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拉開窗簾的瞬間,驚喜地發(fā)現(xiàn)我們?nèi)胱〉木频昃怪蒙碛谌荷降膽驯е?。窗外不遠,連綿起伏的山巒映入眼簾,景色宛如中國湖北的恩施山區(qū)。酒店旁的一根立柱上,用中文清晰地標注著“河畔酒店”,這無疑暗示了此地的主要游客群體大多來自中國。<br> 山腳下,一條河流沿著山脈蜿蜒流淌,它似乎正是我們昨天乘坐長尾船漂流過的南松河。附近幾座新落成的酒店拔地而起,它們的興起使這里變身成一個頗具規(guī)模的旅游接待區(qū)。這也解釋了為何我們旅行團昨晚能夠全員入住同一幢酒店——顯然,這里已經(jīng)做好了迎接大量游客的充分準備。 <p class="ql-block">萬榮高鐵站</p> <p class="ql-block"> 高鐵貫千山</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我們拖著行李來到酒店門口,發(fā)現(xiàn)昨日載我們參加下午活動的簡易改裝車已在路邊等候。司機熱情地上前接過我們的行李,將旅行箱逐一搬上他們的中型卡車。今日我們將乘坐高鐵前往老撾南部的瑯勃拉邦,他們只需將我們安全送達高鐵站就算完成了任務。</p><p class="ql-block"> 車子沿著蜿蜒的山路疾馳。道路隨山勢起伏,狹窄且多彎。顯然是出于發(fā)展旅游的需要,大部分山路已鋪上了瀝青。憑借當?shù)乩纤緳C的嫻熟技藝,即便在復雜多彎的山路上,簡易旅行車也能開得飛快。不到二十分鐘,我們便抵達了萬榮的高鐵站。</p><p class="ql-block"> 中老高鐵是首條以中方為主投資、全線采用中國技術(shù)標準、使用中國設備并與中國鐵路網(wǎng)直接聯(lián)通的國際鐵路,也是第一條真正意義上從中國開往國外的國際高鐵線路。它于2021年12月正式通車,全長超過1000公里,沿途共設車站50個,從中國昆明到老撾首都萬象僅需10小時。由于老撾大部分地區(qū)為山區(qū),工程量極為龐大且艱難。即便在中國基建實力雄厚的情況下,也耗費了11年才宣告完工。為此,中國投入了4000億的建設資金,使這個“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一舉突破了“陸鎖國”的困境,并增添了十萬個就業(yè)機會。</p><p class="ql-block"> 老撾的鄰國越南在2012年也曾計劃修建高鐵,并拋出4000億的高鐵大單。當時我國參與了競標,但最終越南選擇了日本。轉(zhuǎn)眼十年飛逝,老撾高鐵已一路高歌,越南高鐵卻淪為爛尾工程,至今仍未動工。據(jù)說,越南已在重新尋求與中國的合作。</p><p class="ql-block"> 萬榮高鐵站的大屋頂,看上去就像是大寫的“人”字,正前的屋面上方用老撾文和中文寫的“萬榮”兩個紅色字體十分醒目。在老撾內(nèi)地首次看到自己祖國所建的高鐵站難掩心情激動,大家紛紛用手機拍照留念。 </p><p class="ql-block"> 高鐵站內(nèi)候車廳高大寬敞,幾根四方形的立柱氣宇軒昂地支撐著候車大廳整個穹頂。從進站的人群不難看出西方國家游客大多是自由行,似乎偏愛背包,也許是為了窮游,或是有恃于身材健碩和出于便捷的考慮,甚至在胸前和后背上各加一個塞得鼓鼓的旅行包。反觀中國旅客幾乎人手一只帶滾輪旅行箱,談笑風生地走進候車大廳。信息大屏上不斷以老撾、英文和中文循環(huán)播映著列車班次到離時間,而站臺和檢票處的招牌下都寫著“僧侶優(yōu)先”的字樣。 </p><p class="ql-block"> 從萬榮到瑯勃拉邦有260余公里,乘坐高鐵僅需一個多小時。