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明天就是期末考試日,今天是帶領一年級孩子們復習的最后一天。站在講臺上,看著那一雙雙稚嫩又略帶緊張的眼睛,我深知,這最后一次復習課至關重要。若只是按部就班、單調乏味地重復知識,不僅難以達到理想的復習效果,還可能磨滅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情。于是,我決心為這堂課精心調配“佐料”,讓復習變得有趣又高效。</p> <p class="ql-block"> 課堂伊始,復習詞語和造句環(huán)節(jié),我便開啟了“調味”之旅。讀詞語時,從集體朗讀起步,讓孩子們在整齊的誦讀聲中喚醒知識記憶。到了造句部分,我靈活變換方式,時而指定同學回答,鍛煉他們的膽量與表達;時而與孩子們一同思考,營造互動氛圍;時而讓他們重復我的句子,強化語言規(guī)范。幾分鐘后,當孩子們對常規(guī)方式稍有倦怠時,我立刻轉變策略。在復習 ABB 式詞語時,不再局限于簡單的詞語羅列,而是開展短語拓展。我說出“小草”“梨子”“葡萄”“蘋果”等事物名稱,孩子們紛紛開動腦筋,說出“綠油油的小草”“黃澄澄的梨子”“紫瑩瑩的葡萄”“紅彤彤的蘋果”。我還引導他們聯系生活實際,從熟悉的水果、身體器官入手,發(fā)現原來 ABB 式詞語無處不在。孩子們的思維被充分激活,不再是機械記憶,而是在生活場景中自然習得。</p> <p class="ql-block"> 隨著時間推移,十幾分鐘后,一些孩子開始注意力分散,小動作不斷。我及時調整節(jié)奏,讓男女生輪讀、分組讀詞語。孩子們瞬間來了興致,為了展現自己小組或性別的風采,都扯著嗓子大聲朗讀,教室里書聲瑯瑯,充滿活力。在復習“又大又圓”和“走來走去”這類詞語時,我同樣以生活為依托,引導孩子們用詞語形容身邊常見事物,通過做動作、創(chuàng)設情境等方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和記憶。孩子們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言,在歡聲笑語中鞏固了知識。</p> <p class="ql-block"> 最讓我難忘的是“……多么……”的造句環(huán)節(jié)。我告訴孩子們,這個句式常用于夸獎,隨后讓他們即興夸贊身邊的事物或人。孩子們的熱情瞬間被點燃,有的夸贊值日生把桌椅擺放得整齊,有的贊嘆教室漂亮。沒想到,孩子們還把贊美送給了我,一句句“薛老師多么漂亮呀”“薛老師的頭發(fā)多么長呀”,讓我既驚喜又感動。這溫馨的互動,不僅加深了師生間的情誼,更讓課堂充滿了愛的溫度。</p> <p class="ql-block"> 這堂復習課,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我成功地為課堂增添了豐富的“佐料”。情景化的教學、生動的語言、靈活多變的方法,讓課堂不再枯燥,而是充滿了趣味性與吸引力。孩子們在這樣的課堂中,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探索知識海洋的小水手。他們積極思考、大膽表達,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鞏固了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p> <p class="ql-block"> 我深刻意識到,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課堂增添各種“佐料”,讓知識變得鮮活有趣。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真正愛上學習,在知識的樂園中快樂成長。而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情感交流,更是課堂的靈魂所在,它讓課堂有了溫度,有了人情味,成為孩子們心中難忘的學習殿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