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進湘鄉(xiāng)橫鋪小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肖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湘鄉(xiāng)梅橋鎮(zhèn)這片文脈悠長的土地上,有一所與聲名遠播的東山學校淵源頗深的百年鄉(xiāng)村學校。它,便是偉人毛澤東的同窗摯友——蕭三踏入東山書院知識殿堂前最初的啟蒙之所一一橫鋪小學。</p><p class="ql-block"> 橫鋪小學依偎在梅橋鎮(zhèn)橫鋪村寧靜的蕭家河畔,與蜚聲中外的國際詩人、社會活動家蕭三的故居直線距僅800米,該校前身是清朝末年的一個祠堂,后來改成私塾,1914年命名為同風國民小學。 </p><p class="ql-block"> 在當前農(nóng)村學校紛紛關(guān)停的趨勢里,如今的橫鋪小學已是梅橋鎮(zhèn)小學生匯聚最多的地方,該校在校學生300多人,書聲瑯瑯,生機盎然,成為梅橋鎮(zhèn)最大的小學。</p><p class="ql-block"> 每每提及橫鋪小學,我的記憶便如河底的卵石,被時光的流水輕輕沖刷,顯露出清晰的輪廓。25年前,我尚在湘鄉(xiāng)奔波。有一次下鄉(xiāng)采訪,踏入橫鋪小學的校門,所見景象令人揪心:校舍傾頹,多處教室被赫然貼上“危房”的標簽,仿佛在無聲地訴說歲月的重負。憂心如焚之際,經(jīng)過深入采訪,我提筆寫下一篇《蕭三母校危房告急》,刊發(fā)在2000年3月31日的《湖南日報》。未曾想到,這聲“告急”呼喊,馬上引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guān)切目光,很快得到了政府專項拔款和社會捐贈,學?;A(chǔ)設(shè)施得以改善,煥然一新?;赝斈辏瞧獔蟮乐該軇有南沂苋岁P(guān)注,“蕭三”這個名字承載的敬仰與鄉(xiāng)情,無疑是其中最溫暖也最有力的注腳。(當年在《湖南日報》刊發(fā)的“呼聲”)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橫鋪小學,昔日斑駁的土磚房教室與宿舍早已悄然隱去,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教學樓與溫馨明亮的教工之家。寬闊奔放的操場鋪展眼前,整潔而充滿生機的校園,處處洋溢著希望的氣息。在這鄉(xiāng)村學校漸次沉寂的時節(jié)里,橫鋪小學卻依然書聲瑯瑯,數(shù)百學子在此孜孜求學,一支精干的教師隊伍守護著知識的燈火。它已悄然成長,成為這片土地上最堅實、最溫暖的守望——全鎮(zhèn)最大的完全小學,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的小學。這深厚的底蘊與蓬勃的生機,在田野的風中,顯得格外珍貴,也格外令人心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