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48年麥永堅與朱詠儀在香港的結(jié)婚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麥永堅和朱詠儀是一對革命伴侶,他們在革命斗爭中相互支持,共同奮斗,出生入死,在連陽地區(qū)被傳為佳話。</p><p class="ql-block"> 麥永堅(1925—1988),男,原名麥觀浦,化名魯明,廣東南海人。1938年在香港參加由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的太古船塢工人組織“致基社”和香港賑濟會等。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2年后,麥永堅和哥哥麥君素在明德小學(麥氏宗祠)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在家鄉(xiāng)各村聯(lián)絡黨員,廣泛開展群眾工作。1945年被派往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先后任政治服務員、排長、副指導員。同年12月重返香港,任華商報發(fā)行部主任,期間與朱詠儀在華商報相識,并在香港結(jié)婚。1947年至1949年,先后任粵桂湘邊縱隊和粵贛湘邊縱隊連江支隊指導員、中隊長、連長、副團長等,領導指揮了攻打寨崗鄉(xiāng)公所、魚沖突圍等戰(zhàn)斗。1949年12月,麥永堅參加指揮了解放連南、活捉國民黨中將軍長李楚瀛的戰(zhàn)斗,為消滅連南縣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武裝,解放連陽地區(qū)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后,麥永堅曾任中共乳源縣委書記等職。1985年離休,1988年在廣州病逝。</p><p class="ql-block"> 朱詠儀(1925-1948),女,字薔薇,廣東省臺山縣人。1939年夏,她在臺山縣女子師范學校就讀。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教育幫助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1944年夏畢業(yè)后,她在臺山縣任小學教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谷諔?zhàn)爭期間遷居香港,在香港美華中學附小任教,以教學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活動。1945年加入香港華商報,期間結(jié)識麥永堅并結(jié)婚。1947年11月,她在中共香港分局的動員下,毅然放棄安穩(wěn)的生活,跟隨丈夫回到廣寧革命根據(jù)地,任西江部隊“飛雷隊”文書。1948年8月她隨部隊到達陽山縣,投入激烈的反“清剿”斗爭,改任衛(wèi)生員。1948年11月她隨同“猛虎隊”挺進寨崗地區(qū),參加了攻打寨崗鄉(xiāng)公所的戰(zhàn)斗,在魚沖突圍戰(zhàn)中受重傷后不幸被俘,1948年12月12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p><p class="ql-block"> 麥永堅和朱詠儀的革命友誼,充分體現(xiàn)在槍林彈雨的斗爭中。1948年11月下旬,連江支隊司令部派隊長麥永堅、副黃振率“猛虎隊”60多人,深入敵后黎埠、寨崗,開辟根據(jù)地。當時部隊要朱詠儀暫留在后方,但她堅持要求跟隨“猛虎隊”行動。在23日攻打寨崗鄉(xiāng)公所之后,部隊在寨崗的安田、海螺、火凹等地活動。12月8日,部隊在海螺村與敵人相遇,槍戰(zhàn)后轉(zhuǎn)移到三洲頂。10日,部隊被內(nèi)奸蔡馬南帶到山勢極其險要、南北方向是高約20至40米的懸崖峭壁、西邊是陡立的大山、唯有東邊一山谷可以出入的魚沖山溝里暫時隱蔽。</p><p class="ql-block"> 11日下午,部隊陷入約千余敵軍的包圍之中。敵人的子彈打中了朱詠儀的腳部,為了部隊100多人的安全,她不顧個人安危,強忍著傷痛,叫部隊不要管她,抓住時機沖出去,與大部隊匯合。