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遙遠的西南邊陲,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古道,穿越了崇山峻嶺,連接了中原與邊疆,見證了中華民族文明進步發(fā)展的歷史進程,書寫了無數(shù)馬幫少數(shù)民族的艱辛與苦難,這便是茶馬古道。這條古道,不僅是一條商貿(mào)之路,更是一條文化交流的紐帶,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深邃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云南行中的昆明、大理古城、喜州古鎮(zhèn)、雙廊古鎮(zhèn)、沙溪古鎮(zhèn)、麗江古城、香格里拉、騰沖、和順古鎮(zhèn)等,都曾經(jīng)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p><p class="ql-block"> 談到茶馬古道,讓我想起小時候看過的一部電影《三間鈴響馬幫來》,1954年上映。影片講述了解放初期云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社會生治狀態(tài),圍繞新中國“政府的馬幫”為解決邊遠地區(qū)人民生活物資,與國民黨敵特作斗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如今,茶馬古道上的驛站,仿佛還有他們的身影和馬蹄聲,他們的汗水和腳步聲,他們的吆喝和交流聲,昔日的茶馬古道與馬幫,成為目前旅游最靚麗的風景線之一。</p> <p class="ql-block"> 茶馬古道在漢代至魏晉時期,蜀地商人與西南部落通過“牦牛道”交換茶葉與其他物資,逐步形成早期商貿(mào)路線的雛形。唐代茶飲習俗傳入藏區(qū),茶葉需求增加,茶馬互市,古道正式成形。</p> <p class="ql-block"> 茶馬古道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不可名狀的一段傳奇,云南、貴州、四川、西藏…… 祖國的山山水水,東西南北,幾乎與絲綢之路一起,濃筆重墨,細膩刻畫出茶馬古道無數(shù)歷史人物與傳奇故事,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經(jīng)典記載。</p><p class="ql-block"> 在茶馬古道上,每一處風景都充滿了浪漫傳奇和經(jīng)典故事。那灰瓦屋頂、紅墻屋身的麗江納西族;用干草黃泥搭成的墻門,白墻青磚建筑,透露出一種古樸與寧靜沙溪古鎮(zhèn);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白族大理國…… 馬幫是那個年代云南經(jīng)濟發(fā)展、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p><p class="ql-block"> 自然的景觀,古老的茶道,樸實的商貿(mào),有滋有味的民間交流,相映成趣,相助成風,相對成交,共同構(gòu)成茶馬古道古老獨特的文化景致和人文風貌。</p> <p class="ql-block"> 踏上茶馬古道,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馬幫盛行的年代。古道兩旁,郁郁蔥蔥的樹林里嘰嘰喳喳的鳥嗚聲,蜿蜒起伏的山間溪水潺潺的流水聲,伴隨著茶馬古道上馬蹄的嘚嘚噠噠的聲音,構(gòu)成了一曲悠揚的樂章。馬幫們牽著馱茶葉的馬匹,行走在崎嶇不平的山道上,他們的臉上寫滿了滄桑與艱辛,用雙腳和血汗,開辟出一條通往外界的道路,將中原的茶葉帶到了邊疆,也將邊疆的特產(chǎn)帶回了中原。</p><p class="ql-block"> 導游告訴我們:沙溪古鎮(zhèn)是茶馬古道中最重要的驛站,因為這里是進入高原的前站,東西南北方向的中間站。當年馬幫們騎著滇馬,馱著笨重的物資,沿著崎嶇山路,穿越叢山峻嶺,歷經(jīng)千辛萬苦,為討生計奔波、為求充實勞碌。馬幫行走在古道上,短程一年半載,長則兩三年間。不僅面對自然的挑戰(zhàn),還要防范盜匪的侵擾。然而,他們從未放棄,用智慧和勇氣,書寫著茶馬古道的傳奇。</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溪古鎮(zhèn)</span>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茶馬古道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古集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span>是目前我國唯一基本沒有商業(yè)化,原始原貌原汁原味的茶馬古道驛站。