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字經(jīng)中關(guān)于教育問題寫到:養(yǎng)不教, 父之過。教不嚴, 師之惰。子不學, 非所宜。幼不學, 老何為。玉不琢, 不成器。</p><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子女教育問題,《三字經(jīng)》中短短幾十字就把教育問題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提到?教育責任,父母的“養(yǎng)不教”與教師的“教不嚴”構(gòu)成古代教育體系的兩大支柱。</p><p class="ql-block"> 父母若僅僅是供養(yǎng)兒女吃穿用,而不用心好好教育引導,是父母的過錯。教師若只是教學而不嚴格要求、教育引導就是做老師的懶惰。做人子女者如果從小不肯好好學習,是非常不應(yīng)該、不適宜的,因為幼小時若不肯抓緊學習,將來長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為呢?也就是所謂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p><p class="ql-block"> 古人倘且知道讀書之必要,教育需從嚴,如今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突飛猛進,人們更應(yīng)該努力學習不斷增長知識,尤其是年輕人,生命不止學習不停,這樣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這是如今人們的共識。</p> <p class="ql-block"> 在上世記九十年代,人們對教看的認知并沒有如今的認知程度,有的家長對子女次注重養(yǎng),忽略教的必要性。九七年的一個案例,我至今記憶猶新。那一年是我調(diào)到安六中的第二學期,班里有一學生跟我反映:“我們班謝XX經(jīng)常趁校內(nèi)小店人多時偷店里的食品和水筆,還跟我們炫耀“。</p><p class="ql-block"> 我聽到反映后便利用課余時間找謝XX談話,了解事情經(jīng)過,在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談話中,他承認去“拿過幾次,差不多五、六塊錢”。在他承認錯誤情況下,我電話叫來他父親(就在學校邊上),把他兒子的不良行為告訴了他,并叫他帶兒子去跟店老主道歉、賠付貨款 ,他父親當場答應(yīng)后帶著兒子離開。</p><p class="ql-block"> 過兩天我為此事特意去小店落實情況,小店店主是學校老師的家屬,當他聽說我班有個學生經(jīng)常偷拿他的貨物時,倒很大度說道:“既然你了解教育了,貨款也不多,叫他改過來以后別這樣了,賠不賠付無所謂”。當我了解到謝XX的父親沒帶兒子來道歉賠付時,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作為家長,平時對兒子少教育引導,知道了兒子有小偷小摸不良行為還不及時止損,還那么無所謂,真讓人無語。</p><p class="ql-block"> 作為他的班主任,我絕不容許這種行為就這樣過去。于是,我在上午放學時又把他留下,問“那天你父親為什么沒帶你去小店道歉賠付?”他回答說:.“爸爸只是叫我以后別這樣,其他沒說什么“。<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我看來:這不只是單純的賠付問題,孩子在少年時期出現(xiàn)這種不良行為,若就這樣算了,這對他今后的成長和道德品質(zhì)培養(yǎng),顯然是有害的!于是我叫他中午回家跟家長要來賠付款,下午我?guī)ソo店主道歉并給付款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針對謝XX同學這種行為,我在班會課上不點名批評,并講明這種行為發(fā)展的后果與結(jié)局,這件事算告一段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過沒多久,又有同學反映:還是這個謝XX同學晚上經(jīng)常和幾個不讀書的(有本校也有外校的)同學結(jié)伙不知干什么,我找他談話,他一直辯稱“沒有“,我又問他:“若沒有到處跑,作業(yè)怎么經(jīng)常沒完成?”他總是沉默不語。</p><p class="ql-block"> 見他學習上總是不上心,學業(yè)差上不去,找他談話時他總是遮遮掩掩不說實話,我只好找他父親(開點心店),告訴其兒子在校的表現(xiàn)及學習情況,并了解他在家表現(xiàn),他父親說:“他回家會幫忙做點家務(wù),周末也會到店里來幫忙,我們夫妻因照看店里生意,管教較少,他來店里,我有時也會叫他認真學習,聽老師的話…“。</p><p class="ql-block"> 我問其父:“他經(jīng)常晚上不著家外出跟別班(別校)同學在一起你知道嗎?”其父說:“我有幾次有事回家,他都在家里做作業(yè)。也沒見有其他同學來找他,我回去都有囑咐他好好完成作業(yè)”。</p><p class="ql-block"> 既然這樣,臨離開時我還是再三吩咐其父:“就我了解,你兒子確實有些晚上不在家,跑出去和幾個外校學生結(jié)伙,你們要上點心管教,我在學校也多教育關(guān)注一下,只有家長和學校老師一起努力,看能否提高他的學業(yè)和預(yù)防他出現(xiàn)問題”。</p><p class="ql-block"> 到了初二年,他沒來上學,他爸的店也沒開了,跟班里的同學了解,才知道他在假期因和那幾個人去鄰村偷竊被派出所抓去了,他爸因店里不景氣也關(guān)門了。至于后續(xù)如何尚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許多家長因忙于生存奔波,忽略了對子女的管教,加上自幼缺乏有效的引導,致使子女自幼養(yǎng)成不良習慣和品行,最后走向不愿看到的結(jié)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