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六)、《上野千鶴子的午后時光》上野千鶴子著,3星。</p><p class="ql-block">此前知道作者是當代重要的女性主義思想家和社會學家,這是我第一次讀她的書,感覺和想象的不太一樣。特意查看了豆瓣,很多人打了高分,不過我并沒有g(shù)et到。作者在后記里說:“這本書就像一顆漂流到陽光下的小石頭,我將它撿起,想要送給你。”本書包含散文36篇,涵蓋父母、童年、夢想、青春、讀書、運動、獨居生活和個人成長的方方面面。整體而言,內(nèi)容相對簡單且零散,好在語言平實自然,讀起來毫不費力。</p><p class="ql-block">此時正是我一個人的午后(點點還在學校享受著屬于她的時光),手邊是這次特意從國內(nèi)帶來的一款饕餮茶具,氤氳地冒著熱氣。我打開電子書,感受著這份“微小的喜悅和幸?!保路鹋c作者對坐閑話。讀書的過程就像在窺探他人的生活和所思所想,當遇見和自己相似的觀點時,確實會欣喜和安慰:知音還是有??!這本書即是如此,她的不少想法都與我心有戚戚焉。書中最打動我的是回憶父母的兩篇:《紫花地丁香水》和《墓地》。我很欣賞她的坦蕩直言,不懼衰老不懼孤獨,能夠很好地安頓自己。</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的我已在人生的下半場,要努力做到像她一樣獨立清醒灑脫,不在意獨居和變老,依然享受嶄新的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十七)、《身后無遺物》伊藤比呂美著,4星。</p><p class="ql-block">作者是上野千鶴子的朋友,但這本《身后無遺物》與上野的書相比,更深刻地引起了我的共鳴。這本書記錄了她邁入六十歲后的人生點滴,以日記般平實樸素的語言,淡然敘述所經(jīng)歷的生離死別與身體的衰老。</p><p class="ql-block">父母的相繼離世、女兒們長大之后的離開、丈夫的去世、甚至陪伴多年的寵物離世,這些失去將作者一步步推向孤獨寂寞的境地。她的描述精準和哀傷:“與其說是一身輕,不如說更像哪里裂開了虛無的黑洞?!薄罢驹诖斑呄蛲饪?。向外看的,也只有我一個人?!焙迷谒龥]有一味沉溺其中,而是欣然迎接生活新的改變。因為我們都明白,這些本是人生的一部分,最終仍需向前看,生活依舊有平凡美好的時刻。</p><p class="ql-block">面對衰老的身體不矯飾不美化,她很清醒:“所以現(xiàn)在的老,我終歸能走出來。但與以前不同,走出之后,迎面而來的將是死?!备钊司磁宓氖撬龑ψ陨硭劳龅耐ㄟ_,她對女兒們說:“她們會想,一個女人不遺余力地活過,一往無前地死了。接下來輪到她們了。她們會想著這些站起來,用力腳踩大地,放眼自己的人生。她們一定會這樣的,我相信?!?lt;/p><p class="ql-block">所以,我欣賞她的灑脫,佩服她的勇氣——身體的老化不便更催生了她精神的韌性。她能直面內(nèi)心,把不那么光明美好的想法袒露在視野中,接受他人的評判。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她經(jīng)歷過的也大多是我將會面臨的,所有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坦然接受便是,不過是遇山修路遇水搭橋,行走處總有新的風景。</p><p class="ql-block">讀到她描述的一個人時的孤寂、惆悵、無聊等,換作是我,會很享受這樣無人打擾的狀態(tài)。一個人從心所欲,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完全隨己,無需顧及任何人——在身體健康的時候,該是多么愜意!可惜到目前為止,我還從沒有過這樣肆意妄為的時刻,期待有這么一天,在路上,或停留在任意想停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據(jù)說日文版原名是《暮色漸至》,中文版翻譯成《身后無遺物》,后者可能暗指人生拋開一切有形無形的束縛,了無牽掛地離去吧。不過我更喜歡“暮色漸至”所蘊含的詩意。</p><p class="ql-block">讀完最后一頁,起身準備晚飯,望向窗外,正是暮色漸至,一天落下帷幕,迎來暗沉的黑夜。幸好一覺醒來,仍是日光滿眼。</p> <p class="ql-block">(十八)、《一個人好好生活》小川糸著,2星。</p><p class="ql-block">本書是日本暢銷治愈系作家小川糸的生活隨筆集??傮w感受是:內(nèi)容很水,文集質(zhì)量應(yīng)該遠不如她那些獲了各種獎項的正式小說(雖然我還沒拜讀,但獲獎作品理應(yīng)不同)。</p><p class="ql-block">首先書前的簡介宣稱是作者“遠離東京都市生活、獨居鐮倉小住消夏期間的日記”,實際上鐮倉部分只占全書三分之一的篇幅,此描述簡直莫名其妙!其次文集本就不長,字數(shù)有限,流水賬似的日常記錄淺而簡,言之無多少物,只能說是普通大眾的水平,遠談不上一個作家應(yīng)有的水準和實力。再次在如此短的篇幅下,居然還有好幾篇內(nèi)容如同打廣告般推介作者自己的新作品,令人失望。