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走馬觀花英愛游6——北愛初游(巨人堤與和平墻)

Su

<p class="ql-block">6月2日</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重點,一是在凱恩萊恩人車乘渡輪,穿越北海峽抵達北愛爾蘭,二是游覽巨人堤,三是到貝爾法斯特看和平墻涂鴉。</p><p class="ql-block">??艾爾 Ayr →??90km→??凱恩萊恩 Cairnyan→??(航程約2小時15分鐘) →貝爾法斯特港口Belfast→ ??80km→巨人堤Giant's Causeway→ ??80km貝爾法斯特 Belfast→住宿Castlereagh??</p> <p class="ql-block">早起,用餐前再去院子里拍拍照啥的</p> <p class="ql-block">餐廳環(huán)境是這幾天最好的,就是品種少了點。</p> <p class="ql-block">大堂裝飾很英倫風</p> <p class="ql-block">吃完早餐,離出發(fā)還有將近一個小時,我準備一個人在周圍轉轉看看。</p><p class="ql-block">從酒店出來左轉,沿著艾爾賽馬場(Ayr Racecourse)外的人行道走,想著只要沿路一直順向走,總能轉圈回到酒店附近。這一想當然,差點耽誤了出發(fā)。最后悔的,是忘了把裝網卡的手機帶上,到后來直接在小鎮(zhèn)居民區(qū)里迷了路,酒店名字一著急還忘了。好容易找了個人磕磕巴巴問路,也還是要返回原路。我都能隱約看到賽馬場了,卻始終找不到一條捷徑穿過去,最終還是繞了個逗號形的圈,回到來時的路,才找回酒店。這次可給了我一個教訓,這里居民區(qū)里的路,內部幾乎是環(huán)形封閉的,與干道不都是交叉相通的。所以,是為了不讓過路車輛穿行而過,保證住宅區(qū)里的安靜和安全嗎?(類似我們的封閉式小區(qū),只有一個出入口,可他們沒有護欄圍墻)</p><p class="ql-block">走的急,出了一頭的汗,以后再也沒敢冒這種險。跟團游,沒給探險留時間。</p> <p class="ql-block">不過,這一轉,也不是沒有收獲。我居然走到了西蘇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 UWS)艾爾校區(qū)附近。“在艾爾,從賽馬的喧囂到圖書館的寧靜,只需一場散步的距離。”不到半小時的步行時間,其實不遠。</p><p class="ql-block">還路過了一個墓園,后來一查,才知道這個維多利亞時代的墓園,里面安葬著詩人彭斯家族成員。Craigie Park社區(qū)公園,有草坪和兒童游樂場。</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我也還是后悔,實在是走錯了方向,因為艾爾海灘(Ayr Beach) 距離酒店也就500來米,還不如去沙灘散散步呢,不用擔心迷路。 </p><p class="ql-block">朋教授和我走的路線不同,在他的游記中有記錄。附在上一篇文末了。</p> <p class="ql-block">9:00出發(fā),乘車前往凱恩萊恩碼頭。</p> <p class="ql-block">開往凱恩萊恩港的途中,發(fā)現一路上的海邊地形很不一般。后來才知道,蘇格蘭西南海岸因冰川雕刻和硬巖基底,加上強浪環(huán)境,使這里形成了典型的巖岸地貌。</p><p class="ql-block">與沙質或泥質海岸不同,巖岸通常沒有平坦的沙灘,而是以懸崖、海蝕柱、洞穴、平臺、礁石等為特征。典型的只可遠觀,不可褻玩,也難怪英國人度假愛往地中海那邊沙灘曬太陽去,除了氣候原因,地質條件也是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我們后來去的愛爾蘭莫赫懸崖,是海浪侵蝕形成的陡峭巖壁。挪威的峽灣,也屬于這種巖岸地貌的一種。</p> <p class="ql-block">凱恩萊恩碼頭(Cairnryan Ferry Port),坐落在蘇格蘭西南海岸的盧恩灣(Loch Ryan),是連接蘇格蘭與北愛爾蘭的重要渡輪樞紐,通往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Belfast)和拉恩(Larne)的主要渡輪港口。</p> <p class="ql-block">抵達后辦理登船手續(xù);雖然到北愛爾蘭不算出國,但還是經歷了選擇性的搜身安全檢查,兩位男士和一位女士幸運中獎,行李箱被抽中開箱檢查。感覺英國和愛爾蘭之間關系不那么融洽呀。