圖片中的東寨門,始建于明代,1856年整修。1921年匪患受損,1925年按照原樣修復,至今也有100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 沙溪古鎮(zhèn)最著名的四大景點:興教寺、玉津橋、寺登街和歐陽大院?,它們分別代表了古鎮(zhèn)的宗教文化、建筑藝術(shù)、商業(yè)歷史和民居風貌。</p><p class="ql-block"> 興教寺?始建于明代(1415年),是滇藏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佛教寺院,保存有20余幅明代壁畫,建筑融合漢白風格,三進院落布局。</p> <p class="ql-block"> 寺登街?,茶馬古道現(xiàn)存唯一古集市,紅砂石板路面兩側(cè)保留明清商鋪,可體驗手工藝品、茶葉等當?shù)靥厣?lt;/p> <p class="ql-block"> 標志性石拱橋 — 玉津橋,結(jié)構(gòu)堅固且風景如畫,是古鎮(zhèn)交通與歷史的雙重見證。</p> <p class="ql-block"> 玉津橋?,明代而建,最初為木橋結(jié)構(gòu),1639年 徐霞客曾記載此橋“沙溪之水流其東,有木梁東西駕其上,甚長”。當時木橋多次被洪水沖毀,給兩岸交通造成困難?。清代乾隆年間?,改建為石板橋,趙州師荔扉先生在橋上題聯(lián)“石可成梁,從今不唱公無渡;津真是玉,到此方知水有源“?!坝窠驑颉敝纱舜_立?。</p><p class="ql-block"> 玉津橋不僅是交通要道,更承載著沙溪古鎮(zhèn)厚重的歷史文化,是 茶馬古道 上的重要遺跡。</p> <p class="ql-block"> 古戲臺?,位于四方街核心區(qū),與興教寺相對,曾是馬幫商旅的文化娛樂中心,現(xiàn)為古鎮(zhèn)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 拾掇拾掇茶馬古道之說</p> <p class="ql-block"> 茶馬古道之說一:首先應該談談茶,茶是茶馬古道的第一要素。關(guān)于茶的原產(chǎn)地,有很多的說法,但深藏在云南群山中,那些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古茶樹群,可以確定,云南是茶葉最古老的故鄉(xiāng)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用貝葉記載的傣族典籍《貝葉經(jīng)》中,就有茶葉種植飲用的記載。</p><p class="ql-block"> 一個地方產(chǎn)茶,一個地方需要茶,自然就產(chǎn)生一種貿(mào)易。在云南,馬幫就負責將茶葉,運往遙遠的西域。從云南到西藏,馬幫一般要走180天,甚至更長時間。在運輸途中,有的茶葉發(fā)酵結(jié)成塊,產(chǎn)生霉變。由于運輸路途遙遠,不忍心丟掉,于是就有了普洱茶特殊工藝和傳說。</p> <p class="ql-block"> 茶葉和茶文化是從中國傳入西方的第一物種,馬幫在運輸茶、鹽、糧食的古道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茶葉從一地傳到一地,從一個國家傳到另一個國家。馬幫穿山越嶺,將馬背上的貨物運往各地,“茶馬古道”也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茶馬古道之說二:就是說說馬吧!滇馬 ?,又稱矮腳馬 ,是云南 特有的一種馬種。滇馬的特征是穩(wěn)健且耐力強,特別適合在山路和險路上行走?,是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運輸工具。</p><p class="ql-block"> 滇馬不僅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經(jīng)濟和文化價值,而且通人性、知天理、有其獨特的魅力和神奇的傳說。馬有前悔,人有后悔,馬的耳朵能聽見百公里以外發(fā)生的事。養(yǎng)馬三年知馬性,那些趕馬人對于馬的性格摸透了,這就是馬幫文化。</p><p class="ql-block"> 曾經(jīng)有位馬鍋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們有一次從云南運一批茶葉,翻一座山,眼看就快要到永平壩子,可領(lǐng)頭的滇馬不走了。