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是法國阿爾薩斯(Alsace)地區(qū)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也是歐洲中世紀建筑的杰作。它以其獨特的粉紅色砂巖外觀、精美的雕刻和驚人的天文鐘聞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其始建于1015年,最初為羅馬式風格,后于12-15世紀改建為哥特式。</p><p class="ql-block">單塔設計:原本計劃建雙塔,但因資金不足只完成了一座,反而成為其標志性特征。 </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1439年尖塔完工,高度達142米,使其在1647-1874年間成為世界最高建筑(現為世界第六高教堂)。 </p> <p class="ql-block">精美雕刻:西立面有數以千計的圣經人物雕像,尤其是“最后的審判”浮雕和“愚貞女與聰明童女”雕塑群。 </p> <p class="ql-block">維克多·雨果稱其為“巨大而精致的奇跡”。 </p> <p class="ql-block">法國與德國的文化交融:斯特拉斯堡歷史上多次在德法之間易手,因此教堂融合了兩種文化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粉紅色砂巖:因石材中含鐵元素,教堂呈現獨特的玫瑰色調,隨光線變化而不同。</p> <p class="ql-block">登頂(平臺高66米):可俯瞰斯特拉斯堡全景,需爬332級臺階。</p> <p class="ql-block">狗王</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是歐洲最古老的圣誕市場(1570年)所在地,大教堂廣場是核心區(qū)域。 </p> <p class="ql-block">Maison Kammerzell(卡梅澤爾府?。┦撬固乩贡ぷ钪奈乃噺团d時期民宅,也是全市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世俗建筑之一,坐落在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廣場的西側,是游客爭相拍照留念的熱點地標。</p> <p class="ql-block">卡梅澤爾府邸是斯特拉斯堡歷史與建筑藝術的完美結合。它不僅是一幢宏偉的中世紀宅邸,更是一座“活著的博物館”,融合了餐飲、歷史、藝術和阿爾薩斯文化于一體。</p> <p class="ql-block">天文鐘(Horloge Astronomique): 建于16世紀,后由瑞士數學家改進(19世紀)。每天中午12:30會有“使徒游行”機械表演,12位使徒依次經過基督像。可顯示日歷、星座、日月運行等天文信息。</p> <p class="ql-block">圖片來源網絡</p><p class="ql-block">我們去時是周日,正是大型彌撒現場,天文鐘不對外開放,遺憾啊,只能下次再去看咯。</p> <p class="ql-block">彩繪玻璃窗:最古老的可追溯至12世紀,描繪圣經故事和圣徒生平。</p> <p class="ql-block">管風琴:由André Silbermann(18世紀著名管風琴制造師)打造,至今仍在使用。 </p> <p class="ql-block">大型彌撒現場</p> <p class="ql-block">教堂后側面依然壯觀雄偉</p> <p class="ql-block">1988年,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所在的“斯特拉斯堡老城”被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 </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的考古博物院(Musée Archéologique)是位于法國下萊茵省斯特拉斯堡的一座專門展示當地史前至中世紀文物的博物館。</p><p class="ql-block">館藏范圍:從舊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到羅馬時代、法蘭克王國時期,一直到中世紀文物。展品包括陶器、墓葬出土物、金屬器具、雕塑、和建筑構件等。</p><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美術館(Musée des Beaux?Arts de Strasbourg)位于優(yōu)雅的羅翰宮(Palais Rohan)一樓,是斯特拉斯堡城市美術收藏的重要一環(huán),展現歐洲繪畫史從中世紀至1870年前的重要篇章 。</p><p class="ql-block">鎮(zhèn)館之寶:《La?Belle Strasbourgeoise》 — 尼古拉·德·拉吉利耶于1703年創(chuàng)作,這幅描繪身著傳統阿爾薩斯服飾、手持小狗的肖像,是美術館乃至斯特拉斯堡的代表作品之一 。</p><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Décoratifs)位于輝煌的羅翰宮(Palais?Rohan)一樓,館藏亮點:</p><p class="ql-block"> ? 巴洛克、洛可可與帝政風格宮殿陳設:包括國王臥室、藏書室等豪華場景,體現18世紀貴族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 本地裝飾藝術:涵蓋1681年至1870年的家具、瓷器、時鐘與銀器。特別展出了傳奇的Hannong瓷器、Imlin與Kirstein銀器作品和歷史悠久的自動雞(astronomical clock rooster)——號稱世界最古老自動玩具 。</p><p class="ql-block"> ? 機械玩具展:博物館展示來自Tomi?Ungerer基金會的精美機械玩具 。