</p><p class="ql-block">等待上船時間有點久,下車溜達幾步,看到摩托車排隊的行列里,有一臺超大的寬坐大摩托,駕駛員是個很帥的老頭,簡單聊了幾句,說是把摩托從美國托運到英國,然后在英國愛爾蘭騎摩托游玩。隨行的女士也是老太太了,還說是他的girlfriend. 玩的夠瀟灑的??上萝嚂r手機在大巴上充電,沒有給這個大摩托照張相。比較少見的牌子,不是哈雷。我建議他到中國來旅游,騎著他的拉風的大摩托,他很感興趣呢。</p> <p class="ql-block">11:30乘坐渡輪橫穿北海峽到達英國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 Cairnyan11:30→??Belfast 13:45</p> <p class="ql-block">上船后我先到甲板上找地方坐,欣賞北海峽(North Channel)這個大西洋與愛爾蘭海交匯處的獨特景色,順便吃點零食。午餐自理,帶了一兜子吃的,得慢慢消化了。</p> <p class="ql-block">等到周圍沒啥風景可看了,海風越來越大,于是用自拍桿拍個照,回船艙找座位去。今天把在溫德米爾湖區(qū)買的抓絨衣穿上了,保暖性真好。</p> <p class="ql-block">渡輪空間比在北歐坐過的要小,里面空間不算大,座位有點緊張。有個大爺直接坐在過道的窗臺上,拉著琴,自得其樂。還有個放映廳似的小屋子,里面放著電影。自然也少不了免稅店和簡餐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p> <p class="ql-block">正好可以把查到的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資料看一下。</p><p class="ql-block">北愛爾蘭屬于英國的一部分,位于愛爾蘭島東北部,東臨愛爾蘭海,與蘇格蘭隔海相望,西南方與愛爾蘭共和國接壤。</p><p class="ql-block">除了英語,愛爾蘭語和蘇格蘭語在北愛爾蘭也是官方語言。</p> <p class="ql-block">好像沒有公認的北愛爾蘭的旗幟。一些民族主義者使用愛爾蘭三色旗,教會使用圣帕特里克十字旗。曾經有一段時間,使用過“紅手旗”:白底,紅色的十字中央被一個有紅色右手形狀的白色六角形(代表北愛爾蘭的六個郡)覆蓋,六角形上方為皇冠。</p> <p class="ql-block">地形以丘陵、湖泊和海岸線為主,我們下午要去看的巨人堤(Giant’s Causeway),是其著名的自然景觀。</p> <p class="ql-block">北愛爾蘭是一個融合凱爾特傳統(tǒng)與英國影響的地方,它復雜的歷史,造成了社會沖突的痕跡一直存在。早期的凱爾特人,后來維京人、諾曼人的影響;加上宗教信仰的分別,曾經誘發(fā)北愛爾蘭問題(The Troubles, 1960s-1998),導致暴力沖突。雖然1998年《貝爾法斯特協(xié)議》后確立和平,成立了北愛爾蘭自治政府, 但一部分民族主義者支持與愛爾蘭統(tǒng)一,還會時不時有些沖突。</p><p class="ql-block">愛爾蘭人的宗教信仰中,信仰新教的占多數,主要為長老會、圣公會,這部分人屬于聯(lián)合派,且多是后來從英格蘭島移民過來的,因此大都主張留英;而還有約40%的人信仰天主教,這部分人多屬于本島更早的移民,屬于民族派,大都主張與愛爾蘭統(tǒng)一。因此,在北愛爾蘭,談論政治和宗教,都是比較敏感的話題。新教和天主教社區(qū)都各自保留自己的符號、節(jié)日甚至體育偏好,比如聯(lián)合派成員會懸掛英國國旗、喜歡橙色元素(會在7月12日舉行“橙色游行”,紀念1690年威廉三世戰(zhàn)勝天主教國王詹姆斯二世,可能引發(fā)族群緊張。)而民族派成員則使用愛爾蘭三色旗、豎琴標志、蓋爾語標語等。這種分裂的文化符號還是比較明顯的。</p> <p class="ql-block">我們下船的地點就是北愛的 首府貝爾法斯特(Belfast),至于第二大城市倫敦德里(Derry/Londonderry)則不在行程中。</p> <p class="ql-block">13:45船到貝爾法斯特(Belfast)碼頭,按照導游囑咐,我們早早下到停車艙等候,沒想到司機卻久久未出現。團里的幾個大哥有點著急,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誘發(fā)了晚點時候在貝爾法斯特游覽時,團里起了小小的沖突。</p> <p class="ql-block">北愛爾蘭有綠王國之稱,廣袤的綠色草原和數不清的青山綠水,勾勒出北愛爾蘭獨有的以“綠色”為主線的自然景觀。</p> <p class="ql-block">乘車前往位于北部海岸,綿延伸展長達8公里,被人稱為“巨人石道”的巨人堤。