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區(qū)尊神廟美食文化城某粉店制作的一碗鹵菜粉。桂林米粉技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以其白、嫩、爽、香的特點吸引了八方食客,從制作方法分類還有湯、煮、炒粉,但鹵菜粉才是典型代表,制作難度和技術含量也最高。 凌晨6時,桂林市區(qū)蘆笛路一家小小的粉店已開門營業(yè),一輛運送鮮榨米粉的機動三輪車正抵達店門口。由于要用十幾種香料和中藥材熬制鹵水,店主必須在4時以前起床干活。米粉生意掙的是辛苦錢,有的粉店甚至會24小時營業(yè)。 桂林市區(qū)陽江路某粉店食客在添加配料。桂林米粉的配料一般有酸豆角、酸筍、羅卜干、蔥花、香菜、木耳、辣椒等,全部免費提供,由顧客根據(jù)需要自行添加。 某粉店的飲品一角。鹵菜粉正確的吃法是先干撈嗦粉,差不多吃完時加湯把剩下的精華喝盡,所以骨頭湯是必備的。這家粉店還免費提供茶水、豆?jié){和粥,往往能吸引更多的食客。 桂林市區(qū)陽江路某粉店顧客排隊購粉的場景。這種情形說明這家粉店的味道很好,游客選擇進這種店絕對錯不了。由于競爭激烈,味道不過關的粉店往往很難生存。 冒粉、切肉、淋鹵水,兩三個服務員流水作業(yè),10秒左右就可遞上來一碗鹵菜粉,即使排再長的隊也等不了幾分鐘,而大部分成年食客吃完一碗粉只需約5分鐘,桂林米粉的方便迅捷可謂世上最爽的快餐。 鍋燒是桂林米粉的靈魂,90%以上的桂林人吃鹵菜粉不可缺少。這種用豬頸肉制作的脆皮,肥瘦相間、外焦里嫩、金黃酥脆、色香俱佳,可以讓人吃得有種流連忘返的感覺。 用漓江水鮮榨出來的桂林米粉,有特別的筋道,從形狀上可以分為米粉(圓粉)和切粉(扁粉)。因漓江水的特質,以及鮮濕米粉保質的難度,桂林米粉離開桂林就會變味,這也是外地吃不到正宗桂林米粉的根本原因。 桂林市區(qū)甲山菜市場口某粉店醒目的價格表。這類價格在桂林市區(qū)比較普遍,外地游客常常以為金牌米粉最正宗,且10元左右一碗也根本不貴,但桂林本地人卻基本上吃5元一碗的,因為金牌米粉就是加肉和配料多點,其實用的是同樣的鹵水,味道完全一致。 某粉店內一家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嗦粉。桂林米粉是鄉(xiāng)情和鄉(xiāng)愁,無論你走多遠,無論你是否還常?;氐郊亦l(xiāng),桂林人日日心念的還是那一碗醇香四溢的桂林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