最后書名也不準確,全書也只有她在鐮倉獨居時才基本是“一個人生活”的狀態(tài)。唉!</p><p class="ql-block">不管怎樣,還是有始有終看完整本。優(yōu)點在于語言平和從容,讀來如朋友般親切交談。當然,書中也零星記錄了溫馨美好的生活片段,但僅此而已??傮w而言,與預(yù)期相差挺大。</p> <p class="ql-block">(十九)、《畫里有話》丹青旅者著,4星。</p><p class="ql-block">作者以28幅從漢代到近現(xiàn)代不同時期的代表書畫作品為切入點,從三個維度深度剖析:一是身份信息(作者、年代、作品類別材質(zhì)等),二是畫意(畫什么、為什么畫、畫的背景和意境),三是畫法(構(gòu)圖、色彩、筆法)。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和生動的敘述,給讀者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p><p class="ql-block">作為一本入門讀物,本書內(nèi)容簡明易懂卻引入入勝,看完仍意猶未盡。有許多耐人尋味的小細節(jié)被作者解說得很有趣:韓干的《照夜白》里的馬為何沒有尾巴?《虢國夫人游春圖》中誰才是主角?《韓熙載夜宴圖》“聽樂”場景中,當眾人專注聽樂時,唯獨那位注視著韓大人的小哥究竟是否就是畫家本人?……時光映畫,這些傳承千年的畫作可能永遠都不會有確切答案,卻因此更散發(fā)著迷人的光采,在中華文明的璀璨星河中依然熠熠生輝。</p> <p class="ql-block">(二十)、《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胡曉明著,4星。</p><p class="ql-block">這是一本文學理論專著,作者“立足中國哲學體系,以跨學科視角解讀山水詩的文化內(nèi)核,探索詩歌語言背后共通的審美思維與精神圖式 ?!币彩俏易x得挺燒腦的一本書,是跳出舒適區(qū)的閱讀。首先是書中大量引用很多我不熟悉的詩文,需要一點點查閱搞懂它們;其次在此基礎(chǔ)上還要試圖理解作者的意圖和闡發(fā)的理論,需要沉思默想。山水詩本身是我喜愛的范疇,所以我學習這本書是希望更清晰地理解感受詩文背后所表達的意味。本書無論是詩文還是作者的講解都辭藻優(yōu)美,如含英咀華,因此全書基本是誦讀完成的,我以為大聲誦讀有助于入耳進而入心。這本書相對用時較長,也確實學習領(lǐng)會到了很多。</p><p class="ql-block">本書共十個章節(jié),分別闡釋了作者眼中中國山水詩的不同境界:雪夜人歸(生命的漂泊與安頓)、啼鳥處處(生命的悲哀與復(fù)蘇)、花淚蝶夢(有我與無我)、泰山秋水(向上與超越)、逝者如斯(勉勵與縱浪)、魚躍鳶飛(流動飄逸之境)、荒天古木(荒寒幽寂之境)、風日流麗(綺麗華滋之境)、一窗梅影(清瑩透明之境)、扁舟一棹(音樂與繪畫境界)。光看這些標題就可見詩與文的古典意趣了?!霸隆笔秦灤┤珪暮诵碾[喻,代表永恒與超越。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天上孤月映照世間萬千山川,無處不在遍撒清輝,正是自然宇宙與人類生命的相互印證。中國歷代文人對山水的喜愛是從外而內(nèi)的,中國山水詩的本質(zhì)是??自然與心靈的交融??,“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自然風物不再是背景,而是撫慰人心的人格化的精神家園。這種山水可親的情懷是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延續(xù)至今仍令人心神激蕩,它讓我們在面對自然時能深切感知美的存在,而山水詩畫正是承載這份情懷、滋養(yǎng)我們心靈的源泉。</p><p class="ql-block">不過閱讀中仍感到有些缺憾:首先邏輯混亂,回看目錄,所劃分的十種境界似乎標準不統(tǒng)一,不在同一邏輯層面。前五輯主要按山水詩表達的情感或生命態(tài)度分類,后四輯側(cè)重描繪山水詩呈現(xiàn)的不同審美意境(景色風貌)分類,而最后一輯音樂繪畫境界探討的是貫穿于山水詩的共同的藝術(shù)特質(zhì)。這種分類方式,好像世傳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有硬湊嫌疑。文學本不具備科學屬性,語言文字也沒有鮮明的非此即彼的界定。其次作者在論述中似乎過于拔高宋詩的地位,詩詞本來一體,宋詞里有非常多篇章的山水詞佳作,但作者避而不談,只聚焦宋詩,好像為寫而寫。再次本書主旨宏大立意深遠,但在闡述中有時淺嘗輒止,并沒有講透徹,感覺隔靴搔癢,且多有重復(fù)堆砌。作為深入研究山水詩心靈境界的理論專著感覺不足,不過作為山水詩集錄倒是不錯。</p> <p class="ql-block">2025已過半,繼續(xù)讀書思考,以他人之眼觀照自身。</p><p class="ql-block">附注:配圖出自VIVA旅行家公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