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06月20日深圳特區(qū)報刊文《劉代祿:以紅色旋律唱響公益之聲》</b></p> <p class="ql-block"> 劉代祿,出生于1956年8月,于1976年12月投身軍旅,在基建工程兵00812部隊擔任司務長一職。1983年9月,他隨部隊集體轉業(yè)。轉業(yè)后,劉代祿先后出任深圳市機場行政部總經(jīng)理以及工會辦主任。退休之后,劉代祿擔任了深圳市文華音樂中心理事長,同時還兼任福田區(qū)沙頭街道天安社區(qū)退休黨支部書記。</p><p class="ql-block"> 七一前夕,深圳特區(qū)報一篇《劉代祿:以紅色旋律唱響公益之聲》,勾勒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劉代祿以赤子之心踐行使命的生動圖景。他用創(chuàng)新實踐打破傳統(tǒng)公益范式,將紅色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與時代需求緊密融合,為新時代黨員擔當寫下鮮活注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由劉代祿擔任理事長的深圳文化音樂中心機構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qū)音樂聯(lián)盟首屆父親節(jié)文藝晚會》陣容強大、影響廣泛。圖為演出后集體合影,第三排左6為劉代祿</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劉代祿的公益之路,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破圈”。他將音樂創(chuàng)作與紅色教育深度綁定,用原創(chuàng)紅歌搭建起跨越代際的精神橋梁。從策劃數(shù)百場沉浸式紅色音樂會,到打造《深圳全民音樂驛站紅歌100首》聲音檔案,每一個跳動的音符都化作傳播信仰的“數(shù)字火炬”,讓革命精神以中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煥發(fā)新生。這種將文化傳播與公益服務同頻共振的探索,不僅激活了公共文化空間,更讓紅色基因深深融入銀發(fā)群體的日常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深圳市文華音樂中心舉辦的“慶八一”文藝晚會上,全體演出人員身著經(jīng)典的65式軍裝,身姿挺拔,隊列整齊劃一。他們以精湛的演藝,致敬崢嶸歲月,傳承軍人精神。第二排左20為劉代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公益領域,劉代祿構建的“多維賦能矩陣”同樣令人矚目?!皭坌氖庇媱澩黄苽鹘y(tǒng)幫扶模式,通過資源整合實現(xiàn)從物質(zhì)援助到精神滋養(yǎng)的全面升級;“文華音樂小徑”將社區(qū)綠化與紅色教育有機結合,讓生態(tài)景觀變身“行走的思政課堂”;“老兵愛心饅頭”項目以小見大,用日常關懷喚醒社會對軍人群體的尊崇。這些創(chuàng)新實踐如同拼圖般交織,形成覆蓋全齡、鏈接社會的公益生態(tài),彰顯出新時代公益事業(yè)的無限可能。</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深圳市文華音樂中心奔赴中山開啟紅色之旅,用鏗鏘有力的紅色經(jīng)典歌曲,深情致敬這片紅色熱土,讓紅色旋律在歲月沉淀的革命圣地久久回蕩 。第二排左7為劉代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劉代祿的實踐證明,共產(chǎn)黨員的擔當從不需要華麗辭藻,而是藏在一個個落地生根的項目里,體現(xiàn)在一次次溫暖人心的行動中。他以“破局者”的勇氣重塑公益形態(tài),用“燃燈者”的熱忱照亮他人前行之路,讓七一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這份堅守與創(chuàng)新,不僅是個人價值的升華,更為所有奮斗者提供了可借鑒的時代樣本——初心指引方向,實干成就未來,唯有扎根時代需求、永葆為民情懷,方能在新時代浪潮中書寫無愧于黨和人民的答卷。</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深圳市文化音樂中心發(fā)起的“愛心十助”公益活動現(xiàn)場,溫情與善意匯聚交融。從物資捐贈到暖心幫扶,每一個行動都傳遞著對社會的關懷。右6為劉代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