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0日7:00吃早飯,7:50退房裝車,7:55從柳州出發(fā)。</p><p class="ql-block"> 10:20到融江東岸丹州古城景區(qū)游客中心,古城隔水相望。</p> <p class="ql-block"> 買票乘船,離岸前往古城。</p> <p class="ql-block"> 10:40到達古城東門碼頭。</p> <p class="ql-block">《東門古碼頭》 </p><p class="ql-block"> 東門古碼頭古時為官方行政碼頭,稱稅廠碼頭。古時用于官府巡視辦案、商務納稅、貨物通關(guān)、發(fā)放文諜等。后續(xù)用為民用碼頭至今。</p> <p class="ql-block"> 走在古城的石板路上。</p> <p class="ql-block"> 丹洲古鎮(zhèn),位于廣西柳州市三江縣南端,西鄰融水,南靠融安縣城,209國道貫穿全鎮(zhèn)7個行政村,西有枝柳鐵路線和融江航線,往南140公里達柳州,北上55公里到三江縣城,鎮(zhèn)人民政府駐板江街,占地面積為239.61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 丹洲古鎮(zhèn),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是集古鎮(zhèn)風光、農(nóng)業(yè)體驗和農(nóng)家娛樂于一體的旅游區(qū),以其四面環(huán)水的橢圓型島嶼、400年歷史的古跡、1100棵沙田柚樹和豐富的文化景觀吸引無數(shù)游人。</p> <p class="ql-block"> 《歡雷門》古城東門。</p> <p class="ql-block"> 城門洞里的《孝悌凳》</p> <p class="ql-block">《孝悌凳》</p><p class="ql-block"> 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古城丹洲人杰地靈,也傳承這種美德。每當有長輩在場,有老者在場,有客人進家門,可愛的兒童、年輕的小伙子、在場的晚輩都會主動的為老者、長輩、客人送上凳子,讓老者、長輩、客人坐下,這是敬老尊老愛老的文化在民間傳承,形成了一種社會公序良俗,我們將這種凳子叫做孝悌凳。</p> <p class="ql-block"> 《閑庭閣》</p> <p class="ql-block"> 丹洲全鎮(zhèn)總面積239.6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98公頃,林業(yè)用地15604.8公頃,有林面積13395.8公頃,森林蓄積量110000立方米以上,森林覆蓋率67.3%。轄8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cè)丝跒?6073人。</p> <p class="ql-block"> 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位于廣西柳州市三江縣丹洲鎮(zhèn)丹洲村。209國道從旁邊穿過。是集古鎮(zhèn)風光、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田園體驗、農(nóng)家餐飲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農(nóng)業(yè)類人文風景旅游區(qū)。</p> <p class="ql-block"> 古《懷遠縣署》</p> <p class="ql-block"> 它四面環(huán)水,是融江河上一座橢圓型的島嶼,寬1.6平方千米,居住人口1058人。曾經(jīng)是明清兩朝時期的縣城所在地,遺留下許多400年前的古跡。居民世代以種植沙田柚為主,島上種植1100棵沙田柚樹,有的樹齡已達到上百年。年產(chǎn)沙田柚30多萬公斤,果質(zhì)味甘爽口、蜜香清甜。</p> <p class="ql-block"> 古城秀麗、果子飄香,恬靜清幽的環(huán)境吸引著無數(shù)的游人。景區(qū)有農(nóng)家旅館52家,每年11月初都開展柚子節(jié)活動,游客可以在古鎮(zhèn)住農(nóng)家屋、吃農(nóng)家飯,盡享農(nóng)家之樂。主要景觀有福建會館 北門樓 古城墻 古書院 東門 柚子林 古縣衙門 城皇廟 古民居建筑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柚香園》</p> <p class="ql-block"> 《西門碼頭》</p> <p class="ql-block"> 福建會館又名天后宮,按媽祖廟的格局建設(shè),座西朝東、南北廂樓,氣勢輝宏,距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北門樓位于丹洲北面,又名“治定門”、“北帝樓”,集門和樓于一身,高38米,厚11米,上是木質(zhì)的樓臺,下是青磚的門洞,是當時的軍事中心。</p> <p class="ql-block"> 丹洲書院,三江縣當時最高學府,座西朝東,占地1340平方米,里面設(shè)置有學生宿舍、存書院、運動場、教室、辦公室、花圃等場所。</p> <p class="ql-block"> 丹洲一年有三個黃金周,“五一”、“十一”和11月的丹洲柚子節(jié)。這座只有千余人的江心島,高峰期的游客超過島民的兩倍。如不提前預約,就只好到融安縣城住宿了。</p> <p class="ql-block">《丹洲書院》 </p><p class="ql-block"> 建于1823年,有約195年歷史。