這時麥永堅、黃振離朱詠儀只有二三十米遠,麥永堅一邊轉(zhuǎn)過頭看看撤退的隊伍,再轉(zhuǎn)回頭來到朱永儀身邊,朱詠儀見麥永堅不愿意離去,嚴厲要求麥永堅給她補上一槍,免得拖累部隊,造成更大損失。在這危急情況下,麥永堅怎能忍心把自己心愛的人打死呢?這時,一旁的朱土良大喊道:“姐姐不能死,姐姐不能死!我們要背你走!”馮樹林(黃振的警衛(wèi)員)正想把朱女背起走,被朱詠儀堅決拒絕了。為了指揮部隊殺出重圍,麥隊長向戰(zhàn)友們使了個眼色,叫大家離開朱詠儀向山上突圍。朱土良和馮樹樓仍在朱詠儀身邊不肯走,朱詠儀向他們要了兩枚手榴彈,叮囑他們離開。不久,只聽到朱詠儀方向接連響起兩聲手榴彈爆炸聲,戰(zhàn)友們以為朱詠儀與敵人同歸于盡了。后來才知道,當戰(zhàn)友們向上突圍時,朱詠儀拖著受傷的腳,掩護部隊撤退,她鉆進一處草叢中,被敵人發(fā)現(xiàn)血跡。當敵人接近她時,她向敵人扔出最后兩枚手榴彈,炸死炸傷幾個敵人,最后朱詠儀不幸被俘,</p><p class="ql-block"> 朱詠儀負傷后,麥永堅的心情十分難過。但是,為了部隊安全轉(zhuǎn)移,為了顧全大局的大局,麥永堅毅然作出果斷決定,命令部隊突圍,保存了大部分有生力量。朱詠儀不幸被俘后,12日被押解至國民黨黎埠鄉(xiāng)公所關押,后又被到陽山縣城囚禁。敵人獲悉朱詠儀是人麥永堅妻子的身份后,如獲至寶,便挖空心思,企圖從她身上探悉我黨我軍的情報,實現(xiàn)其消滅游擊隊的妄想,于是對她軟硬兼施,誘供逼供。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她堅強不屈,不為所動。敵人把她押到陽山縣黎埠偽鄉(xiāng)公所,不斷對她施以刑罰。后又將她從黎埠轉(zhuǎn)移到陽山縣關在偽警察局看守所,與外界隔絕。偽縣長李謹彪親自單獨審訊她一人,每次審訊時都聽到拍臺聲、吆喝聲、物件撞擊聲,以及朱詠儀的斥罵聲。最后一次的審訊,竟把朱詠儀從樓上推下來,摔暈了。醒后,同牢的小同志見她遍體鱗傷,嘶聲痛哭。朱詠儀卻對他們說:“哭是軟弱的,哭不是革命戰(zhàn)士,死就死吧,革命快勝利了。”朱詠儀同志在敵人的魔掌下,在囹圍中,對勝利充滿信心。1948年12月12日,敵人夢想借圩日當眾將朱詠儀和七個小同志一起槍殺。豈料朱詠儀等人被押出看守所大門,竟高呼“共產(chǎn)黨萬歲!”,大罵國民黨反動派。趁圩的群眾更圍得水泄不通,國民黨反動派怕極了,只好當即將她們八人拉回看守所,入夜才秘密殺害。被殺害時,朱詠儀年僅23歲。殺害朱詠儀的劊子手、偽陽山縣大隊長成家球,解放后的1953年2月被人民政府公開宣判,被押赴朱詠儀烈士墳前槍決。</p><p class="ql-block"> 麥永堅和朱詠儀這對革命伴侶的故事,充滿了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對革命事業(yè)的堅定信念和對敵人的無畏精神,同生死,共患難,把自己的青春熱血甚至生命貢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朱詠儀在敵人面前大罵反動派,展現(xiàn)了革命者的英勇和堅定?。他們的故事不僅是對革命精神的頌揚,也是對后人的巨大激勵。麥永堅和朱詠儀在戰(zhàn)爭年代以革命事業(yè)為神圣使命,沒有留下子女。解放后,麥永堅與戰(zhàn)友陳明結(jié)婚,生有三男一女,為緬懷朱詠儀烈士,麥永堅特意為大兒子取名紹慈,三兒子取名紹儀。麥永堅一生信念堅定,服從組織安排,長期在山區(qū)和艱苦地區(qū)工作,廉潔奉公,一塵不染,常常懷念戰(zhàn)友,嚴格教育后代。對他家人十分嚴格,從不利用特權照顧家屬子女。每個子女都以朱詠儀烈士為榜樣,愛黨愛國,誠實做人,勤奮工作,不辜負父輩的期望,以告慰他們的大媽朱詠儀先烈。</p><p class="ql-block">?(麥紹儀、朱漢鋒整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父親(朱土良)珍藏在黨費證里的朱詠儀烈士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麥永堅親筆背書贈給我父親的朱詠儀烈士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親珍藏的黨費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