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梵蒂岡城國,簡稱梵蒂岡,是一個獨(dú)立的城邦國家,它的四面都與意大利羅馬接壤,因此被稱為“國中國”。梵蒂岡的國土面積僅0.44平方公里,人口約1500人,是全世界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但盡管國小人少,卻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宗為首的教廷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圣伯多祿大教堂又稱圣彼得大教堂,是位于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其建筑風(fēng)格融合了羅馬式和巴洛克式元素。教堂始建于公元326年,最初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圣彼得的墓地上修建,1503年,教皇?朱利奧二世?決定重建,歷時120年完成 ,意大利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多位建筑師和藝術(shù)家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貝爾尼尼和小安東尼奧·達(dá)·桑加羅等都曾經(jīng)參與教堂的設(shè)計,因而成就了如今這座世界上最大、最宏偉壯觀,也是最具有藝術(shù)魅力的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外觀宏偉壯麗,正面寬115米,高45米,廊檐上方有11尊雕像,中間的是耶穌基督,兩側(cè)各有一座鐘,右邊是格林威治標(biāo)準(zhǔn)時間,左邊是羅馬時間。大殿下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五扇青銅大門,從右至左依次為圣門、圣事門、中門、善惡門和死門,平常一般游客都由中門進(jìn)入。</span></p> <p class="ql-block">圣門平時為封閉狀態(tài),只有在圣年(每25年為一圣年)的圣誕之夜由教皇親自開啟,象征著走入天堂。2025年恰逢圣年,我們有幸從圣門進(jìn)入教堂(下圖來自于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圣門上的金色浮雕講述的是圣經(jīng)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進(jìn)教堂大殿無不令人驚艷贊嘆,金碧輝煌的拱形殿頂、色彩艷麗的圖案、栩栩如生的雕像及彩色大理石地面,處處透露出精致與華貴。</p> <p class="ql-block">教堂盡頭是圣伯多祿寶座、青銅華蓋和巨大的穹頂。</p> <p class="ql-block">中央穹頂是米開朗基羅的杰作,其直徑42米,頂高約138米,穹頂?shù)膱A弧與墻面是《創(chuàng)世紀(jì)》等圣經(jīng)場景的鑲嵌畫,在陽光照射下絢麗奪目。</p> <p class="ql-block">除中央穹頂外,大教堂內(nèi)還有2個中型和10個小型穹頂,都十分的精美華麗。</p> <p class="ql-block">青銅華蓋是貝爾尼尼最偉大的杰作,高28.5米,由四根高20米的螺旋絞鏈形銅柱支撐,頂部有一個黃金圓球和一個十字架,四角各有一個天使,位于中間的兩個小天使手持教皇皇冠和鑰匙,象征著教皇的權(quán)威,<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方是宗座祭壇和圣伯多祿的墓室。</span></p> <p class="ql-block">華蓋的內(nèi)部中央是一只展翅飛翔的金色鴿子,周圍環(huán)繞著天使和象征教會權(quán)威的裝飾?。金色鴿子是圣靈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圣伯多祿)寶座是貝爾尼尼的不朽之作,與青銅華蓋和《圣殤》共同稱為圣彼得大教堂雕塑藝術(shù)品三杰。</p> <p class="ql-block">通體鍍金的青銅寶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榮耀龕和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門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木椅是法國國王查理二世于公元875年送給教皇的禮物,圣彼得殉教于公元67年,這件寶座是陳列展示品。</p> <p class="ql-block">《圣殤》(又稱《哀悼基督》),是米開朗基羅的成名之作,完成于1499年,當(dāng)時他只有24歲。作品由整塊潔白的卡拉卡大理石雕琢而成,反映的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難后圣母馬利亞抱著耶穌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與其它作品著力表現(xiàn)圣母的悲傷與絕望不同,米開朗基羅刻畫的圣母平靜祥和,圣母對圣子不舍的愛憐和深沉的哀悼神圣而又莊重,直擊人們的心靈。