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伏羲廟,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伏羲路110號,是中國西北地區(qū)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伏羲廟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由于伏羲是古史傳說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宮殿式建筑模式,整個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伏羲廟對于研究中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筑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著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p><p class="ql-block"> 伏羲廟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01年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上旬筆者游覽了伏羲廟。</p><p class="ql-block">攝影、編輯制作:天涯共此時</p> <p class="ql-block"> △古槐:槐樹是古代先民懷祖的寄托,寓意祥瑞,此棵“龍槐”樹齡約1300年,2010年復壯保護后,古樹續(xù)發(fā)新枝,愈老彌建,生機盎然。</p> <p class="ql-block"> △先天殿:又稱正殿、大殿。系伏羲廟的主體建筑,是祭拜始祖的重要場所,因伏羲創(chuàng)先天八卦而名。其前身為明成化十九年(1483)創(chuàng)建的太昊宮,明清多次修繕。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覆蓋綠色琉璃瓦,高峻巍峨,莊嚴古樸,裝飾華麗,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瑰寶。</p> <p class="ql-block"> △殿內伏羲塑像為明弘治年原作,天花頂“河圖先天八卦圖”和“伏羲六十四卦圖”均為明代遺存,有著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 △鐘樓:始建于嘉慶十二年(1807年),六角形攢尖頂,內置鐘一口,用于祭祀活動,有“擊鼓鳴鐘”禮儀。</p> <p class="ql-block"> △鼓樓:始建于嘉慶十二年(1807年),六角形攢尖頂,內置鼓一架,用于祭祀活動,有“擊鼓鳴鐘”禮儀。</p> <p class="ql-block"> △太極殿:又稱退殿、寢殿、寢宮,殿內塑伏羲坐像,,始建于嘉靖二年(1523年),明清兩代多有修繕,依“前殿后寢”之制,雕梁畫棟,檐下裝修古樸敦厚,兩盡間檻窗雕刻,龍鳳吉祥圖案,栩栩如生,表現(xiàn)了龍的動勢與雄姿,鳳的華貴與嫵媚,是中國古代建筑木雕藝術的珍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