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7年12月1日那日,衡陽的天氣有些調皮,忽晴忽陰,像是在為譚菊香同學母女的到來準備一場別開生面的歡迎儀式。我們幾個老同學一合計,決定帶她們去陸家新屋走一趟,再順道逛逛蒸湘風光帶。一路上歡聲笑語不斷,仿佛又回到了當年校園里的青蔥歲月。羅開會同學更是扛著相機全程跟拍,雖然他一再自嘲是“非專業(yè)攝影者”,但拍出來的照片卻張張有故事,幀幀顯真情。雖然非專業(yè)視角,但能定格非凡日常。</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陸家屋前停留了許久,那座紅磚墻與木制門樓的老建筑像是時光的守護者,默默記錄著歲月的變遷。大家站在門樓下合影,陽光正好灑在牌匾上,映出幾分古韻。綠植圍繞著我們,仿佛也在為這次重逢而欣喜。到了蒸湘風光帶,天色卻轉為了陰沉,但誰會在意呢?我們這群老同學站在一起,就是最溫暖的風景。站在那座大型牌坊前,背景是開闊的草地和樹木,我們笑得比陽光還燦爛。羅開會同學的鏡頭又一次定格了這一刻,讓這份情誼得以在時光中永存。</p> <p class="ql-block"> 他蹲下身,調整鏡頭的角度,眼前的草地在冬日里依然泛著淡淡的綠意,垂柳隨風輕擺,仿佛在與他低語。他專注于眼前的構圖,背包靜靜地背在肩上,衣著簡單卻足以抵御寒風。他知道,攝影不只是記錄,更是一種對世界的理解與回應。他不斷嘗試不同的角度,只為捕捉那最真實、最動人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 2017年5月19日至24日,我們大學幾個同學踏上了前往深圳的旅程。六天的行程不長,卻足夠我們在這座現(xiàn)代化城市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片刻寧靜。那天,我們在城市廣場前合影留念,背景是林立的高樓,大家臉上洋溢著輕松的笑容,仿佛在用最自然的方式告訴這座城市:我們來了!</p> <p class="ql-block"> 走在深圳的街頭,總能感受到一種獨特的節(jié)奏--現(xiàn)代與自然的交融。那天,攝影師羅開會同學站在一處紅色框架結構前,身后是郁郁蔥蔥的熱帶植物和紅色欄桿,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那一刻,他仿佛成了畫面的一部分,安靜而專注,只想把這份寧靜定格。</p> <p class="ql-block"> 在深圳的公園里,他常常不自覺地放慢腳步。那些天,他一次次彎下腰,蹲下身,只為捕捉眼前最細微的美好。無論是草地上的光影交錯,還是湖邊的微風拂面,每一幀都值得被記錄。他背著相機,也背著對生活的熱愛,用鏡頭講述著這座城市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深圳的那些天,他越發(fā)沉迷于鏡頭下的世界。無論是草地上盛開的黃色花朵,還是湖面上泛起的漣漪,都讓他忍不住停下腳步。他蹲在湖邊,站在石板路上,一次次按下快門,仿佛在與自然對話。那一刻,他不僅是在拍照,更是在感受生活的溫度。</p> <p class="ql-block"> 2017年6月2日,我們幾個大學同學相約前往雨母山。那天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大家的心情也都格外輕松。羅開會同學自然是不會錯過這樣的拍攝機會,一路上他背著相機,眼神總是在四處搜尋值得定格的畫面。他穿著那件標志性的白T恤和淺色褲子,看起來既隨意又專業(yè),仿佛隨時都能捕捉到最美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 途中,我們在一處紅色木制長椅旁稍作休息。羅開會同學站在那兒,手里拿著手機,脖子上還掛著一臺相機,鏡頭正對著前方,像是在調試設備。背景是綠意盎然的植物和幾根紅柱子,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他臉上,他的笑容顯得格外溫暖。那一刻,他不僅是攝影者,也成了風景的一部分。他總是能在最平凡的場景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的美,用鏡頭記錄下來,也用笑容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p> <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7日,我們大學同學一行人踏上了前往金甲嶺古鎮(zhèn)的旅程。