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月30日,七一前夕和老伴自駕游,陪老岳母到古河州臨夏。這是老伴出生的地方,也是我大學畢業(yè)后工作過的地方。故地重游,感慨諸多。</p> <p class="ql-block"> 下榻的漢庭酒店,是老伴在網(wǎng)上預訂的。按導航到酒店,發(fā)現(xiàn)旁邊是臨夏汽車站,喚起了我的一些記憶。</p> <p class="ql-block"> 42年前(1983年),我大學畢業(yè)被分配到駐臨夏的測繪部隊。那年夏,我從中原鄭州坐了20多個小時綠皮火車,到金城蘭州住了一夜,次日在小西湖汽車站換乘長途汽車,翻七海梁、南陽山,顛簸了幾個小時到臨夏,就在這里下的車,開始丈量祖國河山,在甘肅工作生活30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榻的漢庭酒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臨夏汽車站</p> <p class="ql-block"> 站在酒店高處俯看臨夏城。</p> <p class="ql-block"> 臨夏汽車站對面的古河州酒廠。</p> <p class="ql-block"> 大學畢業(yè)時,學校系領導是計劃讓我留校的,但心想自己是班里最先入黨的學員,便主動要求到艱苦的地方工作,到國家和部隊最需要的地方去。</p> <p class="ql-block"> 臨夏是一座高原小城,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因是廣東人,初到西北不適應干燥的天氣,不習慣以牛羊肉為主的飲食。</p> <p class="ql-block"> 隨著在甘肅時間的增長,慢慢開始喜歡臨夏美食、河州味道,尤喜歡吃蘭州牛肉面、東鄉(xiāng)手抓羊肉,也適應了高原氣候。</p> <p class="ql-block"> 在甘肅整整工作生活30年,甘肅成為我名副其實的第二故鄉(xiāng)。每次回到蘭州,都會抽時間到臨夏,到熟悉的地方走走,看看臨夏發(fā)生的變化。</p> <p class="ql-block"> 幾十年過去,臨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成為一座美麗的高原小城市。</p> <p class="ql-block"> 晚飯是在一個穆清莊園的清真農家院吃的,環(huán)境不錯,也很干凈,手抓羊肉很香。</p> <p class="ql-block"> 晚飯后,和老伴到紅園廣場走走,非常熱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路過臨夏紅園</p> <p class="ql-block"> 7月1日一大早,獨自到大街上走了一圈,隨手拍了一些照片。</p> <p class="ql-block"> 臨夏八坊十三巷現(xiàn)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成為臨夏旅游一張靚麗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 早晨,臨夏廣場非常熱鬧,有許多市民在這里鍛煉、跳廣場舞。</p> <p class="ql-block"> 臨夏街道兩旁擺滿了鮮花,街道干凈整潔。</p> <p class="ql-block"> 走到一家熟悉的牛雜割店,要了一碗牛雜割、一根麻花,當作早餐,吃飽了繼續(xù)前行。</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30日、7月1日,老村長用華為手機攝于甘肅臨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