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驚艷誰的人生,只溫柔自己的歲月。車馬勞頓數(shù)千公里,“日落當(dāng)棲薄,系纜臨江樓”,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毽球臨海賽場走一遭,蠻幸運的。為比賽吶喊,為球友助力。</p> <p class="ql-block">隨甘肅隊球員一道卸下“戰(zhàn)袍”,沉醉在陽光、海浪的懷抱里,釋放心靈壓力,去聽“臨?!钡穆曇?,潮起潮落間,時間仿佛被拉成了永恒。</p> <p class="ql-block">站在靈湖邊,瞧!湖面如鏡;聽湖水輕柔而舒緩聲;望!山與水的相依相偎,大自然是一本百讀不厭的書。</p> <p class="ql-block">6月23日,比賽簽到日,捧來風(fēng)物中國志《臨?!罚凶呶淖珠g,漫游“千年臺州府,滿街文化人”,欲罷不能,古老的城墻,空濛的巾山,生動的紫陽街,山水意境里的古典之城,去探究。</p> <p class="ql-block">位于臨海體育館西南角,步行5分鐘,參觀臨海博物館的機(jī)會有了。6月26日,距比賽還有2個小時,參觀啦!</p> <p class="ql-block"> 臨海市博物館,占地面積28.6畝,地上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展廳及輔助面積8500平方米,是綜合性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臨海市博物館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3月4日的臺州專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1956年2月,臨??h文物管理小組成立,行政上仍與文化館合署辦公。1959年9月,臨??h文管小組改稱臨??h博物館,與文化館、圖書館三塊牌子,一套班子。1995年,博物館建成。1998年4月,開始向群眾正常開放。</p> <p class="ql-block">鎮(zhèn)館之寶北宋夔龍鈕云雷紋銅大晟應(yīng)鐘,紀(jì)念品、紀(jì)念章先齊備。走進(jìn)一樓展廳,刨根問底。</p> <p class="ql-block">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城內(nèi)的一磚一瓦皆有文韻,一呼一吸都是書香。</p> <p class="ql-block">傳唱著"千年臺州府,江南大宋城"的盛世景象﹣﹣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江南長城,被譽(yù)為北方明長城的"師范"和"藍(lán)本。</p> <p class="ql-block">在"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紫陽街上,儒、釋、道三教在此相生相融;父子三巡撫、兄弟四進(jìn)士、文武五狀元等人才輩出。</p> <p class="ql-block">傳承與發(fā)展,民俗廳有煙火氣息。在千年文化底蘊(yùn)的指引下,臺州府城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結(jié)合地方特色優(yōu)勢資源,讓臺州府城的新質(zhì)感,更加可被感知、可被觸摸。</p> <p class="ql-block">明清時代,臨海一直是臺州府治所在,城墻的軍事防御性功能極為重要。特別是在明嘉靖年間(1522-1566),倭寇頻繁騷擾東南沿海,迫使臺州府城墻跳出府城級城墻的等級限制,而向國防級的設(shè)計水平靠近。在譚綸和戚繼光的共同努力下,臺州府城墻在宋代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出實用、美觀而又縝密復(fù)雜的軍事防御系統(tǒng)。戚繼光在桃渚城抗倭?xí)r首創(chuàng)雙層空心敵臺,為了加強(qiáng)臺州府的防御,他在臨海城墻上也建造了十三座空心敵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夜色降臨,千年府城走起啦!</span>千年府城的文脈、紫陽老街上的煙火、括蒼山間的驛路蹄痕、桃渚石城的海風(fēng)印跡……構(gòu)成了臨海的斑斕底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紫陽街,南起興善門,北至廣文路,橫穿整座臺州府城。全長1080米,寬3到5米,全程青石板鋪路。</p> <p class="ql-block">德國哲學(xué)家費爾巴哈說:“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迸R海人吃什么,怎么吃,為什么吃,都有個“道。</p> <p class="ql-block">街巷兩旁,特色小吃,零食的招牌琳浪瑯滿國,來一杯屬于臨海的古老原生奶茶,品一口有靈江的清甜,有藤茶的明亮。藤茶是140年前從野生茶中選出的單株,據(jù)說種該茶有講究,三行番薯、一行茶樹,給番薯施肥時,也肥了茶樹,它只開花不結(jié)果。一茶在手,漫步紫陽老街,坊區(qū)周正,建筑古樸,依稀尚存“大宋”的氣象。</p> <p class="ql-block">一場賽事走進(jìn)臨海,在聚遠(yuǎn)閣望靈江,隔靈江找府城。我們來自祖國的大西北,初來乍到,瞬間被一座古城的歷史所吸引,如眼前的靈江水在心田泛波起浪,那滄桑況味必會久久縈繞心頭,揮之不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