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土耳其以弗所古城位于土耳其愛琴海岸巴因德爾河口處,坐落在皮翁山的山腳下。其港口曾位于從羅馬至東方的主要貿(mào)易路線上,靠近卡斯特河河口,是小亞細(xì)亞陸路貿(mào)易路線的會合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大約在公元前10世紀(jì),以弗所古城的初期是由來自古希臘的愛奧尼亞人所建,是呂底亞古城和小亞細(xì)亞西岸希臘的重要城邦。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以弗所已經(jīng)有了人類居住的痕跡。</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以弗所古代為庫柏勒大神母和阿爾忒彌斯的崇拜中心,阿爾忒彌斯神廟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可惜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廢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從羅馬共和國開始,以弗所就是亞細(xì)亞省的省會,被譽為“亞洲第一個和最大的大都會”。公元一世紀(jì)時人口已達(dá)二十五萬,是羅馬帝國中僅次于羅馬的第二大城市,其繁榮時期維持了約100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塞爾蘇斯圖書館,是一個羅馬人為紀(jì)念他父親而建,有一個地下通道可以從圖書館通向旁邊的一幢被認(rèn)為是酒吧或妓院的建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目前圖書館一層壁龕中保存著四座女性雕像,從左至右分別代表著智慧(Sophia)、美德(Arete)、知識(Episteme)和思想(Ennoia)。這些雕像以擬人化的形象彰顯了圖書館的精神內(nèi)核,其衣褶的流動感與面部表情的生動刻畫,展現(xiàn)了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雕刻技藝。</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以弗所的羅馬城市在6世紀(jì),因港口被愛琴海的泥沙淤滿,逐漸失去出海口作用,其經(jīng)濟受創(chuàng),15世紀(jì)時被徹底廢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以弗所古城劇場,位于皮翁山的山谷里,正面有柱子、壁龕、美麗的雕像做裝飾,觀眾席用大理石鑿成,呈半圓形,共66行,估計可以容納約2萬5千人,其物理傳音效果應(yīng)該很好。</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看到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參觀以弗所古城,講述這里曾經(jīng)的輝煌歷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以弗所成為現(xiàn)在殘巖斷壁的廢墟,戰(zhàn)爭與頻發(fā)地震是重要因素,公元263年哥特人征服它時,對城市破壞嚴(yán)重,614年又遭受大地震重創(chuàng),多次的地震對建筑的摧毀是致命的,使得以弗所逐漸成為目前的樣子。</b></p> <p class="ql-block"><b>石柱上的精美雕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以弗所曾是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重要城市,這些殘垣斷壁見證了其輝煌的歷史,像塞爾蘇斯圖書館、阿爾忒彌斯神廟等都讓它成為了解古典文明的重要遺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以弗所古城是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在此交相輝映,殘垣斷壁間流淌著千年的浪漫與滄桑,每一瞥都是跨越時空的震撼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