車窗外山巒連綿,不斷穿越的隧道使車廂內(nèi)的光線忽明忽暗,但車內(nèi)配備的照明系統(tǒng)始終提供著基本的照明保障。顯然,在這種地勢懸殊的山區(qū)修建鐵路,無論資金還是技術(shù)要求都極為苛刻,老撾這樣的小國自身根本無力承擔。</p><p class="ql-block"> 一個小時后,我們抵達了萬榮北部的瑯勃拉邦。從高鐵站出來,登上早已等候的中巴車很快又進入起伏的山路,路邊是大片茂密的樹林和荒蕪的山地,一些地塊邊還掛著木牌,上面用中文寫著“此地塊出售”的字樣,不難揣測老撾現(xiàn)在正成為中國人投資的熱土,很可能已有中國買家在此成功購地的先例。</p> <p class="ql-block"> 又見湄公河</p><p class="ql-block"> 瑯勃拉邦是老撾南部的一個省,其首府也叫瑯勃拉邦,位于湄公河畔,四周有群山環(huán)抱,是老撾現(xiàn)存最古老的城市,歷史已逾千年。早在公元4世紀,這一地區(qū)便有眾多小部落生息,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政治實體,被稱為“降龍城邦”,后改名為“瑯勃拉邦王國”。10世紀至14世紀間,瑯勃拉邦王國達到鼎盛,曾控制老撾北部及越南西北部的大片領(lǐng)土,成為東南亞地區(qū)最大的王國之一,亦是該地區(qū)的文化和經(jīng)濟中心。然而,隨著外來勢力的入侵和內(nèi)部政治動蕩加劇,瑯勃拉邦王國逐漸衰落,19世紀初被西北部的暹羅王國征服。</p><p class="ql-block"> 由于這里曾是老撾多個朝代的首都,國王的御座均設于此。全市現(xiàn)今仍擁有679座珍貴的古老建筑,被公認為東南亞傳統(tǒng)與殖民地風格保存最為完好的城市之一。走進瑯勃拉邦,仿佛踏進了老撾的歷史長河,它濃縮了老撾的歷史與文化,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想讓我們體驗一下瑯勃拉邦的民風淳樸和保護完好的自然生態(tài),到這里的第一個節(jié)目便是前往湄公河上乘坐游船。在東南亞國家旅行,幾乎每個國家都會安排湄公河的游船項目。湄公河是這些國家的主要水系,被他們視為母親河。這條河流在老撾境內(nèi)蜿蜒流經(jīng)的距離長達1900公里,部分河段已成為與緬甸和泰國的界河,它向南流入柬埔寨和越南南方,最終匯入印度洋,為老撾帶來了重要的經(jīng)濟效益。其豐富的水資源使老撾水電年發(fā)電量達到一億千瓦時,不僅滿足了本國需求,還能出口創(chuàng)匯。湄公河對老撾的漁業(yè)資源和生態(tài)旅游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p><p class="ql-block"> 我們登上已停泊在河邊小碼頭的旅游觀光船。源自遙遠北方的湄公河在這里顯得開闊而平靜,河面上泛著粼粼波光。觀光船內(nèi)如同火車車廂般排列著雙排座椅和中間的小桌,很快船上的姑娘為客人送上了裝有香蕉、西瓜、火龍果、哈密瓜的果盤。電動引擎幾無聲息地推動著小船在湄公河上悠閑地游弋,河的右邊就是泰國,兩岸同樣都是綠意盎然的原野、錯落的房屋和泛著金光的寺廟,它們逐漸在眼前浮現(xiàn),又毫無留戀地漸漸遠去。船上的音響播放著中國音樂,還歡迎客人們上臺免費唱卡拉OK。</p><p class="ql-block"> 也許,正是由于這條湄公河帶來的交通便利和豐饒的水產(chǎn)奠定了古人在這里建造城池的基礎。登岸不久我們來到一座宏大的寺院,下午的陽光把它照射得金光燦爛?,槻钍抢蠐氲姆鸾讨行模侵兴聫R、佛塔林立,被郁郁蔥蔥的樹木掩映,使得這里的空氣彌漫著平和而迷人的氣息。