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進衡水中國書畫藝術館,仿佛踏入了一條穿越千年的藝術長廊。館藏豐富,從古代到現代的書畫作品琳瑯滿目,尤以歷代精品為主,每一件都閃爍著歷史的光芒,訴說著藝術的傳承。館內曾多次舉辦專題展覽,吸引了無數觀眾前來觀賞,社會反響熱烈。不僅如此,這里還注重學術研究,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贏得了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贊譽。館長劉新崗更是以深厚的學術造詣,發(fā)表了89篇論文,出版了11套共20冊專著,為書畫藝術的研究與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自2016年起,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與衡水學院展開全面戰(zhàn)略合作,共同致力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為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展覽中,一幅描繪春天景象的畫作吸引了我的目光。畫面中,盛開的花朵旁,兩只鳥兒靜靜地棲息在枝頭,背景是潺潺流水與巖石,畫風細膩,色彩柔和,仿佛能聽到鳥鳴與流水交織的聲音。左側有書法題字,右側也有小字注釋,讓整幅作品在寧靜中多了一份詩意的解讀。</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以花卉為主題的畫作則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多種顏色的菊花在畫中綻放,黑色、橙色、黃色交相輝映,背景中還有幾只飛舞的蝴蝶與蜻蜓,仿佛在花間嬉戲。整幅畫作自然生動,色彩明快,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與希望。</p> <p class="ql-block">一幅寧靜的山水畫讓我駐足良久。連綿的青山在輕霧中若隱若現,遠處幾艘小船在湖面上緩緩前行,近處則是開滿粉紅花朵的樹木。整幅畫色調柔和,仿佛能感受到湖面微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在一幅山水畫前,我看到一位戴草帽的講解者正指著畫作,似乎在向觀眾娓娓道來畫中的故事。畫面中有高聳的山峰、蜿蜒的河流,還有點綴其間的船只與村莊,整體色調偏暗,畫框為木質,上方有書法題字,為這幅畫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p> <p class="ql-block">一幅以水墨技法描繪的菊花畫作也讓我印象深刻。紅色與黃色的花朵在紙上盛開,背景簡潔,右上角的紅色印章與黑色書法題字更顯典雅。整幅畫清新自然,仿佛能聞到淡淡的菊香。</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幅描繪奇特石頭與紅竹的畫作,畫面簡潔卻意境深遠。石頭形狀獨特,表面紋理清晰,周圍環(huán)繞著紅色的竹子,右側有書法題字與紅色印章,整體風格充滿東方韻味,讓人感受到自然與藝術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一幅描繪兩只小鳥棲息在松樹枝上的中國畫也令人眼前一亮。畫面以松樹與小鳥為焦點,背景簡潔,右下角的畫家簽名與印章更顯作品的獨特性。整幅畫清新自然,充滿生機,仿佛能聽見鳥兒的輕啼。</p> <p class="ql-block">一幅描繪山間小屋的畫作讓我感受到一種遠離塵囂的寧靜。幾座小屋依山而建,周圍是翠綠的樹木與巖石,遠處是連綿的山巒,天空中有一輪彎月,整體色調柔和,仿佛置身于一個靜謐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一幅以水墨技法描繪奇石與花朵的畫作也頗具韻味。石上點綴著盛開的花朵,石縫間隱約可見青苔,左上角的“秦南”二字與紅色印章更顯古樸典雅,讓人仿佛能觸摸到石頭的質感與花朵的柔美。</p> <p class="ql-block">兩幅豎幅中國畫并排展示,左側畫作描繪山巒、巖石與植被,右側則是云霧繚繞的山峰,畫風細膩,色彩柔和,背景中還有簡短的書法題字,讓人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四幅豎幅中國畫并排展示,左側兩幅描繪田園風光,右側兩幅則是山水景色,每幅畫下方都有綠色邊框,畫作內容細膩,人物活動生動,背景文字清晰,仿佛將人帶入了一個個生動的場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一幅描繪兩位古代文人在山水間彈琴對弈的畫作也令人印象深刻。背景中有樹木、山巒與小屋,畫面左側有幾行題字,整體色調柔和,人物服飾簡潔,讓人仿佛能聽到琴聲與對弈的低語,感受到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展覽中,一幅紅色背景的展板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寫著“禮贊70年丹青展華章”,背景中有長城圖案,上方還有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70周年的字樣,展板上方幾只飛翔的鳥兒為整體氛圍增添了莊重與喜慶。</p>
<p class="ql-block">這次展覽不僅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禮。在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我仿佛穿越了時空,與歷代藝術家對話,感受著他們筆下的山河、花鳥與人間煙火。這不僅是一次藝術的禮贊,更是一次對70年丹青華章的深情回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