</p><p class="ql-block"> 可配合參觀美術館和考古博物館,享受聯票優(yōu)惠,同處一座羅翰宮內。</p> <p class="ql-block">全票 €7.50,優(yōu)惠票 €3.50;18歲以下免費;強烈建議聯票參觀,一站盡覽宮殿文化。</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不僅是宗教圣地,更是哥特式建筑、天文學、雕刻藝術的巔峰之作。它的歷史、文化和美學價值使其成為阿爾薩斯乃至歐洲的必訪之地。</p> <p class="ql-block">在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塔頂俯瞰圣保羅教堂:</p><p class="ql-block">圣保羅教堂是斯特拉斯堡最具標志性的宗教建筑之一,擁有獨特的建筑風格與歷史背景,常常從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塔頂俯瞰視角中脫穎而出。</p><p class="ql-block"> ? 雙尖塔設計:高達 76 米,靈感源自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風格。</p><p class="ql-block"> ? 綠色大穹頂:與塔樓形成醒目的對比,是其最具辨識度的視覺符號。</p><p class="ql-block"> ? 紅色砂巖外墻:為阿爾薩斯地區(qū)常見的建筑材料,與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相呼應。</p><p class="ql-block"> ? 內部空間:寬敞而對稱,中央設有管風琴,燈光投射出濃厚的寧靜氛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細節(jié)之處</p> <p class="ql-block">圣母院博物館坐落于斯特拉斯堡大教堂腳下,這座博物館由中世紀創(chuàng)建的大教堂運營機構“?uvre Notre?Dame”的舊址改建而成,旨在展示上萊茵地區(qū)從11世紀至1681年間的宗教藝術和建筑遺產 。</p><p class="ql-block"> ? 雕塑與建筑碎片:保存了多件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原作,如“教會(église)”和“猶太會堂(Synagogue)”雕像,源于13世紀 。</p><p class="ql-block"> ? 彩色玻璃與銘文:展出Peter?Hemmel d’Andlau的中世紀玻璃窗,同時可見古堡建筑的鑲釘彩窗 。</p><p class="ql-block"> ? 建筑圖紙:館藏有Strasbourg大教堂建筑師如Erwin de Steinbach等人的施工圖,是歐洲珍稀收藏之一 。</p><p class="ql-block"> ? 繪畫作品:收藏涵蓋Conrad Witz、Hans Baldung Grien、Sebastian Stoskopff等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大師 。</p><p class="ql-block"> ? 紋章家具與掛毯:館內包括文藝復興風格的雕飾家具、早期掛毯及稀有宗教器皿 。</p> <p class="ql-block">登頂的臺階見證著歷史的脈絡</p> <p class="ql-block">1262年豪斯貝根戰(zhàn)役后,斯特拉斯堡市民逐漸增強了對主教(該市的前統治者)的權力。斯特拉斯堡晉升為自由帝國城市。市政權力的中心位于如今的古騰堡廣場。那里建造了幾座公共建筑:前市政廳(普法爾茨)、總理府和造幣廠(蒙茨)。如今克萊伯廣場上的芬尼塔(Pfennigturm)是市金庫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1548年,康拉德·莫蘭特從大教堂的平臺上繪制了一幅這座設防城市的圖紙。</p> <p class="ql-block">管窺圣多馬堂</p><p class="ql-block">圣多馬堂是斯特拉斯堡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也是阿爾薩斯地區(qū)唯一一座大型哥特式新教教堂。它不僅是一座宗教場所,也是一座音樂和歷史瑰寶。</p><p class="ql-block">?? 音樂傳統</p><p class="ql-block"> ? 圣多馬堂以其18世紀的 Silbermann 管風琴聞名;</p><p class="ql-block"> ?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曾于1778年在此彈奏并稱贊該管風琴“非凡之作”;</p><p class="ql-block"> ? 教堂定期舉行古典音樂會和風琴演奏,音響效果極佳。</p> <p class="ql-block">教堂后座</p> <p class="ql-block">在頂部平臺上仰視尖塔</p> <p class="ql-block">這座36米高的八角塔樓由一層樓和一層小樓組成。為了防風,塔樓80%的部分采用鏤空設計。塔尖的重量通過大型窗洞上方的拱頂轉移到八個塔壁上。八角塔頂為肋拱,其上方是塔尖的第一層。塔洞中懸掛著四口鐘。這些鐘并非通過來回擺動來鳴響,而是用錘子敲擊來報時。</p> <p class="ql-block">1439年: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是中世紀最高的大教堂。</p><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新立面的修建項目始于13世紀。當時,教堂仿照法國大教堂對稱立面的模式,計劃建造兩座塔樓,每座塔樓頂部均有尖頂(A)。15世紀,建筑大師烏爾里?!ゑT·恩辛根(Ulrich von Ensingen)和斯特拉斯堡市政府構思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旨在建造神圣羅馬帝國最高的大教堂。