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平魯農民作家田富春</p><p class="ql-block"> 讀小學時,孩子們經常朗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清脆悅耳,其樂融融。上了年紀,如今想起,讓我感嘆,鋤地是農民不可少的一項農活,是多么辛苦勞累啊!可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對鋤地這個詞的想象只不過是小畦一塊,花草幾簇,短鋤一柄。</p><p class="ql-block"> 而我這個鄉(xiāng)下人想得也許大些,是一片片的土地,坡連著坡又連著山峁,這就是家鄉(xiāng)那無邊無際,無聲無息的黃土地。</p> <p class="ql-block"> 每當春播過后,田野就長出稀疏的禾苗,一望無際,綠油油的。于是,村民們就開始無休止地夏鋤。鋤到哪兒是完?老農們說“沒完,要鋤三遍才能完。沒完,收秋開始就不鋤了?!笔裁唇袥]有盼頭?鋤地就是沒有盼頭。你看,左一勾,右一鋤,前一拉,后一撥,環(huán)環(huán)相扣,間了苗,松了土,包了坰,去了草,樣樣緊連。人們就那么一面坡又一面坡地勾刮拉撥,就這么一天接著一天地“面朝黃土背朝天”。當最后一塊地鋤完的時候,第一遍鋤完的地又雜草從生在等待著你去鋤。</p><p class="ql-block"> 在這難熬的勞作中,最苦的就是開鋤。但是,最苦也得鋤。后來也熬過來了,應該說是會熬了。我老是想,想起那勾刮拉撥,腦子一片空白,眼盯這鋤,人也跟著鋤,真是費盡多大的力。那古詩里說“汗滴禾下土……”好像知道鋤地是怎么回事,其實不知其中滋味,至少他是不知還有汗滴不能禾下土的鋤地者,在無遮無掩的山梁上鋤地。如果像詩中所說的,那么你很快就堅持不住了,我從日出開始上山鋤地,那時太陽還是太熱,但總會汗流背的。所以,不斷地找水喝。瞧,日頭越來越毒,在烈日下,村民們汗從皮下滲透出來,成為一層油亮油亮的粘液,它不會流,散發(fā)著熱,又盡可能地減少失水。這樣下來,鋤一個夏天的地,人們會掉一層皮。要想下火嘛,全拿黃連水服用。在這種煎熬中,農人們也就慢慢習慣了。當然,苦中也有甜,有時興奮的時候,隨口哼幾聲曲兒,唱幾聲信天游,倒是很有情趣的。唱山歌不光是讓人聽,還是為了喚風。在烈日下鋤地,最愜意的是一陣輕風拂面,真能爽到心尖上。鋤地的人們相信一唱小曲兒風就會來。于是,一曲曲山歌唱得人心癢癢的,竟忘了這鋤地之苦。呦,這也許是另一種風流瀟灑吧! </p> <p class="ql-block"> 茫茫人世間,有苦才有甜?;字甑奈以俅位叵肫疣l(xiāng)親們與我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朝夕相伴。如今我才真正悟到,農民是辛苦的一生。</p><p class="ql-block">夏鋤是飽受煎熬的苦活兒,他們頭頂烈日,辛勤地勞作。但它贏來的是五谷豐登的金色之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