他拿出鞭子打,滇馬流了眼淚,鍋頭說:“再不走就進不了城”??纯瓷缴?,天上,沒什么事嘛。他使勁趕,突然滇馬飛奔向前,但隊伍剛到山箐里,山上洪水嘩啦啦涌下來,最終只有領(lǐng)頭的滇馬和他逃了出來。</p> <p class="ql-block"> 茶馬古道之說三:應該是馬幫了。一支傳統(tǒng)的馬幫一般由大鍋頭、二鍋頭、管事和若干趕馬人組成。馬鍋頭是一支馬幫隊伍里的絕對權(quán)威人物,熟悉馬幫里的一切大小業(yè)務。大到攬取貨源、催收腳錢、分配收入、應對沿途關(guān)卡和應對天災盜匪,小至割皮條、換馬掌等,無一不精??梢赃@么說,馬鍋頭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決定著這支馬幫能夠走多遠的路,甚至是生死存亡,茶馬古道是馬幫人用生命走出來的一條艱辛之路。</p> <p class="ql-block"> 沙溪古鎮(zhèn)是一個充滿傳奇富有魅力而又不失優(yōu)雅浪漫氣息的古鎮(zhèn),我們漫游云南近十個古城古鎮(zhèn),最古老最淡雅最清純最難忘的地方就是“沙溪古鎮(zhèn)”。這里沒有大理古城的帝王亭樓,沒有麗江古城的繁華熱鬧,沒有香格里拉的藏族文化,沒有雪山江河的壯觀澎拜。依然如故的古樸風格,古韻悠長,仿佛一幅流動的古畫卷,訴說著千年的古老風華,絕世前緣,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1950年的沙溪糧食管理所,旁邊的雷鋒木刻畫像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計劃生育”年代的口號淡淡的顯現(xiàn)于墻上,“中國要富強,民族要興旺,人口要控制?!?lt;/p> <p class="ql-block"> 商鋪標志牌掛滿墻上,告知游客街道的鋪店及店鋪的經(jīng)營情況。這在沙溪古鎮(zhèn)不算多,但挺有特色和趣味。這里還是游客必來打卡的網(wǎng)紅景點,中外旅客往來的頻繁之地。細心的朋友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有些標志牌寫著外文,因為這里的老外真的挺多。</p> <p class="ql-block"> 老外游客成群結(jié)隊,游玩時很輕松瀟灑,愜意休閑。</p> <p class="ql-block"> 當然,我們這群老頭老太,也是老當益壯,老而彌堅?,老驥伏櫪,返老還童哦!</p>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來,渡江是馬幫在茶馬古道上最困難的行程,很多人和馬在過江時喪命。但只要走上馬幫路,就等于立了軍令狀,是死是活,是掙錢發(fā)財還是血本無歸,全靠馬幫的運氣和能耐。</p><p class="ql-block"> 茶馬古道上,一支又一支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馬幫隊伍,不畏艱辛、敢走敢闖的精神,使他們改變了當時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順天守時安于天命的觀念,變成敢于嘗試,敢于挑戰(zhàn),敢于面對,敢于擔當?shù)挠率亢烷_拓者!</p> <p class="ql-block"> 當你沿著千年茶馬古道走進麗江,走進這個神秘靈秀的古納西王國,你會深深地體會到天地之中,山水之間那神秘的緣份,三江并流神奇的景致,高原雪山神圣的威嚴……</p> <p class="ql-block"> 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在云南省境內(nèi)自北向南平行奔流,圍繞橫斷山脈,<span style="font-size:18px;">緊束于狹窄地帶,</span>穿過高黎貢山、云嶺、怒山、雪山山脈等,構(gòu)成世界上“四山并列、三江并流”奇特的自然景觀。</p> <p class="ql-block"> 虎跳峽,江水滔滔,洶涌澎湃,以險而名,其夾岸連山上至今還保留著一條很長的茶馬古道。</p> <p class="ql-block"> 一只老虎要跳過驚濤駭浪的江水,河流太寬,它無法一下子跳過去。老虎觀望一下,發(fā)現(xiàn)河流中間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就鼓足勇氣一躍跳到石頭上,再從石頭上跳到了對面的岸上,后來人們就把這里叫做“虎跳峽”。