:寫這樣的東西是否于時有補?似乎沒有信心,所以斷斷續(xù)續(xù)拖了好些年。</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其中也有好些問題沒有弄懂的原因。盡管近些年來民謠有鋪天蓋地席卷而來之勢,而民謠又歷來是一個見仁見智、毀譽參半的東西。贊成的說,民謠好,譏辨流風(fēng),針砭時弊,令當(dāng)之者汗顏,可起到教育作用。反對者說,民謠不好,夸大、片面、渙散人心、松懈斗志,以至扣上大帽子攻擊之、扼殺之……</p><p class="ql-block"> 應(yīng)該說,雙方的觀點各有各的道理,因為民謠的確就是這樣一個既有好的又有差的,既有積極的又有消極的,既真實又夸大,既中肯又不乏偏激的矛盾的統(tǒng)一體。我認(rèn)為,這才是民謠的真實面貌,也是民謠的價值所在。</p><p class="ql-block"> 縱觀歷史,民謠從來就是精華與糟粕同在,真理與謬誤雜陳,高雅與低俗共生,幽默與滑稽,乃至潑皮、無賴糾纏。我們應(yīng)該客觀地、大度地、一分為二地觀之,既不一味地贊成,也不全盤地否定,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留下孩子,潑掉臟水。</p><p class="ql-block"> 現(xiàn)代民謠,大抵乃脫不了古代民謠的本色,肯定的少而否定的居多,建設(shè)性的少而發(fā)牢騷的居多,都是一些有感而發(fā)、不平則鳴、屬于對社會現(xiàn)象“有看法而沒辦法”的發(fā)泄。按照現(xiàn)代傳媒學(xué)的理論,民謠大概屬于社會控制中的“無組織信息”,一般情況下難以進入正常的縱向傳遞系統(tǒng),所以就通過民謠這種形式進行橫向傳播,以期通過輿論壓力形成大面積的呼聲,進入縱向傳播系統(tǒng),以達“上聽”。</p><p class="ql-block"> 在沒有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的所謂“前傳媒”時代,民謠無疑成了“無組織信息”不脛而走的重要載體。而現(xiàn)在,可以稱得上是“后傳媒”時代了,許多“無組織信息”可隨時進入縱向傳播系統(tǒng)了,按理民謠應(yīng)該失去其存在的條件了,至少不應(yīng)像前幾年那樣。可是事實并非如此。經(jīng)濟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人民生活在提高,民謠卻在源源不斷地流行。我們中的許多人甚至領(lǐng)導(dǎo)干部都對此大為不解,老在琢磨:民謠的創(chuàng)作者、傳播者為什么“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就罵娘”了呢?</p><p class="ql-block"> 其實是我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一則民謠這樣描述三十歲左右已婚男人的生存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 世界大著呢 / 孩子小著呢 / 事情多著呢 / 鈔票少著呢 / 別人笑著呢 / 老婆罵著呢 / 日子長著呢 / 我正忙著呢</p><p class="ql-block"> 猶如束束排炮、陣陣海浪般道出了他們生活中的苦惱,其實我們都可以根據(jù)各自的閱歷繼續(xù)將其寫下去。</p><p class="ql-block"> 中國社會進入了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時期,也就進入了競爭時期,這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必經(jīng)的一個階段,但競爭畢竟只是人類進步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正如一位久經(jīng)商場磨練的潘先生說:競爭是一種低層次的生活狀態(tài)。我們祖先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是人與自然、人與他人的和諧相處,“德”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就是和諧。而現(xiàn)在競爭日益激烈,收入日益懸殊,不良風(fēng)氣在不時滲入生活傷害著人們,他們能不發(fā)泄嗎?!</p><p class="ql-block"> 另外,現(xiàn)在有些群眾意見這些“無組織信息”,雖然有了可以進入縱向傳播系統(tǒng)而得到很好的解決的渠道,但由于我們的各級接收系統(tǒng)不愿處理或處理不了而又不愿做耐心的解釋工作,等于沒進入,仍然游離于縱向傳播系統(tǒng)之外,仍然不得不借助于古老的民謠這種載體來橫向傳播。</p><p class="ql-block"> 我想,上述現(xiàn)象不外乎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認(rèn)識問題,民謠基本上是一種牢騷,而牢騷對于管理者來說,是天然的“反對黨”。因為在任何情況下,管理者不論如何英明偉大,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不完善乃是歷史進步、事物發(fā)展的內(nèi)在的動因。有作者這樣寫道:上海民生管理存在嚴(yán)重問題,連朱榮基總理都借助民謠在上海干部大會上憤怒指責(zé)這些“與狼共舞者”:“上班喝茶水,中午吃酒水,外出撈油水,月初領(lǐng)薪水。(見何宋石著《朱榮基傳》)</p><p class="ql-block"> 歷史經(jīng)驗表明,民謠可以說是永恒的存在。正如一首詩說的:哪里有陽光/哪里就繁衍出歌謠/哪里有泥土/哪里就生長出歌謠……歌謠年歲都大/年歲越大越俏/歌謠戀山戀水/相伴山水到老……世上有多少辛酸/歌謠就有多少/人間有多少歡樂/就有多少歌謠。(見蘇黎《歌謠》)</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實踐問題,我們力求民謠因管理的改善而有新的內(nèi)容,從而向高級的方向發(fā)展,卻不能期待它由此而消失而絕跡。因為舊的不完善改變了,新的不完善又會因生產(chǎn)、生活的時代要求而重新出現(xiàn)。這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fù)、永無完結(jié)的過程。套用革命經(jīng)典作家的一句豪言壯語,我們也許可以說:我們的民謠并不顯赫一時,而將永遠存在。但是,只要管理完善了,民謠內(nèi)容更新了,社會也就進步了,也就功德圓滿了。</p><p class="ql-block"> 企求民謠內(nèi)容層次的提高而不是消失,應(yīng)是我們對待民謠的一切態(tài)度的基礎(chǔ)。對照民謠,捫心自問,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幾張能夠?qū)μ柸胱钠?,如工作作風(fēng)、吃喝風(fēng)、時髦病……在有些人身上,屬于品德和本性問題,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則表現(xiàn)為一種被迫和無奈。只是一種類似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法抗拒的無奈。初唐詩人王績《過酒家》說:“此日長昏飲,非關(guān)養(yǎng)性靈。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毕嘈挪簧偃硕紩羞@種無奈吧?!</p><p class="ql-block"> 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原縣委書記王緒剛,就遭遇了這樣的尷尬和無奈。在蒲城,收禮正常,而拒禮倒成為不正常了。一次,他因車禍住院,竟收到禮金17萬元。當(dāng)他把錢退還給送禮人時,各種非議竟撲面而來,有的說他不給面子,把蒲城的干部都疏遠了;有的說這是沽名釣譽;有的竟然荒唐地說,這樣做其他領(lǐng)導(dǎo)干部今后還敢不敢住院了?后來傳得越來越離譜,甚至傳言說他收了二百萬、四百萬,退還的僅是零頭。而且很多干部此后見他還明顯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態(tài)?!?lt;/p><p class="ql-block"> 因此,想以此來喻世、警世、醒世。至于于時于世有多大裨益,就不去考察了。想想大師之言有時亦不過如此,況我輩乎?是為此書編成之最后促成者,移為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