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 <h1> 印度人說,來印度不到泰姬陵,等于沒來過印度。泰姬陵和中國的長城一樣,名列世界七大奇跡,是印度古老文明的象征。所以,學術交流之余,熱情的印度主人為我們做了特別的安排,讓我們實現(xiàn)多年來想造訪泰姬陵的夙愿。</h1> 代表團一行(前排右一為筆者) <h1> 泰姬陵離印度首都新德里約240公里。為避開早高峰的堵車,天沒有亮我們就離開下榻的賓館。迎著晨曦,我們沿著直達泰姬陵的公路前行。透過車窗,我們東張西望地觀看著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一望無際的平原,在朝陽的照耀下,霧氣蒙蒙,時而顯現(xiàn)一個個村莊,時而顯現(xiàn)一片片樹林。太陽漸漸升起后,藍天白云之下,茫茫綠野之間,牛羊悠閑地吃著草,馬兒自在地在跑。然而,在觀看景色的同時,</h1> 在公路上自由行走的牛群 <h1> 我們覺得車子走得很慢。原來這條高速公路只有四車道,而且中間沒有隔離帶,路面又高低不平,還有許多貨車和三輪“摩的”隨意行駛,甚至牛群也在自由行走,不管路上有多少車輛,司機還不能按喇叭,因為牛在印度是神的化身,不容傷害。車行駛了約5個小時,我們終于到了泰姬陵。</h1> 泰姬陵區(qū)位圖 <h1> 泰姬陵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市,亞穆納河右岸。經(jīng)嚴格的安檢后,我們隨導游從東門進入被譽為“完美建筑”的泰姬陵。一進入泰姬陵,就有一種肅穆、神圣的感覺,與陵園外的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境況形成鮮明的對比。</h1> 俯視泰姬陵 <h1> 泰姬陵呈長方形,東西寬304米,南北長583米,占地17.7萬平方米,由紅砂巖圍墻環(huán)護。整個陵園分為三大部分,南區(qū)為大門、花木庭院和附屬建筑物,中區(qū)為正方形的花園,北區(qū)為陵墓。一條寬闊的紅石甬道從大門穿過前院、花園,直通陵墓。</h1> 泰姬陵 <h1> 泰姬陵全稱為“泰吉·瑪哈爾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是莫臥兒王朝第五代國王沙賈汗為紀念他已故王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阿姬曼·芭奴是一位具有波斯血統(tǒng)的絕世美女,性情溫柔,擅長詩琴書畫。她21歲時與當時賈汗吉爾國王的三王子庫拉姆結婚。她婚后與庫拉姆同甘共苦,形影不離,足跡遍布疆場。1628年,庫拉姆經(jīng)過一場血戰(zhàn)繼承王位,給自己取名為沙賈汗,意為世界之王。阿姬曼·芭奴也因此得到宮中最高頭銜——大穆塔孜。但不幸的是,1631年大穆塔孜跟隨國王沙賈汗南征時,因難產(chǎn)而死,時年僅39歲。在婚后的18年里,她共為沙賈汗生下14個子女,存活4男3女。大穆塔孜臨終時,國王問她有什么話要留下來,她說:“我有三個要求,就是你要好好撫養(yǎng)孩子們,終身不再娶,并為我建造一座舉世無雙的陵墓?!贝竽滤沃?,令國王沙賈汗傷心欲絕,他決定為愛妻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麗的陵墓,以表達對她的思念之情。</h1> 藍天白云下的泰姬陵 <h1> 1633年,泰姬陵在沙賈汗選中的印度北部亞穆納河轉(zhuǎn)彎處的大花園內(nèi)開始動工興建。