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對猶太人的偏見還很嚴重,尤其是在一些頂尖學府,猶太人往往被拒之門外。哈佛大學醫(yī)學院就是其中之一。但偏偏有這么一個猶太青年,懷揣著醫(yī)學夢想,堅定地敲響了哈佛的大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叫什么名字,已經(jīng)沒人記得了。但他的故事,卻在后來的歲月里,被醫(yī)學院的師生們津津樂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年,哈佛醫(yī)學院只招20名實習醫(yī)生,卻收到了200多份申請。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當他去申請時,招生負責人直接告訴他:“名額滿了,你沒機會了?!笨伤麤]有退縮,再三請求:“請讓我報考吧!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最終,他打動了負責人,獲得了考試資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面試那天,考官的問題異常細致,許多考生都答不上來,走出考場時個個垂頭喪氣。午休時間,大家紛紛去吃午飯,準備下午的復(fù)試。可這位猶太青年卻一頭扎進了哈佛的圖書館,把上午不會的問題一一查了個明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午的復(fù)試,還是那批考官,還是那些問題。但這一次,只有他一個人對答如流。結(jié)果不言而喻——他被錄取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多年后,當時的醫(yī)學院院長提起這件事時說:“在醫(yī)學領(lǐng)域,沒有人知道所有的答案。我不在乎你知道多少,可我在乎的是,你不知道還不去找答案。如果一個醫(yī)生面對未知的問題都懶得去查、去學,那病人死在他手上,又有什么奇怪的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句話,成了后來很多醫(yī)學生的座右銘。而那位猶太青年,也最終成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醫(yī)生。他的名字或許被遺忘,但他的精神,卻在哈佛醫(yī)學院的課堂上,一代代地傳承了下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