那天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我們穿行在花海之間,仿佛走進了一幅春日畫卷。大家站在花叢前合影,背景里那只巨大的蝴蝶雕塑和遠處的塔樓,仿佛在訴說著古鎮(zhèn)的故事。而羅開會同學,自然不會錯過這美好的畫面,舉起相機,記錄下這充滿詩意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 那是個春意盎然的清晨,陽光透過云層灑在青石板路上,仿佛為這座金甲古鎮(zhèn)披上了一層溫柔的紗衣。一路上,他背著相機,眼神總是先于腳步落在那些被我們忽略的角落。他說:“你看,這些老房子,每一塊木頭都在講故事?!蔽翼樦哪抗馔?,果然,那些斑駁的門板、褪色的燈籠,仿佛都在低聲訴說著歲月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 在梨園里,他蹲下身,專注地調整角度,鏡頭對準了一朵剛綻放的梨花。春風拂過,花瓣輕輕顫動,像是在回應他的凝視。他不說話,只是專注地按下快門,仿佛整個世界都靜止在他與這朵花之間。我站在一旁,看著他,突然覺得攝影不只是記錄,更是一種與自然對話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在植物園里,他穿梭于花樹之間,尋找最佳的拍攝角度。陽光透過枝椏灑落,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他調整著相機參數(shù),試圖將這份春意定格。同行的同學笑他太過執(zhí)著,可我知道,每一張照片背后,都是對美的捕捉與珍藏。</p> <p class="ql-block"> 午后,我們來到湖邊的木棧道上。湖面波光粼粼,遠處的樹影與建筑倒映其中,宛如一幅水墨畫。他站在棧道盡頭,靜靜等待那一刻的光影交匯。同學從背后輕聲提醒他注意腳下,他微微一笑,按下快門,將這片寧靜收入鏡頭之中。</p> <p class="ql-block"> 2017年12月8日,我們和羅開會同學相約參加了郴州桂陽陽山古村和共和國農場紅楓林一日游。那天陽光正好,微風不燥,他背著相機,帶著對光影的熱愛,踏上了一段充滿古香古色與秋色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陽山古村的磚墻斑駁,歲月在上面留下了深深的痕跡。羅開會同學站在一堵老墻前,專注地調整鏡頭角度,只為捕捉那扇雕花窗欞最動人的模樣。墻上的紅對聯(lián)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像是為這幅畫面添了一筆熱烈的注腳。我也忍不住按下快影,記錄下他認真拍攝的模樣。那條石板小巷蜿蜒向前,兩旁是古老的石墻與木制樓閣,他彎下腰,鏡頭對準地面的倒影,仿佛連呼吸都放輕了。</p> <p class="ql-block"> 到了共和國農場的紅楓林,秋意正濃。落葉鋪滿地面,陽光透過枝椏灑下斑駁光影。羅開會同學蹲下身,隨手撿起幾片顏色鮮亮的落葉,像是在尋找某種色彩的靈感。他站在林中,深色外套與金黃的落葉形成鮮明對比,那一瞬間,仿佛時間都靜止了。他拍完一張,轉頭對我說:“這片葉子的顏色,像不像秋天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 2017年8月13日,重游夏明翰故地,拜謁先烈行。陽光灑在雕塑前,斑駁的光影中,我們大學幾位同學站在那座高大的人物雕像前,留下了一張合影。背景的浮雕在粉紅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莊重,四周綠意盎然,草木隨風輕擺,仿佛也在向這位英烈致意。我們沒有多說話,只是靜靜地站著,感受著這片土地所承載的歷史與記憶。</p> <p class="ql-block"> 館中舊影,穿越時光。走進博物館,黑白照片和泛黃的文獻靜靜陳列在展柜中。羅開會同學試圖以另一種方式走進那段歲月。影像中的人物仿佛活了過來,他們的故事在耳邊低語,讓我們對這片故土的敬意又深了一層。幽室微光,定格歲月。一間老屋中,昏暗的光線從鐵柵欄的窗戶斜射進來,照亮了墻上的斑駁痕跡。他舉起相機,對準那片光影,按下快門。那一刻,仿佛時間也靜止了,只留下記憶在鏡頭中悄然流淌。</p> <p class="ql-block"> 林間小徑,光影隨行。午后,我們漫步走在公園的小路上,池水微瀾,綠樹成蔭。羅開會同學手中的相機不時停下,捕捉眼前的風景。陽光透過枝葉灑在肩頭,腳步輕快而從容,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時的某個午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