此處位于亞穆納河下游,十分空曠,沙賈汗可以從河上游被稱為阿格拉紅堡的王宮里遠遠望見。沙賈汗喜愛建筑學和珠寶,因此他選用大理石建造泰姬陵,并命工匠以十分精巧的手藝在大理石上鑲嵌無數(shù)寶石作裝飾。經(jīng)2萬多工匠的辛勤勞動,1650年泰姬陵終于完工,沙賈汗下令砍掉所有工匠的拇指,因為他仍然銘記亡妻的遺愿——一座“舉世無雙”的陵墓,,他不希望看到另一座可與泰姬陵媲美的建筑物出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此后,沙賈汗每月都會身披白紗到泰姬陵悼念故去的愛妻。老國王在泰姬的棺槨前,每次都泣不成聲……</h1> 泰姬陵——“舉世無雙的陵墓” <h1> 據(jù)傳,沙賈汗曾希望其子奧朗則布為他在亞穆納河的另一側,即泰姬陵的對岸修建一座同樣的黑色陵墓,中間以一座半黑半白的石橋相連。但奧朗則布沒有同意。不久,奧朗則布廢除了父親的王位,自己當上了莫臥爾王朝的國王,并把沙賈汗囚禁在阿格拉紅堡王宮面向泰姬陵的一間小室內(nèi),就這樣,失去自由的老國王天天幽幽地遠望著泰姬陵,直至傷心憂郁而死。沙賈汗死后,奧朗則布將他的棺槨建在泰姬陵內(nèi)泰姬的棺槨旁邊,只是比泰姬的棺槨小一些,雖然沒有建成自己的陵墓,但是老國王終于與最愛的妻子葬在了一起。</h1> 泰姬陵一角 筆者留影于泰姬陵一角 <h1> 邊聽著導游的講解,邊觀看著南區(qū)里的花木庭院、院落和附屬建筑物,這里古樹參天,奇花異草,芳香撲鼻,開闊而幽雅。</h1> 泰姬陵第二道大門 筆者在泰姬陵第二道大門前留影 <h1> 我們不知不覺來到泰姬陵的第二道大門,這是一個尖券大龕式的大拱門,大拱門高約30米,用紅沙巖砌成,頂部還有兩座十分氣派的大理石結構八角亭,門楣和照壁刻著古蘭經(jīng)文,鑲滿不同顏色的云母片和寶石。 </h1> 夢幻般的泰姬陵 <h1> 進了第二道大門,豁然開朗,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夢幻般的花園。花園是一個典型的波斯式花園。大門與陵墓由一條寬闊筆直的用紅石鋪成的甬道相連接,左右兩邊對稱,布局工整,在甬道兩邊是人行道。一條十字水渠將花園一分為四,水渠交點是個大理石砌成的方形水池?!八摹弊衷谝了固m教義中有著神圣與平和的意思。每片花園又有一個十字小徑一分為四,合計16個方形園圃,里面栽滿奇花異木。泰姬陵前面的水道清澄見底,水道兩旁種植有柏樹和果樹,分別象征生命和死亡。我們游泰姬陵已是12月初,但這里還是鮮花盛開,綠葉成蔭。陵園里游人如織,來自世界各地,膚色各不相同。游人爭相照相留念,熱情的當?shù)厝诉€主動為游人推薦最佳的攝影點。園里的小松鼠還在樹叢中竄來竄去,不時向游人乞討吃的。</h1> 筆者留影于泰姬陵 <h1> 在花園的盡頭就是陵園的主體建筑——陵墓。伊斯蘭教建筑風格的陵墓高聳,直插云霄。陵墓的中央大圓穹四周環(huán)繞著四座土耳其式的小圓穹,五個圓穹直插藍天,顯得飽滿有力。象征智慧之門的拱形大門上,刻著古蘭經(jīng)。平臺四角各立一座圓形細塔,塔頂又都有一個小圓穹,高約41米,俗稱邦克樓,是阿訇召喚信徒祈禱的宣禮塔。大大小小的圓穹群猶如眾星拱月,纖細的宣禮塔將寢堂主體烘托得更加雄偉、莊重。</h1> 清真寺 講堂 <h1> 平臺兩側各有一個水池,池側各建一座赭紅色的相同建筑物,一個為清真寺,另一個為講堂。兩座建筑對稱均衡,左右呼應。</h1> 湛藍天空下的泰姬陵 <h1> 放眼望去,整個建筑群的色彩沉靜明麗,湛藍的天空下,草色青青地托著晶瑩潔白的大理石陵墓和高塔,兩側赭紅色的建筑物把它映照得如冰如雪。那清亮的倒影,蕩漾在澄澈的水池中,如夢如幻。