</p> <p class="ql-block"> 虎跳峽最霸氣的一句,當屬清代詩人孫髯翁所寫的: “一線中分天作塹,兩山夾斗石為門?!?這句詩展現(xiàn)了峽谷劈開天地,巨石對峙如門的磅礴氣勢,精準概括了虎跳峽最震撼的 —— 玉龍雪山與哈巴雪山如被天斧劈開,江岸對峙的巨石形成天門般的險峻奇觀。</p> <p class="ql-block"> 站在虎跳峽的高山上,心情忽然變得澎湃,仿佛整個大自然都在對你怒吼。眼前震撼人心的景象,那洶涌的金沙江,猶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下,咆哮著撞擊峽谷的巖石,水花四濺,聲響刺耳,仿佛連空氣都在顫抖。</p><p class="ql-block"> 虎跳金沙,峽路相逢!</p> <p class="ql-block"> 賀龍橋,紅軍長征時期,1936年,紅二、六軍團在賀龍和肖克的率領(lǐng)下,經(jīng)過奔子欄鎮(zhèn),將紅色革命的火種帶到了德欽。為了紀念這一歷史事件,1959年在金沙江上修建了賀龍橋?。這座橋全長108米,寬5.6米,是當時迪慶境內(nèi)橫跨金沙江的第一座跨江大橋?。</p><p class="ql-block"> 向革命老前輩致敬!</p> <p class="ql-block"> 紅二軍團成立于1930年7月7日,由湘鄂西地區(qū)的紅四軍和紅六軍合編而成,總指揮是賀龍,政委是周逸群。紅六軍團成立于1933年8月12日,由湘贛地區(qū)的紅八軍、紅十六軍、紅十八軍合編而成。1934年,任弼時、蕭克、王震三人組成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任弼時任軍政委員會主席,蕭克任紅六軍團軍團長,王震任紅六軍團政治委員。</p><p class="ql-block"> 1935年,賀龍指揮紅二軍團與任弼時、蕭克、王震等人共同組建了紅二、六軍團。這支隊伍在他的帶領(lǐng)下,不斷發(fā)展壯大,紀律嚴明,戰(zhàn)斗力強。他們在湘鄂邊多次與敵人作戰(zhàn),取得了勝利,牽制了大量敵人,為中央紅軍的長征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p> <p class="ql-block"> 賀龍橋是賀龍曾祖父首倡修建的,它是一座由石墩、木梁、騎廊組成的風雨橋。1940年5月被洪水沖垮,1950年10月重修,1953年正式命名為“賀龍橋”。如今,雖然橋面已不復存在,但橋墩、H型橋塔、鋼索和鋼架等主體結(jié)構(gòu)依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 被譽為“小布達拉宮”的松贊林寺,集宗教、建筑與文化于一體,成為香格里拉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1681年竣工,寺廟最初由五世達賴賜名“噶丹·松贊林寺”,其中“噶丹”取自宗喀巴所建之噶丹寺,“松贊”指天界三神帝釋、猛利和婁宿游所,“林”即“寺”。</p><p class="ql-block"> 游覽“松贊林寺”是旅游達人張云江建議增加的景點,并講述了紅軍時期賀龍來松贊林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香格里拉噶丹·松贊林寺的歷史上,閃爍著支援紅軍北上抗日的光輝一頁。</span></p> <p class="ql-block"> 1936年4月25日,紅二方面軍的前紅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等同志率領(lǐng)下進入香格里拉,開始了籌糧休整,做繼續(xù)北上的準備工作。</p><p class="ql-block"> 紅軍宣傳 “優(yōu)待少數(shù)民族,不在藏民地區(qū)打土豪劣紳,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紅軍是番民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 1936年4月29日,噶丹·松贊林寺聘請夏那古哇為該寺代表慰問賀龍同志并趕著牛羊,背著青稞酒、酥油進城慰問紅軍。第二天,賀龍和軍團首長、隨行人員代表前往松贊林寺,贈送經(jīng)綢錦幛,紅綢上書:興盛番族,還贈送了一對精美的大瓷花瓶。</p><p class="ql-block"> 松贊林寺打開糧倉,把2000多斗青稞背出寺外售給紅軍。在松贊林寺主動支援紅軍的影響下,其他僧俗大戶把囤藏的食鹽、紅糖、糧食等售給紅軍。兩天內(nèi)紅軍共籌集到5萬多公斤的糧食,成為載入史冊的軍民團結(jié)典范。