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國美畢業(yè)展:銀獎的含銀量,到底夠不夠?</p><p class="ql-block">這件顏楷得了銀獎,估計很多網友不理解。這歪歪扭扭的軟塌塌的,怎么就得了銀獎?甚至對這算不算顏體楷書,都有懷疑。</p><p class="ql-block">按照小紅書慣例,很多媽媽會曬出自己孩子的顏楷,來一較高下。好吧,老劉表示歡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們來聊聊這件銀獎的含銀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這件作品,首先勝在意識,有獨立的學術思想(本科畢業(yè)能形成自己的獨立學術觀點,四年沒有白念)。站位高,從學術角度俯視了一遍歷代顏體,然后得出了自己的見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學過書法史的都知道,顏體楷書自宋朝中期被文人士大夫捧上巔峰后,歷朝歷代都有人學習,輾轉到近現代,顏體已經被嚴重“格式化”了。橫細豎粗、外拓、雞嘴勾、雁尾捺... 到了近些年的展覽體時代,顏楷在“格式化”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流行風,粗頭亂服、東倒西歪、點畫狼藉、粗鄙不堪... 進一步降格到圖形符號化,被抽離成空洞的造型設計毛筆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吳回達同學就是在這種歷史視角的觀照下,提出了自己的顏楷觀點,避開已經被“格式化”“符號化”的顏體范式,避開流行的顏楷范式,從一直被后人忽視的《臧懷恪碑》入手,走一條全新的顏楷之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雖然在歷史上沒被重視,但《臧懷恪碑》其實也是顏真卿的晚期作品,但與顏真卿后期典型的顏體風格有所不同。它不像顏體成熟期作品那般雄渾大氣、骨力遒勁,而是帶有一種俊秀、溫潤的氣質。結體寬博疏朗,卻不失嚴謹,有一種疏秀雄健之感,用筆瘦潤圓勁,線條干凈利落,筆墨之間透著文人的書卷氣?!蛾皯雁”返墓P畫雖然細,但依舊是用了篆籀筆法。這種風格,在顏真卿的眾多碑刻中獨樹一幟。吳同學發(fā)掘古帖,求新法,非常棒。</p> <p class="ql-block">書法畢業(yè)生可以分為兩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種是還在為畢業(yè)創(chuàng)作而掙扎,一種是畢業(yè)創(chuàng)作時已經形成初步的個人體系架構,有獨立的思想見解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前者畢了業(yè)基本就進入平庸的謀生生活。后者畢了業(yè)會繼續(xù)完善自己的體系,豐滿自己的學術思想,假以時日終會有所成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所以教授導師們看畢業(yè)生,不光看靜態(tài)的那幾幅作品好不好,還會看這個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jié)摿?。所以有些時候,那些看起來完美的佳作,反而得不了獎,那些看起來不成熟但潛力巨大的作品,反而能得獎。這就是學院派的執(zhí)念,看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單單一個當下作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學生作品,就算再好,能好到哪里去?對吧?”教授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所以,有的畢業(yè)生還糾結在畢業(yè)創(chuàng)作的那點磕磕絆絆,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已經在構建自己的體系之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比如這位同學的顏楷,你看不懂的銀獎,就是這么來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