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稱:星塵? ? 美篇號:7283996 圖片: 網(wǎng)絡(致謝)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三尺講臺已三十多年,見過無數(shù)張青春洋溢的面孔,也在教育的實踐中不斷摸索前行。讀罷宋桂杰老師的《凌厲·溫柔·和藹》一文,心中感慨萬千,忍不住也想談談自己對這三種教師特質的理解與感悟。</p><p class="ql-block"><br></p> 凌厲,是教育教學的原則不容侵蝕的界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份凌厲,并非盛氣凌人,而是當?shù)拙€被挑戰(zhàn)、秩序被擾亂時,那道清晰、堅定、不容置疑的“止步線”。它關乎課堂的尊嚴,更關乎規(guī)則意識的塑造。</p><p class="ql-block">記得一次古文講讀課,后排幾個男生因一句俏皮話竊笑不已,聲音漸大,引得周圍同學側目,課堂氛圍眼看就要滑向散漫。我停下講解,目光如探照燈般精準地投向那片區(qū)域,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課堂是思想的殿堂,不是喧嘩的集市。尊重他人聽講的權利,是底線?!?瞬間的寂靜里,那凌厲的眼神讓嬉笑凝固,課堂秩序迅速回歸正軌。</p><p class="ql-block">另一次,批改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兩份閱讀訓練題答案幾乎一字不差,連錯誤點竟如出一轍。面對兩位心虛的學生,我沒有在班上當眾發(fā)難,而是課后單獨將他們留下,將兩份作業(yè)并排攤開,語氣沉靜而有力:“學習可以討論,但思考必須獨立。抄襲,是對自己學習機會的浪費,也是對他人勞動的不尊重。請用自己的筆跡和思考,重新完成。” 那一刻的“凌厲”,是斬斷僥幸與散漫的利刃,是守護學習凈土與規(guī)則意識的界碑。它源于責任,指向未來——讓學生明白,有些界限,如同堤壩,維系著集體前行的航道,不容沖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溫柔,是同行者手中的提燈與扶助的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場域里的溫柔,常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它存在于眾多同仁的身影中,是困境中的一束光,是跌倒時伸出的那只溫暖而堅定的手。</p><p class="ql-block">王老師處理學生“早戀”風波的方式令我印象深刻。面對被“情書”困擾、成績下滑的女孩,她沒有說教或指責,而是選擇一個安靜的午后,像朋友般分享了自己少女時代關于“好感”的困惑與成長感悟?!扒啻旱男膭雍苊?,像初春的花蕾,”她輕聲說,“但不必急著讓它承擔太多風雨。保護好它,也保護好自己前行的腳步,未來會有更廣闊的天地去安放這份美好?!?這份設身處地的理解與溫柔的引導,像一雙無形的手,穩(wěn)穩(wěn)托住了女孩迷茫的心。</p><p class="ql-block">李老師則把溫柔傾注在細微處:學生生病請假歸來,她總是不動聲色地在放學后抽出時間,在灑滿夕陽的辦公室里,輕聲細語地幫他把落下的功課一點點補上,手邊常備著一杯溫水。</p><p class="ql-block">張老師面對家境困難的學生,會在寒冷的清晨“碰巧”多帶一份熱騰騰的早餐,自然地遞過去:“幫老師個忙,這個買多了?!?lt;/p><p class="ql-block"> 這些同仁們的溫柔,是“看見”的藝術——看見成長中的脆弱、困境下的無助,并以最熨帖的方式,傳遞著堅定的信念:“孩子,我在這里,你不必獨自面對風雨?!?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和藹,是消融距離的暖陽與平等的圓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藹,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與粘合劑,它讓講臺不再冰冷,讓“老師”這個稱呼帶上溫度。它意味著放下身段,以真誠的“人”的姿態(tài),走進學生的世界。</p><p class="ql-block">趙老師的課間十分鐘總是充滿歡聲笑語。她會被一群學生圍著,興致盎然地聽他們爭論最新的流行偶像,甚至能準確叫出幾個當紅明星的名字?!鞍?,你們覺得他新專輯里哪首歌最有態(tài)度?” 她饒有興致地加入討論,那份真誠的好奇瞬間拉近了距離。</p><p class="ql-block">錢老師的和藹則帶著自嘲的幽默。一次板書時不小心寫了個錯別字,被學生指出后,他非但不惱,反而哈哈一笑,夸張地拍了下腦門:“哎呀,瞧我這‘錢’字招牌差點砸了!多謝小偵探火眼金睛,不然我可要‘誤人子弟’嘍!” 這爽朗的笑聲和幽默的自嘲,瞬間化解了尷尬,課堂氣氛反而更加輕松活躍。</p><p class="ql-block">孫老師更像一位慈祥的長輩,天冷時看到衣衫單薄的學生,會自然地提醒:“明天降溫,記得加件厚外套,別學老師年輕時要風度不要溫度,現(xiàn)在老寒腿可遭罪咯。”</p><p class="ql-block"> 這份和藹,如冬日暖陽,消融了年齡與身份的堅冰,讓學生敢于在你面前展露真實的喜怒哀樂、困惑與小小的“狡黠”。當他們自然地把你寫進周記、寫進作文,那不僅是對知識的感念,更是對一位走進他們青春、值得信賴的“重要他人”的無聲告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結語:剛柔并濟,方為育人之道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一場關乎心靈的漫長耕耘。一味凌厲,易成寒冰,凍僵探索的熱情;僅有溫柔和藹,恐失筋骨,難塑挺拔的靈魂?!傲鑵枴比鐒Γ刈o底線,廓清迷霧;“溫柔”若水,潤澤心田,喚醒潛能;“和藹”似光,消融隔閡,溫暖旅程。這三重奏,并非割裂的樂章,而是萬千師者面對紛繁復雜的教育情境,應時而動、自然流淌的生命智慧。</p><p class="ql-block">為師者,不必苛求自己成為完美融合的典范。重要的是,在日復一日的瑣碎與挑戰(zhàn)中,葆有一份清醒的自覺:何時需亮出原則的鋒芒,斬斷歧路;何時該傾注理解的暖流,滋養(yǎng)希望;又何時應展露平易的笑容,搭建心靈相通的橋梁。</p><p class="ql-block">宋老師說得好:“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懂得在不同的情境下靈活切換這三種特質?!币驗閮?yōu)秀教師懂得:只有在這“剛”與“柔”、“嚴”與“慈”的張力與平衡之間,教師靈活地切換妥善地處理,教育的藝術才能得以彰顯,生命的成長才能得以被溫柔而堅定地托舉。</p><p class="ql-block">愿我們都能以這多面的“愛”與“責任”,在孩子們青春的畫卷上,留下溫暖而明亮的印記,陪伴他們走向更遼闊的遠方。</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