</p> 到的比預約時間早,大巴車還不讓上去景區(qū)停車場那里,我們在小鎮(zhèn)里稍作停留,上個洗手間。 <p class="ql-block">下大巴,找入口。終于看到一個比較現代的旅游設施。</p> <p class="ql-block">告訴你你的門票費用用到什么地方了。</p> 進去可以坐觀光車,也可以步行前往。我們決定坐車去,步行回來。有一批不想等車的團友,已經先走了。<br> 去時下坡路,走路不算累。但是還是有一個姐姐出了意外,估計是邊走路邊看景,不小心在馬路牙子上摔了。我們坐的觀光車司機挺好的,看見后就停了車,幫忙把她扶到車上,坐在前面的乘客也把座位讓了出來。到了終點,司機還幫忙把救護人員招呼了過來。我這磕磕巴巴的英語又派上了用場,幫著做點溝通工作??纯淳茸o包里外傷東西還挺齊,估計在這個地方受傷的幾率有點大。等后來我上到巨人堤上,才真實體會到這個景點太容易出意外了。 <p class="ql-block">雖然說巖柱分布平均坡度約 5 度, 最平緩坡段角度低于 2 度,有利于游客步行探索。但巨人堤的大風,讓我?guī)缀跽静环€(wěn)。大風中我和T姐沒有往遠處走,就在附近拍了拍照。</p><p class="ql-block">前面耽誤了一點時間,所以大概也就走了景區(qū)不到三分之一。其他地方的游覽,又是讓明教授的文字帶觀了。</p> <p class="ql-block">我只把查到的資料存在下面。</p><p class="ql-block">巨人堤(Giant's Causeway),位于北愛爾蘭安特里姆郡(County Antrim)的大西洋海岸。氣勢恢弘的巨人堤,是由約4 萬根玄武石柱不規(guī)則排列起來的巨人石道,最高處超過海平面 12 米。</p><p class="ql-block">這個蔚為壯觀、無以倫比的地質學奇觀,形成于約 6000 萬年前的火山噴發(fā),熔巖流緩慢冷卻時,物理收縮后形成了規(guī)則的多邊形玄武巖柱,其中大部分是直徑約20-50厘米的六邊形,也有四邊、五邊或八邊形。整個區(qū)域覆蓋面積為 0.4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密度最高的此類地質單元之一。每平方米平均分布約 5 根柱子,是全球玄武巖柱系統(tǒng)中形狀規(guī)整度最高的代表。作為最大規(guī)模的連續(xù)柱狀玄武巖景觀,排名全球第一。</p><p class="ql-block">海浪的沖蝕作用在不同高度處將石柱截斷,從而呈現出高低錯落有致的石柱林景觀。</p><p class="ql-block">著名景觀有巨人靴子(Giant's Boot)、風琴管(Organ)、許愿椅(Wishing Chair),分布在大堤(Grand Causeway)、中堤(Middle Causeway)和小堤(Little Causeway)三個區(qū)域。</p><p class="ql-block">1986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1987年成為北愛爾蘭首個世界遺產地。</p><p class="ql-block">由于常年暴露于大西洋強勁海浪(風力可達 10 級)中,巖石邊緣以每年 1 至 2 毫米的速度持續(xù)微損,也許再過幾百年,這個令人嘆為觀止的風景線將不再存于世間。</p> <p class="ql-block">當地傳說“Finn McCool 建路挑戰(zhàn)蘇格蘭巨人”故事,在 18 世紀中廣泛傳播。</p><p class="ql-block">傳說中,傳說英雄芬恩·麥克庫爾(Finn McCool)與蘇格蘭巨人本南多納(Benandonner)勢不兩立。為挑戰(zhàn)蘇格蘭巨人,他修建石橋跨海。本南多納跨海前來探查虛實,芬恩被對方雄偉身軀所震懾而躲藏,芬恩的妻子聰明機智,用嬰兒服裝騙過本南多納,使其誤以為芬恩是巨人嬰兒而心生畏懼,匆忙撤退,慌亂中踩塌石橋,殘留部分即巨人堤。當然還有個愛情傳說就不在這里說了。</p> <p class="ql-block">風琴管(Organ):60根密集排列的石柱,形似管風琴。</p> <p class="ql-block">這些石柱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默默訴說著大自然的壯麗與滄桑。激發(fā)了眾多攝影師的創(chuàng)作靈感,用鏡頭捕捉這里的絕美景色。</p> 有序排列的石柱,從大海中延伸出岬角,直抵峭壁與海面交界之處。 <p class="ql-block">站在這里,感受大自然的壯麗與力量。