該市主城區(qū)內(nèi)擁有寺廟30余座,2萬多人口中有200余名僧侶,當?shù)鼐用耱\信仰佛教,堪稱名副其實的佛都,即使在我們所住的酒店及旅行車內(nèi),都供奉有佛像或象征佛教的圖騰物品。</p> 湄公河上的游船 湄公河邊 <p class="ql-block"> 禪繞香通寺</p><p class="ql-block"> 面前這座寺廟是瑯勃拉邦最宏偉的一座皇家寺院——香通寺。它坐落于奔流不息的湄公河畔,旁邊就是古城區(qū)內(nèi)的普西山,堪稱是前有照后有靠的風水寶地,整個建筑濃縮了瑯勃拉邦古老寺廟的風格。</p><p class="ql-block"> 這座寺廟始建于1560年,是當時的國王塞塔提拉下令建造,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整座寺廟以木結(jié)構(gòu)為主體,歷史上躲過了數(shù)次劫難,一直作為皇室的專有寺廟,不僅國王加冕儀式及所有的法事活動,包括皇家慶典甚至葬禮都在此舉行,而且這里還保存著老撾最后一代國王西薩旺馮的遺骨。寺院的一側(cè)佇立著幾座白塔,人稱靈骨塔,是該座寺院歷代高僧靈骨所享受的殊榮。這里被視作佛教最高境界的神靈之地,也是老撾保存最為完好的寺院之一,某種程度上可算是老撾的鎮(zhèn)國之寶。在香通寺的長廊中有一條主體細長,通體被漆成赭紅色的木船,表面已落滿厚厚的灰塵,它是以前王室的傳代之物,已有上百年的歷史。1975年,老撾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人民民主共和國,這座寺廟開始向人民開放,成為瑯勃拉邦的重要景點。</p><p class="ql-block"> 在主要大殿內(nèi)聳立著8根粗大華美的立柱,上面鑲嵌著覆有黃金的圖案,順著立柱即可看到上面飾有法輪的屋頂,亦可欣賞前面金光閃閃的坐佛塑像。殿內(nèi)有一尊肉身佛十分引人注目,遠遠看去他端坐在祭壇上,雖然肉身不腐,但身體已明顯干縮,呈現(xiàn)古銅的顏色。在這座大殿的一側(cè)外墻上有一幅巨畫,整幅畫中的線條與色塊竟全是用各色寶石鑲嵌而成。畫中主體是一株蓬勃生長的古樹,樹下有一只小鹿一只烏龜和一個獵人。很明顯這是在隱喻一個故事。</p><p class="ql-block"> 相傳,這座寺廟當初在選址時這里還是一片圣地森林,為整理場地,要砍掉不少樹,其中一棵巨樹已有300多年的樹齡,被稱作香通樹。后來在建造寺廟過程中不斷出現(xiàn)狀況,導致工期延宕且總難以建成。為此,國王特地邀請一位高僧來指點迷津。這位高僧了解情況后向國王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必須讓那株砍掉的香通樹復活。二是要在宮內(nèi)供奉一尊神獸。在國王的敦促下,工匠們很快鑄造好一頭神獸,擺放在了寺院內(nèi)。而要復活那棵已砍掉的香通樹則難煞眾人。最后在高人的指點下工匠們在寺院外側(cè)墻壁墻上用五顏六色的寶石鑲嵌出一株栩栩如生的大樹,將其喻為“生命之樹”,畫中還有小鹿、烏龜和獵人,不僅算是復活了那株香通樹,而且借此宣示佛法,向世人講述必須誡貪孝順與助人的教義,而這座寺廟終得以建成,并賦名“香通寺”。</p><p class="ql-block"> 我們懷著虔誠之心踏進正殿,正碰上廟堂內(nèi)舉辦佛事活動。一些和尚跪向金佛,敬佛誦經(jīng)。旁邊另有一群穿著紅色袈裟的年輕和尚,畢恭畢敬地跪在地上,在向一位資深和尚行跪拜禮。在虔誠叩首之后,有兩位小和尚跪行向前,向坐在蒲墊上的大和尚提出有關(guān)佛法的問題。而那位大和尚聽后侃侃而談,像是在回答小和尚咨詢的佛理,并毫無保留地闡述自己的看法。言畢,年輕和尚全部叩首稱謝,大概這就是佛家在進行傳統(tǒng)和常識教育時的日常場景吧。 </p> 香通寺主殿 鑲在墻上的香通樹 香通寺神獸 <p class="ql-block"> 佛塔傳鐘聲</p><p class="ql-block"> 香通寺旁邊就是它所依傍的普西山。這座山是朗勃拉邦市的最高山,全高300多米,從山腳上山,陡峭的樓梯呈相接的之字形,用紅磚豎立著做成的臺階。由于天氣太熱,旅行團20多人只有4人愿意捷足先登。雖然山路兩側(cè)布滿碧綠的樹林,但36度的高溫卻也足夠令人汗流浹背。而山頂上豁然開朗的美景卻可算對人努力后的獎賞,使人疲累全消,心曠神怡。</p><p class="ql-block"> 在山頂上,透過因空氣潮濕隱約形成的局部薄霧,仍能看到蜿蜒浩渺的湄公河在斜陽西照下,顯得波光瀲滟,宛如一條熠熠生輝的彩帶。偎依河畔的大皇宮和南松河兩岸的城市風景也能盡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這座山相傳是因有兩位僧侶曾在這里修身冥想,因而人稱這座山為普西山。山頂上還佇立著一座高大的佛塔,佛塔建于 1936 年至 1937 年西薩旺?馮國王統(tǒng)治時期。塔后面有兩尊泥塑的雕像,似乎是在討論佛法,他們一定就是那兩個曾在此冥想的僧侶,寄托著人們對歷史的銘記與懷念。</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在這座佛塔建成后即有各地僧侶慕名前來,導致山間涌現(xiàn)出許多宗教場所,如普西寺、帕普塔巴特步道、帕膠寺等八大宗教古跡。但現(xiàn)在那些山間寺廟已蹤跡全無,只剩一座低矮的鼓樓還垂眉順目地佇立在佛塔旁邊。說是鼓樓,實際上也就是一間小平房,由于上了鎖無法見到里面的鼓。而外面木架上則掛著一口銅鐘,鐘的口徑不大,造型也有點簡單。可能也正是因此能安全地生存?,F(xiàn)在,山上擊鼓的習俗開始沿襲,每天上午 10點半和下午 5 點均有鼓聲傳來,表示當?shù)厝说奈绮秃屯聿蜁r間。偶爾在凌晨4點也會送出鼓聲,但那一定代表著佛陀圣日的到來。</p><p class="ql-block"> 下山時路過山腰處的一株菩提樹,只見它四散著枝丫,樹葉卻不多。樹下有一尊金黃的坐佛,頭頂上方有蛇神那伽張開著七個頭顱為他護佑。山路兩旁還有兩個穿戴盔甲的武士,兩手緊攥金剛杵,嘴上兩顆獠牙彎曲著上翹,露出兇神惡煞的模樣,大概他倆是這條山路上的護衛(wèi)神,那兇惡的外表下是它們忠誠盡責的雄心。</p> 普西山上的佛塔 山上的銅鐘 從山上遠眺 <p class="ql-block">兩位冥想和尚塑像</p> 下山途中守護神 培提樹下的佛像 <p class="ql-block"> 布施探佛緣</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不到5點,床頭的電話鈴驟然響起,睡夢中反應過來,這是催促起床并前往酒店大門外集合的信號。下樓時忽然聽到陣陣蛙鳴,這在國內(nèi)好像已難耳聞。圓圓的月亮依舊懸掛在半空,散發(fā)出昏黃的光芒。我們是去參加一個特殊體驗活動——為化緣的和尚做布施。老撾的寺廟內(nèi)沒有鍋灶,僧侶們每日依賴化緣維持生計,且在中午12點后便不再進食。每日清晨,僧侶們攜帶銅缽沿街接受民眾布施,這不僅是僧侶自身修行的一種實踐,也是民眾對僧侶的社會供養(yǎng)。對佛教信眾而言,做布施不僅能積累功德,還可獲得今生和來世的福報。</p><p class="ql-block"> 我們沿著城內(nèi)狹窄的道路前行,穿過兩條逼仄的小巷,來到僧侶們每日化緣的必經(jīng)之地。這里是瑯勃拉邦的一條主干道,相對寬闊,道路已被紅繩隔成不同段落,沿街擺放著塑料小板凳,下面鋪有長長的葦席。原來這些都是為不同旅行團預留的位置。