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翅噪鹛(學名:Trochalopteron squamatum),別名鱗斑噪鹛,是雀形目噪鹛科彩翼噪鹛屬動物。中型鳥類,體長22-25厘米,體重70-82克。上體棕橄欖褐色密被黑色鱗狀斑,眼藍白色,眼上有一長而寬闊的黑色眉紋,從眼先直到頸側。下體棕褐色被黑色鱗狀斑;尾上和尾上覆羽栗色,尾黑色具棕色端斑;翅上覆羽栗色,初級覆羽灰黑色;飛羽黑褐色,外側飛羽外翈藍色,內(nèi)側飛羽基部亮栗色。 拍攝地點:云南保山百花嶺、盈江犀鳥谷<br>拍攝時間:20250221-0308<br>攝影編輯:中原虎 藍翅噪鹛上體頭至尾橄欖褐色或暗棕色,各羽均具黑色端斑,形成明顯的黑色鱗狀斑。眼藍白色,眼先灰色或茶黃褐色,眼上有一長而寬闊的黑色眉紋從眼先向后延伸至頸側。頭側和頸側淡棕褐色,羽緣黑色,兩翅內(nèi)側覆羽淡棕褐色或栗色;初級覆羽黑褐色,大覆羽棕紅色或栗色,飛羽黑色,外側初級飛羽外翈藍色,內(nèi)側初級飛羽外翈黑色,基部棕紅色或栗色,次級飛羽外翈基部亦為棕紅色或栗色,彼此與大覆羽棕紅色共同構成大塊棕紅色或栗色翅斑,最內(nèi)側飛羽先端有的還具白色斑點。尾上覆羽栗色,尾黑色具窄的棕黃色端斑。<div> 下體棕褐或暗黃褐色,各羽具黑色羽緣,形成明顯的鱗狀斑。本種亦有部分個體頭頂、頭側和頸側沾橄欖灰色,上體少棕色,下體橄欖沾灰。</div><div> 虹膜淡綠色、藍白色或暗褐色,嘴角黑色,尖端和下嘴基部較淡和灰,腳和趾淡肉色或肉褐色。</div> 藍翅噪鹛特征極明顯,相似種純色噪鹛上下體亦具鱗色斑,體型大小和羽色亦與該種很相似。但純色噪鹛無黑色眉紋,翅緣不為藍色而具黃色塊斑,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區(qū)別亦甚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常綠闊葉林中,尤以溪流、河谷沿岸和附近的常綠闊葉林較常見。棲于近溪流的潮濕森林。 遷徙:留鳥。<div> 習性:甚懼生而隱秘。不如其他噪鹛吵嚷。多成對或成小群活動,飛行力弱,一般僅在受驚時才做短距離飛翔,常在林下灌叢或地上活動和覓食,較為嘈雜。</div><div> 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div><div> 叫聲:大叫,輕聲鳴叫為重復的kri taboo或輕柔單音。</div> 分布于喜馬拉雅山脈、緬甸北部、中國西南及印度支那北部。不丹、印度、尼泊爾、緬甸、越南、中國(云南西北部貢山、西部盈江、龍川江與怒江間山脈以及南部瀾滄和新平等地。) 繁殖期4-7月。通常營巢于林下灌叢中,巢呈杯狀,主要由枯草莖、草葉和根等材料構成,內(nèi)墊細根。每窩產(chǎn)卵2-3枚,卵藍綠色,大小為29.4毫米×20.7毫米。 藍翅噪鹛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ver3.1——無危(LC)。<div> 被列入中國《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div><div> 藍翅噪鹛在中國分布區(qū)域狹窄,種群數(shù)量稀少,不常見,應注意保護。</div>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謝謝雅賞!</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