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下旬的雨,將南京江寧的楊柳村洗得清亮。踩著濕潤的石板路走進村子,暑氣竟被驅(qū)散得一干二凈,只余清風裹挾著草木香,溫柔地撞進懷里。 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村落,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洗禮,至今仍保留著江南水鄉(xiāng)的婉約風骨,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 還未踏入朱家大院,古宅前的荷塘便絆住了腳步。雨后的荷花像剛出浴的美人,粉白花瓣凝著晶瑩水珠,在陽光下流轉(zhuǎn)著細碎的光。 碧綠的荷葉層層疊疊,托著滾來滾去的水珠,偶有蜻蜓掠過,驚起漣漪,將倒映的粉荷揉碎成滿池碎玉。 風過時,荷香混著水汽漫過來,沁人心脾。相傳,古時的村民便愛以荷塘為景,吟詩作畫,這方荷塘不僅是自然饋贈,更成為楊柳村文化傳承的生動注腳。 楊柳村位于南京市江寧區(qū)湖熟街道楊柳社區(qū),北靠馬場山,前臨楊柳湖,富有濃郁的江南水鄉(xiāng)特色。該村始建于明萬歷七年(1579年),分中楊柳、前楊柳和后楊柳三個自然村。目前保留下來的為前楊柳村古建筑群,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間。2013年,楊柳古村入選“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2014年,被國家正式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單。 地處上秦淮河平原腹地的楊柳村,河川縱橫、良田阡陌,其上游為著名的湖熟古鎮(zhèn),下游是方山,南達秣陵關(guān),北通石頭津,交通運輸極為便利。整個村莊建筑呈東西長、南北窄的長方形格局。 北宋詞人柳永在《雨霖鈴?聲聲慢》中,寄情水岸楊柳,寫盡了人世間的離愁別緒。非唯如此,早在《詩經(jīng)》時代,《小雅?采薇》一篇中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語。 依此“楊柳”,便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獨具離別、安住的雙重意象。歷代文人的筆墨對此情有所鐘,用以寫意、描摹水鄉(xiāng)山村、田園詩畫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 楊柳村曾是明清時期江南商貿(mào)往來的重要節(jié)點,徽派建筑風格的老屋林立,馬頭墻高聳,雕刻精美的門窗無聲講述著當年的繁華。 沿著蜿蜒的小巷漫步,村子里的老房子帶著歲月沉淀的厚重感。斑駁的磚墻、翹角的屋檐,每一處都訴說著往昔故事。 有些老屋仍保留著古樸模樣,墻縫里鉆出的野草隨風搖曳,似在追憶舊時光景;有些則搖身一變,成了充滿文藝氣息的餐館、咖啡館和民宿。 推開一家咖啡館的木門,原木桌椅、暖黃燈光與窗外的古宅荷塘相映成趣,靜靜坐著,便能在氤氳的香氣中,感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奇妙交融,仿佛穿越時空,見證著楊柳村從商埠重鎮(zhèn)到文旅勝地的蛻變。 漫步在楊柳村,時光仿佛慢了下來。聽老墻根下老人閑聊家常,看孩童在巷子里嬉笑追逐,或是尋一處屋檐下躲懶,看云卷云舒。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只有最本真的生活氣息與自然之美,讓人不自覺地放松身心,沉醉在這方寧靜的天地間,品味著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的獨特韻味。 攝影:沙里淘金、瀟瀟雨歇<div>編輯:瀟瀟雨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