</p> <p class="ql-block"> 普達措國家公園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鎮(zhèn)紅坡村,屬于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中西部,海拔范圍從2347米至4670米,覆蓋高山湖泊、原始森林、草甸濕地等多樣生態(tài)系統(tǒng)。??</p> <p class="ql-block"> 我們來的時候并不是普達措森林公園最好的季節(jié),但依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擁有令人驚嘆的自然風光,</span>蘊藏著云南最迷人的高原景致。</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普達措在藏語中意為“舟湖”,藏傳佛教文獻記載其為天然顯現(xiàn)的普達勝境,塵世之外不可替代的綠野仙蹤?,</span>廣袤無垠的彌里塘亞高山牧場,高山湖泊宛如碧玉,清晰地映照著雪山的壯麗身姿,森林深處,盡顯寧靜與和諧,<span style="font-size:18px;">承載厚重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和豐富的自然資源。</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橫斷山脈的褶皺深處,普達措國家公園以3500米的海拔,將原始森林、高山草甸與碧藍湖泊編織成一幅“人間凈土”的畫卷。這里是中國大陸首個國家公園,屬都湖的環(huán)湖棧道如一條絲帶,串聯(lián)起云杉冷杉的呼吸、松鼠與牦牛的足跡,以及雪山倒影的詩意。踏上這條徒步路線,每一步都踩在生態(tài)保護的脈搏上,每一次呼吸都浸透著高原的純凈。</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五、六月,高山杜鵑沿湖綻放,淺粉與絳紫的花瓣飄落湖面,與湖中游弋的裂腹魚構(gòu)成“杜鵑醉魚”奇觀。</p><p class="ql-block"> 高山草甸漫游,與牦牛共舞的自由之地</p> <p class="ql-block"> 騰沖,必打卡之地,在祖國的西南邊陲綻放著它的獨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騰沖市是云南省保山市下轄的縣級市,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與緬甸接壤,以火山地熱、歷史文化和生態(tài)資源聞名?,西南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和邊境開放城市。</p><p class="ql-block"> 騰沖最精辟的三句話:疊水河瀑布,山水之間,氣勢磅礴;騰沖美食,酸辣鮮香,回味無窮;茶馬古道,穿越時空,感受歷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在云南騰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的智慧結(jié)晶相映成趣,這里的每一處景色都充滿著生命力和活力,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 和順古鎮(zhèn)依山傍水而建,古樸寧靜的青石板路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淡季時的靜謐古樸,是喧囂城市中的一抹清流。藍藍的天上白云飄,云卷云舒,讓心醉神迷。<span style="font-size:18px;">淳樸民風與山水美景,“詩和遠方”在騰沖找到了答案 —— 落日、溫泉、森林、湖泊,各種小吃、應有盡有,美味佳肴,獨特可口,</span>慢生活的節(jié)奏,在這里被詮釋得淋漓盡致。</p> <p class="ql-block"> “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是兒時聽的故事,感覺特別可笑??在和順古鎮(zhèn)又一次聽到這故事。</p><p class="ql-block"> 明朝時期,和順人寸玉在朝廷做官后回到家鄉(xiāng),組織各方賢達士紳捐款修建了雙虹橋。工程竣工后還剩下一些銀兩,寸玉與幾個主事人商定將這些銀子埋在橋頭石碑下,并刻下“橋倒碑修,碑倒自修”的字樣,以示如果橋倒塌了可以用這些銀子修橋,如果石碑倒塌則需后人自行籌款修橋?。</p><p class="ql-block"> 導游說:不到百年碑下的金銀珠寶就被盜走,而幾百年至今橋和碑都沒有倒。