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三天(6月10日)早上5點又出發(fā)了,開車一個小時到神山腳下的一家茶餐廳用早餐,點了一份炒牛肉粿條加一杯咖啡,用餐后來到神山景區(qū),這里是爬山的好去處,海拔高4千余米,東馬最高山,都要提前半年預(yù)約登記爬神山,我們比較特殊,帶上申請好的入門卡,汽車可以開到山上,今天是要尋找神山三大寶鳥,懷特氏捕蛛鳥,灰胸咬鵑,綠闊嘴這三寶,既然能成為寶,就不那么容易找到的,試一下運氣了。去神山公園的途中經(jīng)過一個叫昆打山的公路邊的枯樹上發(fā)現(xiàn)一對白額小隼公母帶著一對孩子喂食學(xué)飛,拍鳥人任何機會都不放棄,趕緊裝機拍攝,鳥兒在學(xué)飛喂食,這個拍攝機會很好。上了神山,一派風(fēng)光無限,大自然中的大山脈很有靈氣,不愧是神山,很廣很高很有看頭,算得上神山這個稱號,我們在遊神山中覓鳥,拍鳥,爬山雖累,樂在當(dāng)下,今天拍到的鳥,神山特有的懷特氏捕蛛鳥就在一棵樹花上吮蜜,久久不離去,為我們提供了多次拍攝機會,灰胸咬鵑也拍到了,就是綠油油的綠闊嘴鳥未見蹤影,留點遺憾,補上紅彤彤的特氏太陽鳥吧。天色已晚,依依不舍地離開神山這片熱帶雨林,這時大家才感覺到肚子空空,就近在神山茶餐廳用晚餐,豐盛的晚餐和神山晚景消除了今天爬山的疲勞,繼續(xù)趕路去酒店。</p> <p class="ql-block">神山腳下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神山景區(qū)熱帶雨林</p> <p class="ql-block">灰胸咬鵑(juān) (英文名:Whitehead's Trogon,學(xué)名:Harpactes whiteheadi),是咬鵑目咬鵑科咬鵑屬的小型攀禽,主要分布在婆羅洲的北部山區(qū)。雄鳥頭部、頸背及下體呈鮮艷的紅色,喉部黑色,胸部灰色,上體為淡富麗的棕色;雌鳥相似,但以橙褐色取代紅色。此鳥種以英國探險家John 白頭刺鶯命名。</p> <p class="ql-block">雌鳥,以橙褐色取代紅色</p> <p class="ql-block">懷氏捕蛛鳥 (英文名:Whitehead's Spiderhunter,學(xué)名:Arachnothera juliae),是雀形目太陽鳥科捕蛛鳥屬的獨特鳥類,僅分布于婆羅洲北中部的山地森林中。其顯著特征為鮮明的白色條紋覆蓋全身,黃色臀部和上尾覆羽,使它在同類中極為醒目。該物種在當(dāng)?shù)爻R姟?lt;/p> <p class="ql-block">婆羅洲捕蛛鳥 (英文名:Bornean Spiderhunter,學(xué)名:Arachnothera everetti),是雀形目太陽鳥科捕蛛鳥屬的鳥類。其科學(xué)名稱紀念了英國殖民地管理者兼動物收藏家Alfred Hart Everett。婆羅洲捕蛛鳥主要分布在婆羅洲的低地和亞高山森林及邊緣地帶。</p> <p class="ql-block">黑脅(xié)啄花鳥 (英文名:Black-sided Flowerpecker,學(xué)名:Dicaeum monticolum),是雀形目啄花鳥科啄花鳥屬的鳥類。特有于婆羅洲的高山森林,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qū)。雄鳥擁有閃亮的藍黑色背部和醒目的紅色喉部,雌鳥則呈現(xiàn)橄欖綠色上身和灰白色下身,兩者均具獨特的羽色模式。</p> <p class="ql-block">雌鳥,呈現(xiàn)橄欖綠色上身和灰白色下身。</p> <p class="ql-block">黃腹花蜜鳥 (英文名:Ornate Sunbird,學(xué)名:Cinnyris ornatus),是雀形目太陽鳥科雙領(lǐng)花蜜鳥屬的鳥類。常以小群體出現(xiàn),雄鳥偶爾會互相追逐,頻繁訪問林園、沿海灌叢及紅樹林。</p> <p class="ql-block">白額小隼(sǔn) (英文名:White-fronted Falconet,學(xué)名:Microhierax latifrons),是隼形目隼科小隼屬的鳥類。小型的猛禽,體型小巧,長度僅14-17厘米,體重介于35-65克之間,是小隼屬中最小的種類。雄鳥頭部前方呈白色,雌鳥則為紅褐色,這一特征顯著區(qū)別于其他同類。主要分布在婆羅洲東北部的Sabah和Kalimantan遠北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灰喉山椒鳥 (英文名:Grey-chinned Minivet,學(xué)名:Pericrocotus solaris),是雀形目鵑鵙科山椒鳥屬的鳥類。俗名: 十字鳥,雄鳥頭部和背部呈暗灰色,具亮橙色腹部和逗號狀翼斑,雌鳥上部顏色較淡,橙色部位為黃色。分布于喜馬拉雅山脈至中國東部、臺灣、東南亞等地。留鳥,常見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區(qū)森林。</p> <p class="ql-block">雌鳥,上部顏色較淡,橙色部位為黃色。</p> <p class="ql-block">黑冠繡眼鳥 (英文名:Black-capped White-eye,學(xué)名:Zosterops atricapilla),是雀形目繡眼鳥科繡眼鳥屬的小型鳥類。常見于遠東地區(qū)的印尼蘇門答臘島山區(qū)和婆羅洲的山林中。</p> <p class="ql-block">特氏太陽鳥 (英文名:Temminck's Sunbird,學(xué)名:Aethopyga temminckii),是雀形目太陽鳥科太陽鳥屬的鳥類。雌鳥約10厘米。雄鳥主要為耀眼的猩紅色,雌鳥則為平淡的橄欖綠色。分布于馬來半島山區(qū)、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的熱帶濕潤山地森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