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奧巴虎</p><p class="ql-block">美篇號:56301049</p><p class="ql-block">圖片:部分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 在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中,陳列著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右下面寫:“出發(fā)抗日前一日之留影”“在國民黨第十九路中從事地下革命活的中共黨員游毓楨和鄭乃元”。游毓楨是我的叔祖父,這張相片攝于1932年淞滬抗戰(zhàn)第二天,地點:南京。背后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游毓楨1902年生于福州鳳崗里馮宅村。</p><p class="ql-block">1925年考入西北陸軍干部學(xué)校,1926年1月加入共產(chǎn)黨,同年他和同學(xué)揚正英、梁啟霖等十多人奉李大釗之命南下參加國民革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26年9月游毓楨回福建,在王荷波領(lǐng)導(dǎo)下工作,擔任中共閩西南區(qū)委書記?!八娜狈锤锩冎杏伪煌ň?,撤出福建回到西北軍參加北伐。1927年7月他和揚正英、梁啟霖脫離馮玉祥北伐軍,來到江西九江。經(jīng)江董琴介紹到第四軍參謀部葉劍英參謀長身邊任通信員,隨葉劍英參加南昌起義,密送情報,一路南征。隨張?zhí)?、葉劍英參加廣州起義,督率赤衛(wèi)隊血戰(zhàn)。</p> <p class="ql-block"> 廣州起義失敗,游逃往香港。1928年10月在揚正英幫忙下進黃埔軍校,因于代校長何遂老鄉(xiāng)關(guān)系,游在黃埔軍校擔任上尉大隊長。</p><p class="ql-block"> 1929年12月,游收到中山大學(xué)陳錫襄教授口信,說福州黨組織來人,請游到他家見面。在陳教授家見到鄭乃之、張英、潘作楨等福州籍共產(chǎn)黨人。他們決定趁粵軍60師和61師整編為第十九路軍之時,打入61師發(fā)展黨組織,策劃兵運。</p><p class="ql-block"> 游經(jīng)何遂關(guān)系很快進入61師,參謀長趙錦雯安排游到61師師部特務(wù)營,任副營長兼連長,并負責招兵工作。在多位朋友的幫助,鄭乃之、張英、潘作楨、毛桐侯、張字人、翁松齡、周問蒼等十幾位地下黨進入61師。這毓楨建立了中共61師支部并任書記,鄭和張力支委。</p><p class="ql-block"> 游毓楨招幕新兵,他專招參加過革命活動的青年,他招了二十多人,其中一位叫郭隱珍(劉突中)并把他留在特務(wù)連,提拔他為排長。</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十九路軍撤離江西,駐防南京上海一帶。</p> <p class="ql-block"> 1932年1月28日午夜,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日軍分三路突襲上海閘北,十九路軍在蔣光鼐和蔡廷鍇的指揮下奮起抵抗。十九路軍加強部署,急令60師進駐南翔、真如一線,并將61師從南京急調(diào)上海。在離開南京的前一天,游毓楨和戰(zhàn)友鄭乃之寫下遺書,在南京拍照留念,決心誓死報國,誓死抗日。 </p><p class="ql-block"> 61師很快到達上海投入前線,在閘北、江灣、吳淞、曹家橋一帶與日軍展開了多次戰(zhàn)役,擊退日軍數(shù)次猛攻,隨著戰(zhàn)爭的不斷升級,雙方開始不斷向上海增兵。日軍在進犯吳淞的同時,派出一部偷襲紀家橋一帶,欲動搖中國守軍后方。2月8日,游毓楨率特務(wù)連官兵與進攻紀家橋的日軍展開血戰(zhàn),受了輕傷,簡單包扎后繼續(xù)作戰(zhàn),與進攻紀家橋和偷渡到蘊藻濱的日軍展開殊死拼殺,日軍大都消滅,剩下的龜縮到日租界里。</p><p class="ql-block"> 2月12日,日軍欲在紀家橋附近架橋強攻,游毓楨和戰(zhàn)友激戰(zhàn)來敵,數(shù)次擊退架橋敵人,直至13日拂曉敵人架橋成功,隨后日軍混合旅團大隊人馬急速跟進,強渡蘊藻濱,突破曹家橋。蔣光鼐、蔡廷鍇見情勢危機,急兵馳援,將正在渡河之日軍分割包抄。日軍組成敢死隊數(shù)次沖鋒,游毓楨率部與日軍展開肉搏戰(zhàn),中國軍隊將敵困在其中,日軍再增援兵,才有小部分突圍出去,其中大部分被國殲。</p> <p class="ql-block"> 2月12日晨,植田再次組織總攻,日軍傾巢而出,氣勢洶洶向江灣、廟行等地猛攻,十九路軍和第五軍并肩作戰(zhàn),痛擊日寇。植田狂妄的總攻計劃又告破產(chǎn),日軍又一次調(diào)換主帥,由白川接替植田。</p><p class="ql-block"> 2月24日,日軍投入七、八萬兵力,在白川的策劃下,于3月1日發(fā)動全線總攻擊,日軍加強炮兵,用戰(zhàn)車和步兵協(xié)同進攻。三萬日軍迂回瀏河登陸,又從正面突破江灣、廟行防線,游毓楨所帶的部隊不得不撤退到第二道防線。</p><p class="ql-block"> 淞滬抗戰(zhàn)相持月余,日寇終不能占領(lǐng)上海。3月3日在英美法意等國的“調(diào)?!毕?,中日雙方宣布停戰(zhàn)。</p><p class="ql-block"> 5月6日即《淞滬停戰(zhàn)協(xié)定》簽訂的第二天,老蔣居心險惡,調(diào)十九路軍入閩進剿,迫使十九路軍參加內(nèi)戰(zhà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6月部隊抵達福建,游毓楨率部隨61師駐守泉州。他派鄭乃之回福州與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書記陶鑄聯(lián)系,并向他匯報了61師地下黨組織活動情況。