這座雕塑也是米開朗基羅唯一簽名的作品,簽名就位于圣母胸前斜挎的肩帶上。</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青銅雕像,是13世紀(jì)佛羅倫薩雕刻大師坎比奧的作品。圣彼得端坐寶座,左手持兩把鑰匙(象征天國與人間權(quán)柄),右手做祝福狀。雕像的背景很象錦緞,其實(shí)是馬賽克拼圖。</p> <p class="ql-block">相傳觸摸圣彼得的右腳就能得到神的保佑并帶來好運(yùn),摸的人多了,右腳已經(jīng)明顯磨損,為了保護(hù)銅像,現(xiàn)在禁止撫摸。</p> <p class="ql-block">圍繞青銅華蓋四角有四座圣人雕像,分別是《圣海倫娜》,由貝爾尼尼的助手安德里亞·鮑爾濟(jì)雕塑。海倫娜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公元325年她去耶路撒冷尋找圣物,在睡夢中得到天使的指引,進(jìn)入耶穌受難地附近的一座神廟挖掘,找到了耶穌被釘?shù)氖旨?,隨即將它帶回羅馬,成為了基督教圣物,海倫娜也被天主教和東正教奉為圣人。</p> <p class="ql-block">貝爾尼尼雕塑的《圣朗基努斯》,據(jù)傳他是負(fù)責(zé)對耶穌執(zhí)行釘十字架刑罰的古羅馬軍人,當(dāng)朗基努斯用矛刺耶穌身體時,鮮血噴濺而出,正好濺到他的眼中,使他原本高度近視的雙眼神奇般地恢復(fù)了視力,他認(rèn)為這是神的力量,于是放下殺人的長矛,接受洗禮皈依基督教,成為了一名虔誠的基督徒。他使用過的這桿長矛也成為了圣矛,擁有戰(zhàn)無不勝的神力。</p> <p class="ql-block">《圣安德魯》,由佛蘭德斯雕塑家杜奎斯諾伊雕塑。安德魯是彼得的弟弟,也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他在希臘的佩特雷被羅馬當(dāng)局抓住,當(dāng)要執(zhí)行釘十字架刑罰時,他與彼得一樣認(rèn)為自己不配采用與耶穌相同的方式,與彼得的倒釘不同,他選擇的是釘在X形十字架上,這也成為了他的一個重要標(biāo)志。</p> <p class="ql-block">莫奇雕塑的《圣維羅妮卡》,維羅妮卡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當(dāng)她看見耶穌背著沉重的十字架艱難地行走在刑地之上時,她趕在半路,遞給耶穌一塊方巾,讓他擦擦額頭的汗水,耶穌接受了她,擦完汗遞還給了維羅妮卡,結(jié)果耶穌臉部的輪廓竟神奇般地印在了方巾之上。這尊雕像反映的是維羅妮卡手持印有耶穌面容的方巾激動的奔走相告。仔細(xì)觀察在雕塑中的方巾上能隱隱約約看到耶穌的臉龐。</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nèi)部呈十字形結(jié)構(gòu),左右兩側(cè)對稱分布著裝飾華麗的小殿堂,殿堂內(nèi)陳列有壁畫、浮雕及宗教雕像,祭壇上裝飾著依照世界名畫拼接的鑲嵌畫。</p> <p class="ql-block">《基督顯圣》是拉斐爾的杰作之一,描繪的是耶穌懸浮于空中并散發(fā)光芒,先知摩西和伊利亞伴隨身旁,三個弟子倒地驚嘆的場景。據(jù)說這幅名畫被拿破侖帶到了法國,由6位藝術(shù)家花費(fèi)9年時間按原作制作出這幅鑲嵌畫。1815年入藏此處,成為圣彼得大教堂內(nèi)最精美的馬賽克鑲嵌畫。原畫現(xiàn)藏于梵蒂岡博物館畫廊內(nèi)。</p> <p class="ql-block">鑲嵌畫《謊言》,描繪的是圣經(jīng)故事,第一個基督教團(tuán)體“耶路撒冷教會”的一個信徒亞拿尼亞試圖欺騙圣靈,將出賣田產(chǎn)所得私自留下一部分,卻向圣彼得謊稱全部奉獻(xiàn),當(dāng)即倒斃。原畫為蘭施卡利1604年繪制,這幅鑲嵌畫作于1727年。</p> <p class="ql-block">《圣杰羅姆的最后圣餐》,原畫為多梅尼基諾創(chuàng)作,描繪圣杰羅姆最后一次圣餐,他吃下了代表耶穌血和肉體的葡萄酒和面包,天使出現(xiàn),將迎接他上天堂。</p> <p class="ql-block">《圣塞巴斯蒂安殉難》,描繪的是基督教圣徒塞巴斯蒂安殉教的場景。這幅鑲嵌畫是根據(jù)17世紀(jì)多米尼季諾的名畫由皮埃爾·保羅·克里多法力創(chuàng)作于18世紀(jì)。</p> <p class="ql-block">主祭壇鑲嵌畫《洗禮祭壇》,施洗約翰在約旦河邊為耶穌洗禮,圣母坐著觀看,周圍簇?fù)碇焓埂T嫗轳R拉塔繪制,現(xiàn)保存于天使圣母大教堂內(nèi)。</p> <p class="ql-block">唱詩班禮拜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地宮墓室中保存有140余位教皇的墓碑和石棺,教堂大殿有26個教皇墓龕和非教皇重要人物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教皇亞歷山大七世墓穴紀(jì)念碑,是貝爾尼尼在80歲高齡時雕刻的作品,教皇亞歷山大七世莊嚴(yán)端坐,紅色大理石布幔和四位白色大理石女神(仁慈、正義、真理、智慧)環(huán)繞教皇像,銅雕骷髏手持沙漏警示死亡。