</p> <p class="ql-block"> “石鼓鎮(zhèn)望夫石”又一當?shù)夭桉R古道的傳說。“有女莫嫁和順郎,才當新娘便成霜。異國黃土埋骨肉,門口巷子立牌坊”。600多年前一代代的和順男人,跟著馬幫在外奔波,為了家里守望的老婆,洗衣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便修建了洗衣亭。年關(guān)近了,背井離鄉(xiāng)的男人歸來,洗衣亭就成了女人守望親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如今具有獨特馬幫文化的和順古鎮(zhèn),依然保留著當年的洗衣亭。</p> <p class="ql-block"> 和順古鎮(zhèn),“洗衣亭”的故事很多……</p><p class="ql-block"> 茶馬古道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被稱為“茶背子”,是川藏茶馬古道的背夫。自古以來,從雅安出發(fā)的藏茶,到達藏區(qū)的康定,一路翻山越嶺,騾馬難行,只能依靠人工背著茶葉運輸。這艱難之路,走上一趟最少需要半個多月,而這些茶背子的后背,是兩三百斤的分量,腳下卻是僅容一人的小路,一不留神就會跌入萬丈深淵。</p> <p class="ql-block"> 趕馬的男人上路了,女人們卻在長久的等候中,祈禱著丈夫平安歸來。然而有些沒能回來的趕馬人,女人們就立了貞節(jié)牌坊,她們年年月月在同一個地方苦苦等待,封閉著自己的生活,也封鎖著自己的心靈。有的人最終把自己站成了石頭的牌坊,于是很多地方就有了望夫石之類的傳說,并成為茶馬古道文化中沒有契約的承諾和奉獻。</p> <p class="ql-block"> 粉墻黛瓦的古民居與潺潺小河相映成趣,垂柳依依與小船相依增添柔美風情。</p><p class="ql-block"> 到騰沖必打卡的三個地方:和順古鎮(zhèn)、熱海溫泉、中國遠征軍紀念館和國殤墓園。</p> <p class="ql-block"> “中國遠征軍紀念碑”是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緬甸抗擊日本侵略者而犧牲的中國遠征軍將士所建。主紀念碑位于緬甸密支那,碑體總高約17米,占地184平方米,正面朝向祖國方向,上面鐫刻著“中國遠征軍紀念碑”八個大字,2023年6月10日竣工開放。</p> <p class="ql-block">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入緬對日作戰(zhàn)部隊,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zhàn)區(qū)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指揮第5、第6、第66軍組成,打破日軍對中國的外交孤立,保障國際援華通道,牽制日軍東南亞兵力。</p><p class="ql-block"> 同古保衛(wèi)戰(zhàn)?:第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堅守12天,以傷亡2500人代價殲滅日軍5000余人,后因英軍擅自撤退被迫突圍。1942年5月18日,戴安瀾在郎科地區(qū)指揮突圍戰(zhàn)斗時負重傷,5月26日在緬北茅邦村殉國。</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寫詩歌《海鷗將軍千古》紀念戴安瀾偉大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騰沖戰(zhàn)役為抗日戰(zhàn)爭時期滇西緬北戰(zhàn)役之一,地點是中國云南騰沖,從1944年5月11日遠征軍二十集團軍強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騰沖城,歷時127天。騰沖是抗日戰(zhàn)爭以來國民黨軍收復的第一個有日軍駐守的縣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熱海景區(qū)、地質(zhì)公園熱氣騰騰的溫泉如仙境般云霧繚繞,讓人沉醉其中。</p><p class="ql-block"> 大滾鍋晝夜翻滾沸騰的水溫高達96℃,蔚為壯觀,令人嘆為觀止!</p><p class="ql-block"> 騰沖熱海景區(qū)所在區(qū)域?qū)儆诟呃柝暽轿鱾?cè)的火山地熱帶?,以地熱景觀為核心,包括大滾鍋、珍珠泉、蛤蟆嘴等著名景點,其地質(zhì)特征與高黎貢山的板塊活動密切相關(guān)。