</p> <p class="ql-block">給導游小姐姐抓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們步行返回停車場。路過一片鮮花盛開的灘地,繼續(xù)拍照。</p><p class="ql-block">據說這里只有 5 種地衣和苔蘚能在巖石縫隙生長,生物覆蓋率不足 10% 地面區(qū)域,是全球貧乏生物帶之一。</p> <p class="ql-block">打卡</p> <p class="ql-block">視頻記錄所見</p> <p class="ql-block">稍微提一句,黑暗樹籬,距離巨人堤及其海岸僅15英里,沒有去是有點可惜了。</p><p class="ql-block">那是在18世紀由斯圖爾特家族種植的山毛櫸樹林,繁茂的樹枝層層交織成一條陰郁、神秘、森冷的道路。這個在《權力的游戲》中國王大道的拍攝地,成為劇迷們打卡的網紅地,也成了北愛爾蘭最上鏡的自然景觀之一。</p> <p class="ql-block">離開巨人堤,乘車去貝爾法斯特市區(qū)。</p> <p class="ql-block">導游把行程做了調整,把明天的市區(qū)涂鴉墻游覽提前到了今天。導游是好意,沒想到后來引發(fā)了一場紛爭。</p><p class="ql-block"><i>(其實就是在報名的旅行社給的行程中,寫了要游覽貝爾法斯特,卻沒有標明只到和平墻一個點位。所以團友認為游覽被縮短了。而導游解釋,即使按照原行程第二天上午來,看的也是一樣內容,還因為趕上上班高峰,路上增加了時間,對我們在都柏林的游覽有影響。</i></p><p class="ql-block"><i>?這其實是旅行社在宣傳線路時的小槽點,卻給一線帶團的領隊導游增加了解釋工作的難度。從游客的角度來說,也不能算錯,畢竟花了這么多錢,想去還去不了,肯定有意見啊。</i></p><p class="ql-block"><i>我估計是中午可能沒吃飽,下船又等了好久;在巨人堤游玩天氣不算好,和平墻的涂鴉又不怎么有看頭,多種因素疊加,導致了這場不愉快的發(fā)生。具體誘因還真不大清楚,我自己跑去拍涂鴉墻了。</i></p><p class="ql-block"><i>出門旅游,很容易因為一些溝通上的錯位產生糾紛,其實,穩(wěn)定的情緒是避免這種不愉快發(fā)生的唯一法寶。大事化小還是小事變大,常常就看是不是帶著情緒說話。</i></p><p class="ql-block"><i>雖然后來都消停了下來,但多少也影響了游玩的心情。不過,等寫這篇游記時,再回味當時,覺得未必不是旅游中值得一筆的記憶,跟團游里少不了的花絮呢)</i></p> <p class="ql-block">貝爾法斯特(英語: Belfast;愛爾蘭語: Béal Feirste),位于拉根河(River Lagan)河口,瀕臨愛爾蘭海。自1920年起成為北愛爾蘭的首府,是北愛爾蘭政治、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工業(yè)城市,有豐富的歷史、工業(yè)遺產。</p><p class="ql-block">這里的哈蘭德與沃爾夫(Harland & Wolff)造船廠曾建造了最著名的泰坦尼克號郵輪。因此,泰坦尼克博物館(Titanic Belfast)坐落于此,里面有全球最大的泰坦尼克主題展覽。另外,每年十月,有貝爾法斯特國際藝術節(jié)。</p> <p class="ql-block">我們游覽的重點是和平墻。</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天氣的原因,也可能是團里的氣氛,也可能是這個近三十年經歷沖突、縱火襲擊留下的痕跡影響,貝爾法斯特游覽給我留下的是陰郁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導游介紹,北愛爾蘭歷史上長期存在與英國的政治歸屬爭議。特別是1845-1852年愛爾蘭大饑荒期間,當時英國政府對饑荒的漠視,導致餓殍遍野,愛爾蘭人口銳減一半,埋下了深刻仇恨。??(據說在當地對土豆相關話題極度敏感)</p><p class="ql-block">北愛爾蘭人普遍不認同「英國人」身份,而英格蘭人也常將愛爾蘭人視為「異類」。這種心理上的雙向排斥,加上政治和宗教矛盾,引發(fā)了1960s-1990s長達30年的暴力沖突,就是歷史上的北愛爾蘭沖突(The Troubles)。</p><p class="ql-block">和平墻上的政治壁畫,反映的正是現代人們對那些歷史的反思。</p> <p class="ql-block">貝爾法斯特和平墻(Peace Walls),是這個城市最具標志性的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第一道隔離墻,修建于1969年,(位于西貝爾法斯特的福爾斯路Falls Road和沙恩基爾路Shankill Road之間。 )是為了減少沖突中的天主教(民族派)和新教(聯(lián)合派)兩個社區(qū)間的襲擊和騷亂,</p><p class="ql-block">此后幾十年間,隔離墻不斷擴展,目前貝爾法斯特及北愛爾蘭其他城市(如倫敦德里)共有約100道和平墻,總長度超過34公里。 </p><p class="ql-block">這些隔離墻的高度平均5-8米,有的高達10米。 用混凝土、鋼鐵柵欄、磚墻構建,有些還帶有鐵絲網。 </p><p class="ql-block">直到1998年,《貝爾法斯特協(xié)議》結束了大規(guī)模暴力,但許多社區(qū)仍保持隔離。 北愛政府曾計劃在2023年前拆除所有和平墻,但因部分社區(qū)居民擔心沖突再起而擱置。 現在部分墻壁開設“和平門”,鼓勵社區(qū)交流,但只有白天可通行。</p><p class="ql-block">這些高墻記錄了北愛爾蘭復雜的歷史和邁向和平的艱難歷程,成為獨特的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我更感興趣的,是和平墻上的涂鴉藝術,其內容有政治標語、和平口號、國際沖突地區(qū)的聲援壁畫,大多反映和平訴求,用藝術的方式,幫助人們反思歷史。是啊,沖突的代價是普通百姓難以承受之痛,和解的希望在于所有人共同的誠意與努力。</p><p class="ql-block">代表性的Hands Across the Divide雕塑,表達了兩派和解的愿景。 </p><p class="ql-block">不過新教社區(qū)(Shankill)和天主教社區(qū)(Falls Road)的壁畫,內容上側重點仍有區(qū)別 :前者有英國國旗、UVF( Ulster Volunteer Force)紀念畫;后者有愛爾蘭共和軍(IRA)相關圖像、民權運動主題的畫像。 </p> <p class="ql-block">大巴車里的喧嚷,與車外的涂鴉,連同巨人堤的意外,和陰郁的天氣一起,共同構成了北愛行的初印象,有點沉重。</p> <p class="ql-block">市區(qū)掠影</p> <p class="ql-block">去酒店的路上,先去中餐館吃個晚餐,七菜一湯的團餐,尚可。</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前往酒店休息。</p><p class="ql-block">晚上8點,到卡斯爾雷(Castlereagh),入住拉蒙酒店(La Mon Hotel & Country Club),這個鄉(xiāng)村俱樂部環(huán)境真不錯,趁著天色不晚,放下行李先去轉轉。</p> <p class="ql-block">酒店四星級,位于貝爾法斯特郊區(qū),離市中心約 15分鐘車程。環(huán)境幽靜但交通便利,既能享受鄉(xiāng)村度假氛圍,又能輕松前往貝爾法斯特市區(qū)游覽。</p><p class="ql-block">酒店以其寧靜的環(huán)境、優(yōu)質的服務和豐富的休閑設施而聞名,有9洞高爾夫球場,適合初學者和業(yè)余愛好者。還有室內溫水泳池、桑拿、蒸汽房和健身房,集休閑、商務、婚禮和高爾夫于一體,裝修典雅。</p><p class="ql-block">我們在酒店停車場看到了好幾輛鮮艷的老爺車(不知道算不?有點新),估計是車友俱樂部的玩家們在這里度假的。在英國,開這種車的,多數是銀發(fā)族,與國內情況正相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爬上山丘,回望遠處,茂密的林地、開闊的草地,甚至貝爾法斯特市區(qū)的建筑,都在視野中。</p><p class="ql-block">回到酒店的院子再轉轉。</p> <p class="ql-block">回來,臨時動議和T姐去酒吧小酌一杯,兩人一起吐槽一下今天的遭遇。與酒吧調酒的小姑娘磕磕巴巴聊幾句,實習的大學生,姑娘有點靦腆。讓她幫忙給我們照個相,還沒把杯子照上。酒吧里只有我們兩人,趕緊喝完回房,別耽誤人家下班。</p><p class="ql-block">好久沒喝酒了,微醺一下,有助于睡眠。</p> <p class="ql-block">一人獨享三床房。</p> <p class="ql-block">把教授的文章附于文末。</p><p class="ql-block">神奇的巨人堤</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JEUhIu7P-YAah8sBVgok6Q</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