我們在其中一個路段落座,脫鞋置于身后,準備體驗一番施主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此時,遠方的天空已露魚肚白。每人面前都擺放著一只小竹簍,內(nèi)裝半簍糯米飯,揭開蓋子,尚還溫熱的糯米飯彌散出淡淡的清香,這是布施給僧侶的餐食。街道上還有售賣小食品的攤位,導游介紹,化緣的僧侶隊伍中常有一些年少的出家小和尚,可為他們購買些小零食。一位當?shù)嘏x工為我們戴上織有彩色圖案的長壽帶,特別強調(diào)男士佩戴右肩左脅,女士左肩右脅。此刻,我們已隱約感受到一種宗教潛移默化的儀式感。</p><p class="ql-block"> 在老撾,佛教不僅是宗教信仰,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寺廟不僅是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教育、文化和藝術(shù)的中心。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正是通過進入寺廟才得以接受教育,學習基礎文化和佛教經(jīng)典。同時,佛教的修行和信仰也深深融入老撾民眾的日常生活,大多數(shù)老撾男性一生中至少出家一次,未曾出家的男性在社會上備受鄙視,甚至難以覓得伴侶。</p><p class="ql-block"> 天已大亮,街道盡頭遠遠地顯現(xiàn)出藏紅色的身影,那是來自不同寺廟的化緣和尚。只見他們幾人或十幾人組成小隊,手中提著銅缽,邊走邊口中似乎念念有詞地背誦佛經(jīng)。我們將竹簍放在膝蓋上,戴上塑料手套,每當化緣的僧侶走到面前,便從竹簍中抓起一把糯米飯,依次放入他們打開蓋子的銅缽中。</p><p class="ql-block">在每支隊伍后面,總跟著幾個年幼的僧侶,宛若上小學的孩子,身著紅黃色的袈裟,活脫脫像是日本動畫片中的“一休”。 </p><p class="ql-block"> 每當這些小僧侶走近,我們都會把剛買的糖果或餅干等小點心塞進他們的銅缽里。由于布施的人眾多,如長龍般排在路邊,而來自各寺廟化緣的僧侶也已排成長長的隊伍。他們經(jīng)過布施者面前,所攜帶的銅缽很快便裝滿了糯米飯和一些小零食。初升的朝陽映照著紅黃色的袈裟,充分顯現(xiàn)出瑯勃拉邦人對宗教的虔誠。這種化緣習俗,也培養(yǎng)了全社會行善好施的風氣。</p><p class="ql-block"> 老撾在公元8世紀左右已形成一定的宗教氛圍,但真正對老撾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是14世紀中葉傳入的上座部佛教,即小乘佛教。它發(fā)源于印度,并在阿育王時代得到廣泛傳播。該教派強調(diào)自我解脫,注重個體修行,旨在通過自身努力達到涅槃。這一時期的瀾滄國王法昂深受佛教影響,從柬埔寨引入上座部佛教,使其成為老撾的主要宗教。此后,在歷代國王的支持下,佛教逐漸發(fā)展為老撾的精神支柱,深刻影響著國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上座部佛教不僅是老撾的主要佛教派別,而且在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柬埔寨等東南亞地區(qū)也保持著重要影響力。</p> 準備布施的人們 化緣的和尚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就讓這句佛家偈語來作本篇的結(jié)束吧。<div>(去老撾旅行之三,</div><div> 2025.03草記,2025.06整理)</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