</p><p class="ql-block"> 景區(qū)內(nèi)的山體多為火山巖構(gòu)成,有騰沖新生代死火山群及180余處溫泉群,表面覆蓋著因長期高溫作用形成的硫磺沉積物和奇特的地熱現(xiàn)象(如間歇性噴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又是美女記者胡瑩給我們照的“熱海大鍋”開心團隊合影。第一次見到這么大的“熱?!?,可以煮雞蛋和土豆,當然,我們也都賞試了一下,超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茶馬古道的艱險可謂“難于上青天的蜀道”,但在艱險程度上無法與茶馬古道相提并論。詩人李白所說的蜀道基本是在海拔一千至三千米之間,而茶馬古道則一直延伸在海拔三千至五千米的廣大區(qū)域內(nèi)。按照很多傳說的描述,這條叫做茶馬古道的神秘之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況最險峻的古道。</p> <p class="ql-block"> 云南行拾掇拾掇:</p><p class="ql-block"> 昆明石林景區(qū)太壯觀了,感覺穿越到外星,踏上了月球。昆明老街韻味濃郁,紙片樓、特色小吃更為迷人。</p><p class="ql-block"> 大理古城愜意舒適,漫步在洱海邊心曠神怡。喜洲古鎮(zhèn)的小火車休閑自在如癡如夢,雙廊古鎮(zhèn)在太陽宮喝咖啡曬太陽賞心悅目,崇圣寺三塔厚重的歷史感魅力無限。</p><p class="ql-block"> 玉龍雪山長長的索道,白茫茫的雪世界,藍月谷風景如畫,云杉坪可以騎馬,束河古鎮(zhèn)比麗江古城安靜,適合慢慢逛,麗江古城的夜晚花如海歌如潮……</p><p class="ql-block"> 瀘沽湖的藍天白云青山綠水,蒗放碼頭豬槽船,走婚橋浪漫的故事說不完,格姆女神山神圣傳奇,情人灘拍照美不勝收,里格半島讓人流連忘返,女兒國里老祖母說了算。</p><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有美麗的普達措公園,壯觀的虎跳峽,神秘的獨克宗古城,絕美的梅里雪山日照金山,神奇的白水臺,雄偉的松贊林寺……</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感謝親愛的兄弟姐妹??感謝美女記者胡瑩??</p><p class="ql-block"> 感謝安徽省順達國旅汪倩經(jīng)理的精心安排??????????????????</p><p class="ql-block"> 大家相伴而行!相聚而樂!非常幸運,非常溫馨,非常難忘!</p> <p class="ql-block"> 云南行及 “茶馬古道”的故事,到這也該告一段落了。在外面的世界中,人們?nèi)プx萬卷書,而茶馬古道的馬幫卻是走萬里路,了解外面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馬幫作為一千多年茶馬古道的主角,走南闖北,經(jīng)歷千辛萬苦,將茶傳承到不同國度的地方,不同種類的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群,成就了歷史的神秘傳奇、輝煌故事,燦爛文化。如今,隨著大多數(shù)趕馬人的離去,這段歷史將漸漸淡出,但茶馬古道的歷史與文化永遠印刻在那“山間鈴響馬幫來”的史冊中。重拾歷史,追覓古道,讓年輕的一代,永遠銘記前人的足跡,歷史的傳承吧!</p> <p class="ql-block"> 如今,茶馬古道已經(jīng)成為了一條著名的旅游線路,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訪。人們騎著馬匹,行走在古道上,感受著那份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深邃。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欣賞到壯麗的自然風光,領(lǐng)略到馬幫后代們的勤勞與樸實,</p><p class="ql-block"> 茶馬古道,這條見證了無數(shù)歷史變遷的古道,如今依然煥發(fā)著勃勃生機。它不僅是我國西南民族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走廊,更是中華民族團結(jié)與奮斗的象征。讓我們銘記這段歷史,傳承這份文化,讓茶馬古道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