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運城市永濟(jì)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臨壑,惟東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里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藝。</p> <p class="ql-block"> 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fā)生在普救寺內(nèi)。</p> <p class="ql-block"> 普救寺是中國歷史名劇《西廂記》故事的發(fā)生地。寺內(nèi)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回音壁、河南寶輪寺塔、重慶潼南區(qū)大佛寺內(nèi)的“石琴”,并稱為中國現(xiàn)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并稱為世界六大奇塔。</p> <p class="ql-block"> 歷史名劇《西廂記》,描述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故事。當(dāng)年,張生赴京趕考,途中遇雨,到普救寺游玩。碰巧,在寺內(nèi)看見了扶送父親靈柩回鄉(xiāng)時滯留在寺內(nèi)的崔鶯鶯。兩人一見鐘情。張生當(dāng)年的讀書處西軒,就在大雄寶殿的西側(cè)。鶯鶯和她母親、侍女紅娘居住的梨花深院,就在大雄寶殿的東側(cè)。在這里有張生越墻會鶯鶯的跳墻處,也有張生上墻踩踏過的杏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