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住在郊區(qū),很少到市區(qū)湊熱鬧,最近還因為身體欠佳、住院,甚至很少出門。</p><p class="ql-block">昨天(2025年6月27日),兒子媳婦帶我去逛外灘夜景,算是近期的一次出遠門。</p><p class="ql-block">下午四時許,冒雨從松江出發(fā),按時間在延安西路接上下班的孫女,全家直奔陸家嘴,準備去寶萊納享用德國大餐。</p><p class="ql-block">由于雨很大,晚高峰時段也不太擁擠,道路積水還很深,一般的車都會熄火,我們的越野車,優(yōu)勢這才顯現(xiàn)!</p> <p class="ql-block">夕陽紅</p> <p class="ql-block">華燈初上</p> <p class="ql-block">江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寶萊納餐廳濱江店是上海一家知名的德式餐廳,位于浦東新區(qū)濱江大道富都世界。</p><p class="ql-block">以供應正宗的巴伐利亞風味菜肴和國際美食馳名滬上,寶萊納鮮釀啤酒嚴格遵循1516年德國最古老最嚴格的釀造法則釀制,口感柔軟,保留了自然風味。</p><p class="ql-block">餐廳地處陸家嘴金融中心黃浦江畔,可將浦江對岸的外灘美景盡收眼底。店內(nèi)裝飾充滿巴伐利亞風格,木制餐桌椅、彩色歐式教堂玻璃等元素營造出濃厚的歐陸風情。</p><p class="ql-block">擁有可容納160人的德式露天平臺,是暫別城市喧囂的絕佳去處。</p><p class="ql-block">每晚有菲律賓樂隊演出,從舒緩悠揚到激情奔放,為用餐增添歡樂氣氛。</p><p class="ql-block">寶萊納餐廳濱江店憑借其美味的食物、新鮮的啤酒、迷人的江景和熱鬧的氛圍,成為上海黃浦江畔一個備受推崇的餐飲場所。</p> <p class="ql-block">窗外</p> <p class="ql-block">坐在寶萊納室外餐臺看西外灘</p> <p class="ql-block">雨后天晴</p> <p class="ql-block">窗外</p> <p class="ql-block">等待進餐時,仔細溜達了寶菜鈉的環(huán)境,更注重的當然還是西外灘,雨后天晴的夕陽格外美麗。</p><p class="ql-block">絢麗的晚霞映照著城市的天際線,給人一種寧靜而美麗的感覺。雨后的清新空氣和濕潤的地面讓整個環(huán)境顯得更加生動和清新。人們在河邊散步、拍照,享受著這美好的時刻,讓人感受到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存。</p> <p class="ql-block">窒外</p> <p class="ql-block">隔江看外灘</p> <p class="ql-block">葡萄成串</p> <p class="ql-block">室外餐桌</p> <p class="ql-block">在寶萊納就餐,是欣賞外灘美景的最佳去處,北起外白渡橋,南至南浦大橋,的外灘景致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萬國建筑博覽群”名副其實,這些建筑大多建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融合了多種西方建筑風格,包括哥特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等。</p><p class="ql-block">這些建筑不僅在建筑藝術(shù)上具有極高的價值,還見證了上海從一個小漁村發(fā)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變遷。</p><p class="ql-block">外灘是上海近代歷史的縮影。19世紀中葉,上海開埠后,外灘逐漸成為外國銀行、貿(mào)易公司、領事館等機構(gòu)的聚集地。這里見證了上海的金融、貿(mào)易、航運等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也承載了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如外國列強的侵略和不平等條約的簽訂。</p> <p class="ql-block">雨后天晴</p> <p class="ql-block">隔江望陸家嘴</p> <p class="ql-block">南浦大橋,修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1991年竣工通車。這座斜拉橋地處鬧市,貫通浦西與浦東,改變了上海的交通格局。</p><p class="ql-block">為了減少引橋延伸區(qū)的拆遷范圍,浦西引橋采用“盤旋”設計,形成“盤龍昂首”的美妙效果,讓南浦大橋成了魔都一道靚麗的風景。</p><p class="ql-block">由于南浦大橋從根本上改變了浦東、浦西的交通格局,人們甚至認為南浦大橋是黃浦第一橋。</p><p class="ql-block">其實,“黃浦第一橋”的寶座,當屬現(xiàn)在的“松浦大橋”——這座橋始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是金山石化的專用運輸線,預應力連續(xù)鋼梁桁架結(jié)構(gòu),鐵路公路橋。下層鐵路橋1975年通車,上層公路橋1976年通車。當時這座橋的正規(guī)名字就叫“黃浦江大橋”,因位于米市渡,習慣稱之“米市渡大橋”。</p><p class="ql-block">江南廠是這座大橋的大功臣,我當年在江南廠,直接參與了這座大橋的建設,有些情況記憶猶新。至于后面的更名、改建、下層鐵路停用……都是后話,我都說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南浦大橋</p> <p class="ql-block">雙塔斜拉橋</p> <p class="ql-block">明珠塔</p> <p class="ql-block">酒足飯飽后,我們漫步在江灘,再一次欣賞西外灘的美景和回望陸家嘴的風光——身在陸家嘴,卻看不到經(jīng)典的陸家嘴模樣——“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真的是這樣!</p><p class="ql-block">逛了一會,時間不早了,人也累了,準備回家,離家約30公里路程,導航指引走南浦大橋過黃浦江。</p> <p class="ql-block">外灘</p> <p class="ql-block">外灘</p> <p class="ql-block">天晴了</p> <p class="ql-block">陸家嘴</p> <p class="ql-block">外灘看南京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