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場自我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為人父母的頓悟之一</p><p class="ql-block"> 這幾年,陰差陽錯,因緣際會,接觸了很多家長和孩子,有所思,有所想。剛好這兩個月,每天有幾個小時無處逍遙,上網(wǎng)也不方便,索性專心碼字,寫個小系列,與你我共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華人家長,其實是整個東亞群體的家長,養(yǎng)娃焦慮癥的比例應(yīng)該是所有人類族群里最高的,沒有之一。不幸,我是其中之一,甚至,曾經(jīng)一度,我像極了男版的祥林嫂,當(dāng)然,除了祥林嫂的喋喋不休,我還有點躁狂癥。</p><p class="ql-block"> 直到大兒子上了大學(xué),某一天,驀然回首,上天佑我,發(fā)現(xiàn)為人父母,原來是一場自我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這種修行,過程既不絲滑,也不一定美好,開出的果更不是長生,但絕對是孩子送給你的最好且最特殊的禮物。</p><p class="ql-block"> 禮物一:學(xué)會忍耐,甚至更加理性。一般來說,對同事對朋友,我們的忍耐是大于對孩子的。也許是因為怕影響同事關(guān)系,從而影響自己的升遷;也許是擔(dān)心影響朋友間的友誼,讓友誼的小船不小心就這么翻了。不知道別人,曾經(jīng),我對孩子的容忍度是接近于零?,F(xiàn)在學(xué)會了忍耐,心字頭上一把刀好像也不是壞事。再碰到判斷與決斷時,忍耐與理性讓我往正確的方向上更加靠近了。</p><p class="ql-block"> 禮物二:自己的一面鏡子。很多時候,作為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這不好那不是,這需要改,那需要正。其實,你沉下心來,可能發(fā)現(xiàn),那些不好,那些不是,也許正是你身上所有的。甚至某些所謂性格的缺陷,恰恰是你存在的。古人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你身邊有這么好的一面鏡子,讓你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你開始試圖改正自己,豈不是一件幸事?</p><p class="ql-block"> 禮物三:學(xué)會放下。在子女教育的路途上,總有幾種放不下:名校的執(zhí)念、望子成龍、完美人格、把自己未能實現(xiàn)的事情潛意識地傳遞給孩子等等。其實有一種心態(tài)叫放下。放下,無我自在,享受過程,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可能走得更正更快更好。</p><p class="ql-block"> 禮物四:學(xué)會平視、尊重與理解。很多時候,其實是絕大多數(shù)時候,作為父母,我們總是俯視自己的兒女,這可能來自我們從小長大的文化氛圍,可能來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的傲嬌,也可能來自下意識的從工作中找不到的權(quán)威。不要小看這種平視、尊重與理解,如果它們能伴隨孩子們成長,也許就是你家族傳承與壯大的加速器,更是他們?nèi)松飞铣杉伊I(yè)的一盞燈。</p><p class="ql-block"> 兒女的成長給你的不是一場比賽,一定要有輸贏,而是得到與失去,這樣的得失,不只是物質(zhì)上,更是精神上的。記?。耗闶裁磿r候努力都不會晚,老祖宗的那句話說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收獲分兩種,一種是自己,一種是兒女。你的收獲來自于你的修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