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昆明翠湖公園位于昆明市區(qū)的北部螺峰山下,云南大學(xué)正門對面,是市區(qū)最漂亮的公園之一。雖然面積不大,但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這里還屬于城外的小湖灣,多稻田、菜園、蓮池,故稱"菜海子"。因東北面有九股泉,匯流成池,又名"九龍池"。到民國初年,改辟為園,園內(nèi)遍植柳樹,湖內(nèi)多種荷花,始有"翠湖"美稱。</p> <p class="ql-block"> 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個湖灣,后來因水位下降而成為一汪清湖。自明朝起歷任云南行政官員都曾在這里修亭建樓。由于垂柳和碧水構(gòu)成其主要特色的緣故,本世紀(jì)初正式定名為翠湖。</p> <p class="ql-block"> 翠湖公園南眺碧雞、北瞰蛇山,水光瀲滟,垂柳搖曳,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佛樓臺,被譽為鑲嵌在昆明城的綠寶石。春尋夢,冬觀鳥。</p> <p class="ql-block"> 冬初,到這里過冬的成群的紅嘴鷗成了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滿湖的鷗,遠遠望去會錯以為是鴨群。紅嘴鷗們愜意地在湖面、池邊沐浴陽光,偶爾擺擺胖乎乎地身子,宣布著領(lǐng)土的主權(quán),賴著都不肯走了。</p> <p class="ql-block"> 它以"翠堤春曉"而聞名四方。人們稱之為"鑲嵌在昆明城里的一顆綠寶石"。園內(nèi),縱貫?zāi)媳钡娜畹?,直通東西的唐堤,將翠湖分成五片景區(qū);湖心島景區(qū)以湖心亭和觀魚樓等清代建筑為主;東南面是水月軒和金魚島;東北面是竹林島和九龍池;南邊是葫蘆島和九曲橋;西邊是海心亭。</p> <p class="ql-block"> 園區(qū)有金魚島,島上雪松、香樟等樹木四季蔥翠,林蔭 地潤,花環(huán)路繞,迂回曲折。鳥語花香,微風(fēng)習(xí)習(xí),游人在此漫步、小憩,品茶雅座,止步為佳。</p> <p class="ql-block"> 竹林島,沿堤修竹成林,綠翠濃蔭,又多藤蔓花架,幽徑曲折,竹林連片成蔭,花架下蔽日乘涼,湖塘荷花怒放。島上常有民間藝人、歌手云集,演戲、對調(diào)、 唱 歌、跳舞者即興表演,不拘形式,自娛自樂,為觀者甚多,熱鬧非常。</p> <p class="ql-block"> 蓮花禪院,清同治六年(1867),清穆宗載涥賜"妙蓮涌現(xiàn)"匾。蓮華禪院更有數(shù)聯(lián),皆不離"蓮",如"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佛樓臺",還有"赤鯉躍碧波,吞卻三分明月;紅蓮開翠海,托來一瓣馨香"等。</p> <p class="ql-block"> 海心亭,歷史上曾有"東面高樓西面廊,翼然亭子立中央"之說。加之海心亭上匾聯(lián)較多,成為當(dāng)時城中秀麗的風(fēng)景名勝,吸引著眾多的文人墨客,在亭閣中,在綠蔭下,飲 茶休憩,談古論今,情趣盎然。清嘉慶初年,昆明倪春有感于翠湖"一亭之外,別無容膝",與雨庵和尚合作,于海心亭旁建蓮花禪院。</p> <p class="ql-block"> 編輯孫躍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