由地方政府及文人紳士捐資籌建,是柳北一個主要文化中心,隸屬柳州學府。書院分為文峰校門、宿舍、講堂、教室、圖書室、體育場、桃園,院內(nèi)種有桂花、紫薇等名貴花木。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朝至民國,生員最多時有800余人。書院以儒家國學為主,兼數(shù)理其他學科。解放后改為丹洲小學,現(xiàn)存部分舊貌。2009年5月列入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講堂》</p><p class="ql-block"> 講堂是書院的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丹洲書院創(chuàng)建時,有講堂1間,教室6間。古代,先生講堂上傳道授業(yè)解惑。</p> <p class="ql-block">《費孝通臨時居所簡介》</p><p class="ql-block"> 費孝通(1910年-2005年)漢族,江蘇吳江人,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奠基人之一,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七七”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zhàn)火由北向南,全國各大城市及本省機關(guān)、學校有部分疏散到丹洲。社會學家費孝通在這一時期到達丹洲,當時地方政府安排他在丹洲書院內(nèi)住宿。這間小屋就是費孝通的臨時居所。</p> <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在柚子節(jié),全島男女老少忙著摘柚子、搬柚子、運柚子、賣柚子,游客可參與其中,可自選自摘自品。</p> <p class="ql-block"> 其實,柚子的最佳口感是至少糖化半個月之后。柚子是丹洲人的主要經(jīng)濟支柱,收柚季節(jié),每家每戶打開門,首先看到的就是堆滿廳房的柚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晉豐號》酒坊 客棧 飯店</p> <p class="ql-block"> 堂上擺滿了酒甕,分別盛滿各類名酒。</p> <p class="ql-block"> 12:50離開丹洲古鎮(zhèn)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14:50在通道服務區(qū)休息20分鐘。</p><p class="ql-block"> 17:30抵達湖南懷化市洪江區(qū)“洪江賓館”。</p><p class="ql-block"> 團餐后,夜逛古商城。</p> <p class="ql-block"> 懷化市洪江古商城,是位于湖南省懷化市洪江管理區(qū)境內(nèi)的旅游景區(qū),坐落在沅水、巫水匯合處,它鼎盛于明清,是國內(nèi)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p><p class="ql-block"> 洪江古商城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蠟、鴉片而聞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今據(jù)專家考證,現(xiàn)仍保存完好的洪江古商城的明、清古建筑,如窨子屋、寺院、鏢局、錢莊、商號、洋行、作坊、店鋪、客棧、青樓、報社、煙館等共380多棟,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洪江古商城保存的古建筑群,堪稱中國江南民居古建筑之經(jīng)典,《清明上河圖》的活版本,屬全國罕見。</p><p class="ql-block"> 地處湘西雪峰山邊陲的古城洪江,明末清初曾以集散桐油、木材、鴉片、白臘而名揚一時,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區(qū)的物資集散地,享有“湘西明珠”、“西南大都會”之美譽。洪江古商城由來已久,只是“藏在深閨人未識”。</p> <p class="ql-block"> 洪江古商城的窨子屋大多建于明末清初,為斗拱造型,一色的青瓦灰墻,飛檐翹角,雕龍畫鳳。</p><p class="ql-block"> 這些古窨屋建筑群一律按井字排列,錯落有致,形成“七沖、八巷、九條街”的獨特格局。</p> <p class="ql-block"> 古窨屋群巷內(nèi),青石板路和碼頭蜿蜒迂回、高深莫測。有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緒、民國時期的門匾、門聯(lián)、石雕、石刻、題字等,隨處可見;有圖案精美、雕工精美、風格各異的用于防火的太平缸48多個。</p><p class="ql-block"> 專家說,這里不失為大西南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古商城。</p> <p class="ql-block"> 洪江歷史悠久,3000年前即有先民活動,自古為驛站、商埠,明清時期發(fā)展成為煙火萬家的巨鎮(zhèn),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臘、鴉片而聞名,是湘西南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宗教中心,素有“湘西明珠”、“小重慶”、“小南京”、“西南大都會”之美稱。