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在路上 生命在延伸 <p class="ql-block">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臨壑,惟東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里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藝。</p> <p class="ql-block"> 歷史名劇《西廂記》,描述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故事。當年,張生赴京趕考,途中遇雨,到普救寺游玩。碰巧,在寺內看見了扶送父親靈柩回鄉(xiāng)時滯留在寺內的崔鶯鶯。兩人一見鐘情。張生當年的讀書處西軒,就在大雄寶殿的西側。鶯鶯和她母親、侍女紅娘居住的梨花深院,就在大雄寶殿的東側。在這里有張生越墻會鶯鶯的跳墻處,也有張生上墻踩踏過的杏樹。</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簡介</p><p class="ql-block"> 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和山西省“十佳”旅游景區(qū)。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因古典戲曲名著《西廂記》的動人愛情故事在此發(fā)生,而成為馳名中外的愛情圣地?!疤煜滤聫R不談情,唯有山西普救寺”,這座千年古剎每年9一10月舉行“世界情侶月”活動,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寺內屹立的鶯鶯塔以奇特的結構、精湛的工藝、明顯的回音效應而著稱于世。與北京天壇回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的“石琴”并稱為我國四大回音建筑。并與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p> <p class="ql-block">大鐘樓</p><p class="ql-block"> 系普救寺西軸線上第二進建筑,唐代形制,平面三間正房,重檐歇山式,二層平座至上,周設門窗,走廊與欄桿可供游人登高眺覽。董解元《西廂記》中“白馬解圍”時,張生請老夫人、法本住持登樓觀陣,即指此樓。</p> <p class="ql-block"> 普救寺位于永濟市蒲州鎮(zhèn)西廂村的塬上。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fā)生在普救寺內。</p> <p class="ql-block"> 它是中國歷史名劇《西廂記》故事的發(fā)生地。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回音壁、河南寶輪寺塔、重慶潼南區(qū)大佛寺內的“石琴”,并稱為中國現(xiàn)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并稱為世界六大奇塔。</p> 西廂房 東廂房 <p class="ql-block"> 傳說五代時,河東節(jié)度使作亂,后漢政權的劉知遠派郭威去討伐,圍蒲州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問策,僧曰:“將軍發(fā)善心,城即克矣!”郭威當即折箭為誓,翌日破城,滿城百姓得救,從此更名普救寺。</p> <p class="ql-block"> 寺宇布局以中軸線為準,依次為天王殿、鐘鼓樓和大雄寶殿。東側前為經(jīng)院,后為僧舍等;西路為塔院、西廂書齋,最后是別墅花園。普救寺的建筑由寺院和園林兩部分組成,寺院部分在前,園林部分在后。山門上懸掛著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寺名橫匾。 普救寺的寺院建筑,大致分布在三條軸線上。從前到后,西軸線上的建筑有大鐘樓、塔院回廊、鶯鶯塔、大雄寶殿;中軸線上有天王殿、菩薩洞、彌陀殿、羅漢堂、十王堂、藏經(jīng)閣;東軸線上有前門、僧舍、枯木堂、正法堂、齋堂、香積廚等。大雄寶殿內供著三尊石佛。這三尊石佛都是立像,其中釋迦牟尼佛像高三點九米,均是八十年代修復普救寺時在塔后三十三米處的地下出土的。從佛像的藝術風格看,這當是南北朝時期的作品。據(jù)說,另外兩尊佛像出土時沒有頭,現(xiàn)今的佛像頭部是以后加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書齋</p><p class="ql-block"> 在藏經(jīng)閣北,西于梨花深院隔壁,有書齋、臥室,四周圍墻,自成一院,亦稱書院,“白馬解圍”后,張生從西軒遷居這里。</p> <p class="ql-block">十王堂</p><p class="ql-block"> 位于普救寺中軸線上院之西側,形制與羅漢相同并相對而立,系一九八八年修復。佛教說陰間有十王(即十殿閻羅王),此堂因塑有十王的塑像而得名,當年張生游寺時曾到過此堂。</p> <p class="ql-block">鶯鶯塔</p><p class="ql-block"> 原名舍利塔,是寺院內的瞻禮建筑,因張生與鶯鶯戀愛的故事發(fā)生在塔下,后俗稱“鶯鶯塔”。寺內原舍利塔創(chuàng)自隋唐,明嘉靖乙卯冬(公元1556年)毀于地震,現(xiàn)存之塔系地震后八年(公元1564年),由蒲州知州張佳胤倡導修復的,塔身通高40米,底層邊長8.3米,屬內方外方密檐式磚塔。鶯鶯塔是我國古典園林中現(xiàn)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游人在塔西擊石,即聽到清脆悅耳的“咯蛙!咯蛙”的蛙鳴聲。</p> <p class="ql-block"> 普救寺西軸線上,屹立著一座古樸典雅的方形密檐式的磚塔,原名舍利塔,因西廂記里張生與崔鶯鶯的故事發(fā)生在塔下,故俗稱“鶯鶯塔” 。該塔以其獨特的結構和精湛的工藝具有特殊的回音效應——“普救蟾聲”,堪稱中國四大回音建筑和世界奇塔?;匾艚ㄖ谥袊奈幕瘓@林中,堪稱絕藝。然而這種古代的絕藝全國保留下來的僅存四處,它就是北京天壇的回音壁,山西永濟普救寺的鶯鶯塔,河南三門峽寶輪寺塔,重慶潼南區(qū)大佛寺的“石磴琴聲”。鶯鶯塔的回音效應“普救蟾聲”,即游人在塔西以石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咯哇!咯哇!”的蛙鳴聲。這一奇異效應使游客流戀忘返,贊嘆稱絕。一些聲學專家把鶯鶯塔的“蛙鳴”與緬甸撣邦的搖頭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譽為世界六大奇塔。</p> <p class="ql-block">梨花院</p><p class="ql-block"> 位于大佛殿與藏經(jīng)閣之間,俗稱“鶯鶯院”,一九八七年修復。此院是《西廂記》中老夫人、鶯鶯、紅娘在普救寺寓居之所,北正房為老夫人居室,西廂房為鶯鶯與紅娘居室,東廂房為歡郎的居室?!段鲙洝分械摹绑@艷”、“賴婚”、“邀宴”、“跳墻”、“拷紅”等情節(jié)都發(fā)生在此院之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編輯完成於潼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土魂竹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5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