</p> <p class="ql-block">庇護(hù)八世墓碑,泰內(nèi)拉尼雕刻,呈現(xiàn)的是教皇跪拜基督、圣彼得與圣保羅的宗教場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跪著的是教皇八世,上面是耶穌,左右是圣彼得和圣保羅)。</span></p> <p class="ql-block">本尼狄克十四世(也稱本篤十四世)墓碑,他是一位正統(tǒng)的意大利籍教皇(1740-1758年在位),由彼得洛·布拉西雕塑。</p> <p class="ql-block">格列高利十六世墓碑,</p> <p class="ql-block">利奧十一世墓碑</p> <p class="ql-block">圣大利奧祭壇,大理石浮雕描繪的是452年教皇利奧一世與匈奴王阿提拉會面,空中出現(xiàn)圣彼得和圣保羅,阿提拉望而生畏,舉手護(hù)目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瑞典女王克莉絲汀紀(jì)念碑,17世紀(jì)的克莉絲汀放棄瑞典王位信奉天主教。紀(jì)念碑中央是克莉絲汀圓形銅像,下方有兩位小天使共同托起象征皇權(quán)的皇冠,底座上的浮雕內(nèi)容為讓出王位、棄絕新教、蔑視權(quán)貴和戰(zhàn)勝異端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奧地利的瑪麗亞·克萊門蒂娜大公紀(jì)念雕塑,她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之女,是教堂古跡中三個女性之一。</p> <p class="ql-block">斯圖亞特家族(英國歷史上極其顯赫的家族)三個人的墓碑,這三個人曾經(jīng)一起爭奪英國王位,失敗后死于羅馬。由意大利新古典主義雕塑家卡諾瓦雕刻,這件作品標(biāo)志著雕塑從戲劇化的巴洛克時期進(jìn)入到追求復(fù)興古典風(fēng)格的新古典主義時期。</p> <p class="ql-block">教堂大殿兩側(cè)還陳列有多尊圣人雕塑?,這些雕塑代表了天主教歷史上的重要圣徒和修會創(chuàng)始人,每一尊都承載著獨(dú)特的宗教與藝術(shù)價值?。</p> <p class="ql-block">貝爾尼尼創(chuàng)作的又一雕塑作品就位于大殿入口的左側(cè),這是一件由云母石雕刻的圣水缽,兩邊各有一個可愛的小天使。</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左邊大門有皇家衛(wèi)隊守衛(wèi),他們身穿紅黃藍(lán)三色條紋的古代騎士服裝,手持長戟,威風(fēng)凜凜。皇家衛(wèi)隊就是梵蒂岡的國家軍隊,成立于1506年,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小的國家軍隊之一,總共只有135人,并且全部由瑞士士兵組成。據(jù)說在16世紀(jì)初教皇克萊芒七世受到圣神羅馬帝國的進(jìn)攻,為了保衛(wèi)教皇,100多名瑞士衛(wèi)兵戰(zhàn)死在教堂外,教皇感恩于他們的忠誠,決定世世代代雇傭瑞士衛(wèi)兵保衛(wèi)教堂。</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正面的露天廣場就是聞名世界的圣伯多祿廣場,廣場長340米,寬240米,被兩個半圓形的長廊環(huán)繞。長廊由4列共284根塔斯干式圓柱支撐,廊頂有142個教會史上有名的圣人雕像,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埃及方尖碑(為了更直觀的了解圣伯多祿廣場,下圖來自于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圣伯多祿廣場是羅馬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其建設(shè)工程歷時11年(1656年~1667年),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師貝爾尼尼設(shè)計并監(jiān)督完成。</p> <p class="ql-block">廣場中央的方尖碑高約37米,重約320噸,由一整塊紅色花崗巖制成,它原為古埃及法老時期的紀(jì)念物,公元37年由埃及運(yùn)至羅馬。與羅馬其他方尖碑不同的是,這座方尖碑是一座無字碑,碑身上沒有刻上埃及的象形文字。</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兩側(cè)各有一座美麗的噴泉,涓涓清泉象征著上帝賦予的生命之水。</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祿大教堂)不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一座藝術(shù)與建筑的巔峰之作,如果你來到羅馬,一定不要錯過梵蒂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