該目標于1439年得以實現。然而,第二座塔樓卻未能完工(B)。圖中可以看到已開工的四座階梯塔樓之一的平面圖。</p> <p class="ql-block">自17世紀起,斯特拉斯堡的中世紀城墻進行了現代化改造。1681年并入法國后,斯特拉斯堡成為旨在保護新邊界的綜合防御工事體系的一部分。工程師沃邦加固了城市的防御工事,并在斯特拉斯堡和萊茵河之間建造了一座堡壘(城堡)。德意志帝國吞并阿爾薩斯-洛林后,這些防御工事被摧毀。新城(1880年至1914年)位于市中心東北部,使斯特拉斯堡的面積擴大了兩倍。</p> <p class="ql-block">阿爾薩斯最大的升降輪子</p> <p class="ql-block">這些踏輪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后期。它們在大教堂的建造過程中被用作建筑材料的升降系統。踏輪連接在軸上,由兩個人(每個滾筒一人)驅動。這種巧妙的設計使得建筑材料能夠通過繩索和滑輪,通過每層樓特制的開口(眼孔)移動。</p> <p class="ql-block">時間測量</p><p class="ql-block">自14世紀以來,大教堂的平臺上就一直設有日晷和機械鐘。直到19世紀,守望者們使用放置在四個基本方位的日晷來設定機械鐘,并通過敲鐘報時。</p><p class="ql-block">這座鐘由Ungerer公司于1924年安裝和改造,它是由鐘表大師Jean-Baptiste Schwilgué于1843年制造的。此前不久,他更換了斯特拉斯堡大教堂著名天文鐘的機械裝置。</p> <p class="ql-block">15 世紀斯特拉斯堡一所房屋發(fā)生火災</p><p class="ql-block">燃燒的大教堂,1870 年炮擊</p> <p class="ql-block">中世紀時期,斯特拉斯堡的房屋大多為木結構,且密集排列。一旦起火,火勢會迅速蔓延。為了防止火災,城里的居民在夜間必須遵守嚴格的規(guī)定:宵禁、熄滅壁爐、禁止點燭光。大教堂還安裝了雨水收集池和消防泵,用于滅火。</p> <p class="ql-block">自15世紀以來,教堂平臺上就有守衛(wèi)駐守的記錄。他們的職責包括從這個戰(zhàn)略要地監(jiān)視城市。一旦發(fā)生火災,他們會用擴音器、旗幟和燈籠發(fā)出警報,并敲響風暴鐘。第一座守衛(wèi)屋建于16世紀?,F在的守衛(wèi)屋由建筑師約翰·洛倫茲·格茨于1782年建造。</p> <p class="ql-block">高塔:“世界第八大奇跡”</p><p class="ql-block">1399年,這座城市委托建筑大師烏爾里?!ゑT·恩辛根(Ulrich von Ensingen)建造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最高的塔樓。</p><p class="ql-block">這座八角形的塔樓由四座樓梯塔構成。1419年恩辛根去世后,他的繼任者,科隆的約翰·胡茨(Johann Hütz),</p><p class="ql-block">放棄了最初在塔頂建造中央螺旋樓梯的計劃。</p><p class="ql-block">相反,他將樓梯向外移至構成尖頂的八根支柱上。最終,這座教堂成為了一項技術上的杰作,其造型永無止境。這座大教堂高達142米,在1439年成為歐洲最高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石書</p> <p class="ql-block">教堂平臺上鐫刻的碑文構成了一本名副其實的“石書”?,F存最古老的碑文可追溯至1552年。守衛(wèi)們通常以前是石匠,負責迎接前來欣賞教堂平臺景色的游客。只需支付少量小費,他們中的一些人就會把游客的名字刻在石頭上。這種做法在19世紀被禁止。從那時起,游客就可以在訪客登記簿上簽名了。</p> <p class="ql-block">三聯博物館群</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Maison Kammerzell(卡梅澤爾府邸)是斯特拉斯堡最著名的文藝復興時期民宅,也是全市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世俗建筑之一,坐落在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廣場的西側,是游客爭相拍照留念的熱點地標。</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 木骨架雕刻:整座建筑三層木質立面上布滿雕刻圖案,人物、動物、神話象征等裝飾繁復。</p><p class="ql-block"> ? 彩繪玻璃窗:許多窗戶仍保留著古老的玻璃與木窗格柵。</p><p class="ql-block"> ? 石砌底層:一層為哥特風格石砌基座,與木結構上層形成鮮明對比。</p><p class="ql-block"> ? 連拱走廊:頂層以彎拱和三角形山墻收頂,富有阿爾薩斯特色。</p><p class="ql-block">??? 內部看點</p><p class="ql-block"> ? 壁畫:樓上有一批由畫家 Léo Schnug(1878–1933) 于20世紀初創(chuàng)作的中世紀風格壁畫,描繪騎士、寓言、宗教場景等;</p><p class="ql-block"> ? 餐廳:如今建筑內部是一家傳統阿爾薩斯風味餐廳,可用餐同時欣賞古跡內部細節(jié);</p><p class="ql-block"> ? 視角獨特:從樓上窗戶看向大教堂,視野開闊,尤其夜景十分浪漫。</p> <p class="ql-block">燈光熠熠</p> <p class="ql-block">獨塔,獨特的美</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夜景</p> <p class="ql-block">雖已是深夜,大教堂廣場上依然人頭攢動</p> <p class="ql-block">明天繼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