當噴泉飛濺,水霧迷漫時,它閃爍顫動,倏聚倏散,飄忽變幻,景象尤其魅人。為死者而建的陵墓,卻洋溢著樂生的歡愉氣息。</h1> 大理石百花圖案 <h1> 陵墓建在一個高5米多的正方形大理石平臺上。隨著游人,我們拾級而上。寢宮內(nèi)部為正方形,四壁各有一扇拱門,大拱門兩側整齊地排列著24扇小拱門,門、窗、屏風均以鏤空的大理石鑲嵌琉璃、瑪瑙,局部還鑲以貴重的寶石,組成荷花、百合花圖案和古蘭經(jīng)文。寢宮中央上空是一個直徑17.7米的圓形穹窿,頂端離地61米,使人一入內(nèi)即有空曠、肅穆的感覺。</h1> 泰姬和沙賈汗的石棺 <h1> 進入尖券大龕式的寢門,內(nèi)有五間墓室,其中只有正中一間被使用,八扇大理石屏風圍著兩具鑲金玉的石棺,其中略大一些的一具是泰姬的石棺,在大理石的紀念碑上刻著幾行波斯文:“封號宮中翹楚泰姬瑪哈之墓”。略小一些的一具是沙賈汗的石棺。站在陵墓旁邊回廊中央的石塊上,可以感受到強烈的回音,令人迷蒙不已。</h1> <h1> 走出寢宮,我們圍繞陵墓觀看,再次被那肅穆又明朗的形象所折服,為那精美又華麗的鑲嵌所傾倒。遙望那終年流淌的亞穆納河,好像在訴說著什么。</h1> 不同時辰的泰姬陵 <h1> 導游介紹說,泰姬陵千變?nèi)f化,每天在不同的時辰有著不同的意境。朝霞升起時分,一輪初升的紅日伴著亞穆納河裊裊的晨霧,仿佛要將泰姬陵從睡夢中喚醒,此時的她顯得靜靜的。歷經(jīng)了幾百年的風雨滄桑,她早已處變不驚,泰然自若地梳洗打扮,準備笑迎八方來賓。中午時分,泰姬陵頭頂藍天白云,腳踏碧水綠樹,在耀眼的陽光映襯下,更出落得玲瓏剔透,光彩奪目。傍晚時分,泰姬陵迎來了她一天中最嫵媚的時候。斜陽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開始從灰黃、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淡青色,隨著月亮的冉冉升起,最終變成銀白色,向嘖嘖稱奇的游人謝幕。在月光的輕拂下,即將安寢的泰姬陵顯得格外高雅別致、皎潔迷人。然而,泰姬陵最美麗的時候,是朗月當空的夜晚。白色的大理石陵寢,在月光映照下會發(fā)出淡淡的紫色,清雅出塵,美得仿佛下凡的仙女。因此,泰姬陵恐怕是世界上惟一一處早、中、晚游覽門票價格不一樣的景點。</h1> 阿格拉紅堡 筆者留影于阿格拉紅堡 <h1> 走出泰姬陵,我們來到阿格拉紅堡,尋覓沙賈汗國王被囚禁的小屋。阿格拉紅堡坐落在亞穆納河畔,占地38萬平方米,外圍由高12米的紅色砂石城墻圍成,總體呈半圓形。曾經(jīng)是統(tǒng)治全印度幾百年的莫臥兒王朝的首都所在地。阿格拉紅堡是伊斯蘭教建筑的代表之作,也是著名世界遺產(chǎn)和印度著名旅游之地。</h1> 從紅堡遙望泰姬陵 <h1> 在導游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沙賈汗國王在那里度過最后8年的小屋。我們從小屋旁,順著亞穆納河,遙望泰姬陵。藍天白云之下,泰姬陵顯得那樣潔白、神圣、別致、典雅、美麗……</h1> 泰姬陵是一座偉大的愛情紀念碑 <h1> 泰姬陵是一座偉大的愛情紀念碑,她是一代君王愛情的見證,向世人講述著他們的愛情故事。它同東方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如出一轍。泰姬陵因愛情而生,又因她的光彩被后世續(xù)寫。今天,無數(shù)的青年男女結伴來到這里,許下他們終生的誓言,企盼自己的愛情像泰姬那樣幸福美滿,天長地久。</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