</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洪江城區(qū)保存著明、清、民國時期一座完整的古商城,有如一幅直觀明 清 民國社會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圖”。</p> <p class="ql-block"> 唐代宗大歷五年(770),改巫州(洪江)名敘州,治龍標縣(在今湖南芷江東南唐糾山,洪江)領(lǐng)龍標(洪江)朗溪(會同)潭陽(芷江)三縣。屬黔中道。</p><p class="ql-block"> 五代前期屬楚國,后屬后周朗州大都督府。宋熙寧七年(1074)廢。</p> <p class="ql-block"> 從地理上看洪江,雖屬彈丸之地,卻匯聚了直通洞庭入長江的沅水、巫水和潕水,這幾條支流先后流入沅江,至此江面變寬,水勢浩大,宛若一股洪流,于是就有了“洪江’的稱謂。得天獨厚的水運條件使洪江自古以來就是湘西南重要的驛站和繁華的商埠。</p> <p class="ql-block"> 從歷史上看洪江,五溪蠻首之洪江苗,又名雄溪苗,雄溪蠻,疑為共工直系部落,漢人以苗族的共工部落臨水而居,故名洪江,該地名因族名而得。</p><p class="ql-block"> 洪江苗逐巫水而居,分布在巫水流域。保持洪江苗民族成分比較完整的地方是黔陽東部的雪峰山片區(qū)、會同、洞口、綏寧、城步等地。</p> <p class="ql-block"> 綏寧和城步是苗族自治縣,巫水源頭的城步是全國第二個苗族自治縣,也是全國現(xiàn)有的五個苗族自治縣之一。</p><p class="ql-block"> 苗族先民的主體是漢代溯沅江而上的“武陵蠻”人,到南北時又被稱為“五溪蠻”。</p> <p class="ql-block"> 縣境巫水,古稱雄溪,典籍列為五溪之首,故又稱“雄溪蠻”。唐末五代,境內(nèi)苗民乘中原之亂,據(jù)飛山自守,故史又稱“飛山蠻”。到元代,苗族已成縣境的主體民族。</p> <p class="ql-block"> 以后外適內(nèi)徙仍連綿不斷,清代形成巫水流域“民居十之三,苗居十之七”的格局。而 洪江是洪江苗對外交往的窗口,眾人皆知洪江苗、雄溪蠻,而不知其沿巫水分布之廣泛。</p> <p class="ql-block"> 雄溪是洪江區(qū)的別稱,來源于苗語,水經(jīng)注稱巫水為雄溪,歷史典載亦有熊溪、洪溪之稱謂。</p> <p class="ql-block"> 《一甲巷碼頭》</p> <p class="ql-block"> 明清時期更是成為湘西南扼守湘 滇 黔 桂 鄂物資集散通道的商貿(mào)重鎮(zhèn),被稱為“五省通衢”。明清以后,洪江商賈云集,店鋪如林,沅巫兩岸千帆競發(fā)。</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文人王炯在他的《滇行日記》中有“煙火萬家,稱為巨鎮(zhèn)’的記載,并以“商賈駢集,貨財輻輳,萬屋鱗次,帆檣云聚”來形容洪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舒記車行》</p> <p class="ql-block"> 乾隆初期《洪江育嬰小識》中描述了洪江的繁華景象:“當是之時,列肆如云,川楚之丹砂、白蠟,洪白之膠油,木材之堅美,乘流東下達洞庭,接長江而濟吳越,連帆大舳銜尾而上,環(huán)貨駢積,率以花布為大宗。南連桂林,西趨滇黔,利市三倍,居市者長子孫,百工技藝之流襁至而輻輳,地窄人眾,至劈山湮谷,連屋層樓,櫛比而居,儼然西南一都會?!?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平宮》</p> <p class="ql-block"> 《山陜會館》</p> <p class="ql-block"> 民國23年(1934),洪江3.76萬人中,經(jīng)商的就達1.3萬人。據(jù)民國19年(1930)統(tǒng)計和民國22年(1933)《中國實業(yè)志》載,當時洪江的貨幣流通量居湖南省第二位,僅次于省會長沙,成為湘西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沈從文在散文《沅江上游的幾個縣份》中寫道:“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的中心……通常有‘小重慶’的稱呼。”在《常德的船》中他又這樣描繪:“在沅水流域行駛,表現(xiàn)得富麗堂皇,氣象不凡,可稱巨無霸的船只,應當數(shù)‘洪江油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佛寺》</p> <p class="ql-block"> 《洪江碼頭》</p> <p class="ql-block"> 這種船多方頭高尾,顏色鮮明,間或且有一點金漆飾……下行可載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載兩千件棉花,或一票食鹽。</p><p class="ql-block"> 用櫓手二十六人到四十人,用纖手三十到六七十人?!睋?jù)1938年的《湘水道查勘報告》,經(jīng)常聚集在洪江的這種木帆船便有511艘,可見市面之繁榮。</p> <p class="ql-block"> 對岸的燈光秀。</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地處“大后方”的洪江出現(xiàn)過“戰(zhàn)時繁榮”,全國20多個省市和港澳臺地區(qū)及外國的商人紛至沓來,開設(shè)店鋪達1300余家。</p> <p class="ql-block"> 21:00回洪江賓館休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