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攝影 編輯 文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生為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美篇號 2883086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華為 Mate20</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鄉(xiāng)在山東省西南部,就在山東江蘇分界線北面有一個小縣城叫魚臺縣,地處蘇魯兩省交界處,南臨江蘇省徐州市的沛縣豐縣,東臨微山湖,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總面積654平方公里,總?cè)丝诩s48萬。魚臺縣無自然山脈,地處魯西南平原,屬微山湖西岸的黃泛沖積平原,地勢平坦低洼,平均海拔僅35米,20世紀60年代前河道不暢,水患不斷十年九災(zāi)…1957年一場洪水淹沒整個魚臺。</p><p class="ql-block"> 魚臺縣境內(nèi)17條河流交錯,其中一級河道八條(京杭大運河、東魚河、西支河、惠河、老萬福河、新萬福河 復(fù)新河、姚樓河),二級河道六條(白馬河、魚清河、蘇魯邊河、東溝、幸福河、金魚運河)三級河道三條(蘇河、俞河、郭河)素有"濱湖水城"之稱</p><p class="ql-block"> 我是57年七月出生,小時候母親對我說:發(fā)大水那年是王母娘娘把我放在一個盆里,漂流到我家,被我母親撿來的,這才有了我;在我的記憶中從我記事那年起,魚臺縣治理河道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到現(xiàn)在可以說就沒有停止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以生產(chǎn)隊為集體魚臺人,每年冬季每個鄉(xiāng)村,都出民工挖河清淤;七五年我高中畢業(yè)那年冬天。我挖了白馬河,住在常柳行,七六年挖了蘇魯邊河;上世紀末到現(xiàn)在改用機械挖河筑堤清淤,進入二十一世魚臺以"構(gòu)建生態(tài)水網(wǎng)打造水美魚臺"為目標。</p><p class="ql-block"> 穿越魚臺縣城有一條河叫西支河,西支河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1864年(清同治三年),豐縣人決太行堤(今蘇魯邊河堤),順水入湖,挑浚而成"。故而形成西支河。它起源豐縣境內(nèi)。1967年紅衛(wèi)河開挖69年完工,它也是魯南最大的人工河;他上游是菏澤東明縣,(1984年改名東魚河)下游經(jīng)魚臺西姚村匯入京杭大運河微山湖昭陽湖。東魚河開挖后,西支河在王廟鎮(zhèn)常店村截斷,東魚河以上段廢棄,行成了現(xiàn)在的西支河;該河北接京杭大運河流入微山湖的南陽湖,南接東魚河全長14.5千米全在魚臺境內(nèi)。西支河整體是南北走向,西支河東中段臨河村南向西拐行兩公里到新民村西,繼續(xù)南行接東魚河。就在西行拐彎南岸有一條街叫谷亭街。谷亭街西面緊靠西支河、北面5千米就是京杭大運河微山湖,東面10千米復(fù)新河、南邊蘇魯邊河。這塊地方屬谷亭公社管轄,1966年成立唐馬公社南部劃規(guī)唐馬;1964年設(shè)立魚臺縣,當時縣政府機關(guān)就在谷亭街西,二十世紀末縣政府機關(guān),全在西支河南岸,西支河北岸西岸屬王魯鎮(zhèn)管轄,二十一世紀初,魚臺縣政府決定在西支河西岸建新區(qū),政府機關(guān)汽車站也逐步遷移西支河北岸。2010年決定生態(tài)綜合治理西支河,一期工程2.2公里。從臨河村北。到新民村湖陵二路大橋,修建魚臺縣西支河城市公園,堤岸綠化人行道下穿無障礙,建孝賢文化廣場,筑孝賢閣、七孔廊橋,廊亭,開挖孝賢湖。</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紀前,周邊江蘇豐沛縣,濟寧,微山來魚臺都說“我到谷亭,我去谷亭街”。</p><p class="ql-block"> 百年以來西支河悄無聲息地流淌著,見證著人間的變遷"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據(jù)考證原來古運河從谷亭街北向東,谷亭漕運碼頭商賈云集,谷亭也是歷代漕運碼頭官員的住宿地,成為了歷史上的名街;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支河是魚臺的"黃金水道",那時候谷亭不通汽車,一切貿(mào)易交通往來80%用船運完成。西支河南岸有個客運和貨運碼頭,也是當時魚臺縣客運樞紐,每日有客船往返濟寧及湖東地區(qū);八九十年代后因公路發(fā)展逐漸退出客運,本世紀初西支河改造,碼頭往北遷移米灘村,由于離京杭大運河渡口碼頭太近,不好經(jīng)營也撤銷了,目前魚臺又在惠河口,建了一個旅游觀光碼頭。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前,西支河上就沒有橋,兩岸交往全用船過擺渡。那些年代西支河兩岸村莊。全靠擺渡小船。來承擔著兩岸人際關(guān)系來往。</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的西支河經(jīng)多次治理后成為融合生態(tài)、交通、文化于一體的城市核心水系。不僅是魚臺縣防洪排澇的關(guān)鍵河道,更是承載孝賢文化、展現(xiàn)水城風貌的生態(tài)走廊,魚臺依托科學的立體交通設(shè)計,為騎行愛好者設(shè)計專用線路,堤頂路以專用下行道與城市主干道無縫銜接,形成獨立閉環(huán)的騎行空間,打造了一條全程無阻的騎行賽道。