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探戈是阿根廷的“三寶”之一。</p><p class="ql-block"> 探戈舞起源于非洲,后傳入拉丁美洲。19世紀,大量歐洲和移民涌入阿根廷,很多人因一時無處投靠而暫時滯留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于是碼頭附近、酒吧成了他們縱情聲色、借酒澆愁的主要場所。這時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和非洲移民帶來的歌舞形式與當?shù)赝林幕谶@種背景下相互融合形成了探戈,最初以“Baile Con Corte”(一種有唯美的舞蹈)這個名字而出名。后來喜歡Buenos Aires的人們通過兩種方式改變了這個舞,首先是將所謂的“波爾卡節(jié)奏樂”變成了“哈巴涅拉節(jié)奏”,然后他們將這種舞稱之為“探戈”。</p> 隨著探戈的普及,逐漸演變成世界舞五種舞項目,探戈是國際標準舞大賽的正式項目。2009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探戈舞節(jié)奏快,有非洲樂曲的風格。舞姿挺拔、舞步豪放,被形容為蟹行貓步。其與其它舞蹈不同的是,表演者表情嚴肅,不茍言笑,男舞者還左顧右盼。 <h5> <i>(我拍得不好,用手機拍的,將就看)</i></h5> 導游概括阿根廷探戈三個特點:激情,浪漫,傷感。激情與浪漫好理解,不用解釋,為什么傷感呢?阿根廷是由歐洲移民組成的國家。19世紀大量歐洲移民來到南美洲,在此發(fā)展成家,幾代繁衍下來,就再也回不到遙遠的故國家鄉(xiāng),難免有些傷感。 在布市,有一個較著名的探戈表演劇場,即波特諾探戈劇場(Tango Porte?o),這里是欣賞阿根廷國粹探戈舞和品嘗美食的絕佳場所。旅行團都會將游人帶到這里來觀看探戈表演。 劇場的座位不是按照演出場所排列的(即座位都面向舞臺),而是按照就餐的形式排列的。長條桌縱向對著舞臺,觀眾面面相對,看舞臺演出時,要扭頭。 進入劇場,桌子上的酒具、刀叉已擺好。服務生著西裝背心,戴領結,按西餐的順序上菜。此時舞臺幕布閉合,有一位暖場的演員做著簡單的喜劇表演。當主菜上完后,幕布拉開,演出正式開始。 有傳統(tǒng)的雙人探戈。也有經改編的,加入更多故事內容的,類似于舞臺劇的探戈集體舞,舞者表情輕松,動作詼諧。 我很想看街頭探戈,但由于跟團游,沒有更多的時間在街頭閑逛,也沒有看到街頭探戈。<br> 對阿根廷人來說,生活不能沒有足球與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