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雁門關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關隘之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縣以北的雁門山中。</p> <p class="ql-block">雁門山山脈連綿起伏,山勢陡峭,海拔較高,其主峰海拔超過 2000 米。關城位于兩山對峙之間的峽谷處,南北走向的關城,長約 1 公里,城墻依山勢而建,高大堅固,東門名為 “天險”,西門題為 “地利”,城門上建有甕城,進出口形成 “人” 字形,增強了防御功能。</p> <p class="ql-block">戰(zhàn)國末期,趙國名將李牧在此抗擊匈奴,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出色的防御策略,使得匈奴多年不敢南下侵擾。</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遣大將蒙恬率軍 30 萬北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qū),并修筑長城,雁門關作為長城的重要關口之一,被納入秦朝的邊防體系,成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p> <p class="ql-block">漢朝時,雁門關是漢匈戰(zhàn)爭的重要戰(zhàn)場。名將衛(wèi)青、霍去病等多次率軍出雁門關,對匈奴進行打擊,如公元前 123 年,衛(wèi)青率軍出雁門關,大破匈奴,俘虜匈奴數(shù)千人。公元前 119 年,霍去病也從雁門關出兵,深入漠北,重創(chuàng)匈奴主力。</p> <p class="ql-block">唐朝時期,雁門關是北方的軍事重鎮(zhèn)。唐王朝為了防御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加強了對雁門關的防御建設。同時,雁門關也是唐王朝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進行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許多商人、使者、僧侶等往來于雁門關,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北宋初期,雁門關是宋遼對峙的前沿陣地。宋朝名將楊業(yè)等在此多次與遼軍作戰(zhàn),如著名的雁門關大捷,楊業(yè)率軍在雁門關伏擊遼軍,大獲全勝,威震邊疆。</p> <p class="ql-block">明清時期,隨著北方游牧民族的逐漸衰落和邊疆形勢的變化,雁門關的軍事地位有所下降,但仍有一定的防御作用。</p> <p class="ql-block">雁門關地處交通要道,是連接華北平原和內(nèi)蒙古高原的重要通道。它猶如一道天然屏障,阻擋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鐵蹄,同時也為中原王朝向北擴張?zhí)峁┝藨?zhàn)略支點。</p> <p class="ql-block">雁門關因其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成為眾多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如唐代詩人李賀的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雁門關的壯麗景色和戰(zhàn)爭的悲壯氛圍。</p> <p class="ql-block">楊門女將</p> <p class="ql-block">楊家將</p> <p class="ql-block">雁門關是中原政權北方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周邊的其他關隘如寧武關、偏關等相互呼應,構成了一道堅固的軍事防御體系。這一體系使得中原王朝能夠在北方邊境形成有效的防御縱深。</p> <p class="ql-block">2025.06.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