</p><p class="ql-block"> 西支河一東魚河環(huán)線(42公里)2024年入選“中國騎行地圖精品路線”,現(xiàn)在廣大騎行愛好者,來魚臺騎行觀光,品味微山湖及京杭大運河古道自然風光。領(lǐng)略魚臺濱湖水城,江北水鄉(xiāng)之水韻。</p><p class="ql-block"> 西支河蜿蜒曲折環(huán)繞魚臺縣城,將縣城一分為二;西支河屬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西支河被魚臺人稱“母親河”有人這樣認為,我認為京杭大運河才是魚臺的母親河,西支河是魚臺排澇灌溉關(guān)鍵水系之一,她是魚臺縣城的風水河。她是魚臺縣城的龍脈,賦予了魚臺縣城江南水鄉(xiāng)的風韻…</p> <p class="ql-block"> 我愛西支河,因為我出生成長工作在微山湖湖畔西支河邊,西支河對我情有獨鐘,現(xiàn)在的西支河又成為我觀光、休閑、鍛煉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0日早晨五點多,我騎我的老牌永久自行車,從西支河西岸濱湖灣橋向北到西支河入湖口西渡口,過渡口運河大橋到西支河東岸,回縣城到陳年橋在繞行西岸回家,到陳年橋我百度地圖測出,陳年橋到西渡口橋7.1公里,我這次騎行西支河繞行一周,雖是半程卻正好是西支河的單程全長14.5公里(包括西支河到家那段路)。今天邊走邊拍耗時兩個多小時。沿途風景拍了部分照片,做一美篇留著紀念,并分享給大家,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西支河</p> <p class="ql-block">這里就是濱湖灣橋西岸,是我繞行西支河的始發(fā)點</p> <p class="ql-block">魚臺北外環(huán)327國道米灘大橋</p> <p class="ql-block"> 我數(shù)了一下,從西渡口到陳年橋,西支河兩岸,排灌站就有七個。目前的魚臺,完全能抵御1957年的那樣的洪水。</p> <p class="ql-block">今天在這里遇見老相識,他們是游泳愛好者,從現(xiàn)在開始到十月份每天都來這里游泳,我佩服!</p> <p class="ql-block">這里也是垂釣者天堂</p> <p class="ql-block">西支河西岸從渡口到陳灣村有萬畝荷花園。</p> <p class="ql-block">這個年青晨練者,是沿途一塊來西渡口的,她始終走在我的前面。</p> <p class="ql-block">西支河的撲魚人,每天早晨都有他們行蹤。</p> <p class="ql-block">西支河入湖口京杭大運河南陽鎮(zhèn)渡口大橋,從這里沿西支河向南7.1公里到陳年橋,目前就建有十座大橋,各有所美,是西支河上的大美。</p> <p class="ql-block">這里就是西支河,京杭大運河去微山湖南陽鎮(zhèn)古鎮(zhèn)入湖口</p> <p class="ql-block">西渡口游覽觀光客運碼頭</p> <p class="ql-block">西支河入湖口渡口西岸</p> <p class="ql-block">東岸</p> <p class="ql-block">這幫年青騎行愛好者,他們說是從江蘇沛縣騎行過來的,我給他們點贊。</p> <p class="ql-block"> 這是京杭大運河大堤,堤頂路公路橋已暢通、目前沿運河堤從濟寧開車可到江蘇省徐州市。</p> <p class="ql-block">這個橋是陳年橋,有人說它是西支河上最早的一個橋,從這個橋向北沿西支河兩岸3公里是魚臺縣城所地,向北七點一公里就是西支河入湖口渡口。我今天騎行也是這段路程單程7.1千米,雙相繞行一圈到家14.5千米。</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的西支河美了,西支河已建成西支河公園,有廊亭,孝賢閣,孝賢亭,寧母亭,孝賢閣前面開鑿了孝賢湖,湖光景色與閣亭遙相呼應(yīng)渾然一體,好似江南水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西支河畔孝賢閣,孝賢廣場公園</p> <p class="ql-block">湖陵一路七孔廊橋</p> <p class="ql-block">孝賢湖公園</p> <p class="ql-block">西支河東岸距渡口5千米處臨河村西有一寺廟叫顯教寺,是在原來奶奶廟舊址興建的,2004年集資修建奶奶廟,06年說有個 會達法師住持寺廟 ,把奶奶廟改名顯教寺,寺院規(guī)模不大,院前院內(nèi)整潔干凈大方祥瑞。初一十五香火很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就在這個廊橋南岸東面就寧母亭位置原來客運碼頭,西面是貨運碼頭。在這里有客船可以去濟寧,微山南陽、兩城、魯橋鎮(zhèn)。原來魚臺沒有汽車站時候,就在這里乘船入京杭大運河到全國各地。記得我1980年分配到鄒縣財稅局,八一年給家里買了個鄒縣產(chǎn)的泰山自行車,我從鄒縣騎行到微山魯橋乘船到魚臺,就是這里下的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這個小亭就是客運碼頭舊址</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魚臺河流密布,境內(nèi)17條河流交錯,素有"濱湖水城"之稱;多條骨干道河流編織網(wǎng)成原生態(tài)體系,據(jù)有“北國江南水鄉(xiāng)”特質(zhì),天蘭了、草綠了、環(huán)境好了空氣清新了,我的家鄉(xiāng)成為了魯西南最適宜人們居住的好地方 。</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我家,也是我今天騎行西支河出發(fā)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