市委決定由中共廈門中心市委書記蔡協(xié)民領(lǐng)導(dǎo)61師中共黨組織。</p><p class="ql-block"> 1932年8月,由游毓楨、鄭乃之、劉突軍、潘作楨領(lǐng)導(dǎo)的61師地下黨組織醞釀兵變被叛徒告密,四人被捕,因口供嚴密,又無確實證據(jù),經(jīng)地下黨營救獲釋。</p> <p class="ql-block"> ” 福建事變”失敗,四人回到福州中心市委工作,1934年4月,由于叛徒出賣,中共福州市委書記陳之樞被捕叛變,黨組織遭破壞。潘作楨不幸被捕,不久英雄就義。</p><p class="ql-block"> 福州一片白色恐怖,游毓楨北上營救關(guān)押在福鼎監(jiān)獄地下黨葉肖琴等5位同志。成功營救出革命同志后輾轉(zhuǎn)濟南尋找黨組織。</p> <p class="ql-block"> 1934年4月游毓楨南下武漢,但一直沒有找到黨組織。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后,老蔣被迫停止內(nèi)戰(zhàn),聯(lián)合共產(chǎn)黨全面抗日。游在西北陸軍干部學(xué)校的同學(xué)幫助下,進入國民黨197師丁炳權(quán)部隊任1140團副團長。</p> <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18日,第二次淞滬會戰(zhàn)進入第三階段,即在蘊藻濱至蘇州河一帶中日展開大規(guī)模攻防戰(zhàn)。游毓楨率部從湖北急馳上海,布防在南翔一帶,歸朱紹良指揮,戰(zhàn)斗異常慘烈,游毓楨火線升為團長。從10月4日至18日,游毓楨率部與敵血戰(zhàn),一度親率敢死隊突襲。日軍一次次反攻,都被阻擊。</p><p class="ql-block"> 22日敵以三個師團兵力在空軍配合下進行決定性反攻,攻勢直指大場及南翔,游負傷仍帶傷血戰(zhàn)。這段時間,游這個團和日軍多次發(fā)起肉搏戰(zhàn),近三千人的一個加強團,最后只剩不到七百人,一千五百多人陣亡,九百多人身負重傷。1937年12月,游率團隨部撤往武漢。</p> <p class="ql-block"> 回到武漢,游一邊編練新兵一邊尋找組織。1937年12月,終于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找到軍校同學(xué)王梓木,他介紹游毓楨晉見董必武和葉劍英。游重新與組織接上關(guān)系,葉劍英對游講:“關(guān)于你的情況董老都講了,現(xiàn)在抗日是最重要任務(wù),你的組織關(guān)系由董必武直接領(lǐng)導(dǎo),工作由董老安排?!?lt;/p><p class="ql-block"> 游請求董老到延安學(xué)習(xí),董老開導(dǎo):“現(xiàn)在是國共合作,在197師抗日同樣是為了革命?!?lt;/p> <p class="ql-block"> 1938年夏天,游毓楨隨部參加了武漢會戰(zhàn)、鄂南游擊戰(zhàn)和南昌會戰(zhàn)等。在南昌會戰(zhàn)中,他率部在馬鞍山一帶阻擊日軍,全團損失慘重,后部隊撤到武寧、修水的深山中與日軍打游擊,這一次戰(zhàn)斗中,游再次負傷,因傷情日重,1939年底游毓楨離開197師回到福建養(yǎng)傷,準備傷愈再上前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40年初,游毓楨收到新四軍武漢辦事處陳希周來信,中共長江局讓他赴國民黨70軍任上校軍事教官。70軍內(nèi)潛伏有陳希周、朱江戶、郭超、鄭乃之等二十多位中共地下黨。</p><p class="ql-block"> 1940年8月,陳希周在江西被國民黨軍統(tǒng)暗殺,70軍內(nèi)地下黨及時撤離,游毓楨尚未暴露身份繼續(xù)留在70軍領(lǐng)導(dǎo)地下黨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1年,游毓楨身份暴露,在李覺軍長保護下逃離70軍回到福建。</p><p class="ql-block"> 1942年,70軍調(diào)防福建抗日,游毓楨重返70軍參加抗日,直到1943年離開70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45年至1949年8月,游毓楨在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曾鏡冰領(lǐng)導(dǎo)下工作。他做了大量策反和統(tǒng)戰(zhàn)工作,收集了大量情報,營救了大量共產(chǎn)黨人。</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在福建省公安廳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10日,叔公永遠離開我們,年僅56歲。他的骨灰安放在福州文林山革命公墓紅軍館。</p><p class="ql-block"> 叔公,他從風(fēng)華正茂的青年時代,以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洪流之中,在每一個歷史的傳折點上,他都是那個勇于擔當,引領(lǐng)風(fēng)潮的身影。他的足跡遍布了革命的每一個戰(zhàn)場,見證了無數(shù)的勝利與犧牲。</p><p class="ql-block"> 他用智慧和策略在暗流涌動的地下工作中書寫傳奇,用熱血和忠誠,在槍林彈雨正面戰(zhàn)場上鑄就輝煌,即便是在艱難的時刻,叔公也從未動搖過革命理想的追求。他用一生的經(jīng)歷向我們詮釋了何為真正的革命者,他的革命一生,是信仰與行動交織的壯麗篇章,永遠值得我們銘記與學(xué)習(x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