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夏時節(jié),踏入虞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副金光熠熠的對聯(lián),“江上唯瞻白鴿峰,山根擬改丹砂井”。門內(nèi),一座典雅的中式建筑靜靜佇立,木質(zhì)窗欞與門框散發(fā)出歲月的沉香,墻上掛著一幅人物畫像,仿佛在訴說著虞樓的往昔故事。我站在門前,仿佛能聽見歷史的低語,那是一種穿越時空的靜謐與莊嚴(yán)。</p> <p class="ql-block">沿著小徑,綠意盎然。我駐足細(xì)讀,才知虞樓已有百年歷史,它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文化的傳承。繼續(xù)向前,一座門廊掩映于藤蔓之間,綠意盎然,透過門廊望去,海面波光粼粼,一艘貨船緩緩駛過,仿佛將我?guī)肓擞輼堑呐f時光。</p> <p class="ql-block">走進(jìn)虞樓,心靈深處。一幅紅色背景的書法作品懸掛于墻,內(nèi)容為《美人石記》。字體工整,筆力遒勁,透露出一種莊重典雅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站在門前,舉目遠(yuǎn)眺。遠(yuǎn)處的海面,一艘貨船正緩緩駛過,海風(fēng)輕拂,帶來一絲咸濕的氣息。天空雖陰沉,卻更顯虞樓的靜謐與深遠(yuǎn),仿佛它從未被塵世打擾,只是靜靜地守望著這片海。</p> <p class="ql-block">虞樓牌匾,懸掛正門。黑底綠字,寫著“虞樓”二字,旁邊配有詳盡的介紹,講述了它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價值。我細(xì)細(xì)閱讀,才知虞樓不僅是南通市的文物保護(hù)單位,更是當(dāng)?shù)厝诵闹械奈幕貥?biāo)。它承載的不僅是建筑之美,更是一段段鮮活的歷史記憶。</p> <p class="ql-block">虞樓一角,張謇介紹。他于1902年籌建通州師范學(xué)校,提出“不欺自立苦,不惑自堅實(shí)”的校訓(xùn),字字鏗鏘,至今仍激勵著后人。墻上掛著學(xué)校的舊照,還有他親筆題寫的對聯(lián),字里行間透露出他對教育的執(zhí)著與理想。我站在這些文字前,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fēng)骨與擔(dān)當(dāng)。</p> <p class="ql-block">虞樓另側(cè),古樸之風(fēng)。一幅傳統(tǒng)風(fēng)格的書法作靜靜懸掛,畫面中央是一位古裝人物,手持拐杖,身旁是密密麻麻的書法文字。整體色調(diào)淡雅,背景簡潔,卻更顯書法的韻味與文化氣息。我站在畫前,仿佛能聽見那位古人輕聲吟誦,講述著虞樓的過往與未來。</p> <p class="ql-block">科舉成就,考中狀元。他曾在1885年秋順天鄉(xiāng)試中獲得第二名“南元”,并在1894年恩科試中一舉奪魁,成為狀元。墻上掛著他的殿試試卷與狀元報帖,字跡工整,氣勢恢宏,仿佛在訴說著他一路走來的艱辛與榮耀。我凝視著這些文物,心中升起一股敬意。</p> <p class="ql-block">離開虞樓,天空陰沉。遠(yuǎn)處的水域上,幾艘貨船緩緩航行,岸邊的植被在風(fēng)中輕輕搖曳。我站在水邊,回望虞樓,心中涌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它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一段歷史的見證。我輕輕合上筆記本,帶著滿心的敬意與感動,踏上歸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