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巜一四九記憶》.(3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資料提供:陳登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制作:QQ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巜一四九記憶》.(3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進軍拉薩.歷盡艱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7條協(xié)議簽訂之后,中央決定立即向西藏進軍。為了在軍事上配合18軍進藏,西北軍區(qū)派出獨立支隊從藏北進藏,派騎兵師二團從新疆向阿里進軍。西南局、西南軍區(qū)根據(jù)中央軍委命令,同意18軍組成進藏先遣支隊,軍副政委王其梅擔任先遣支隊司令員兼政委,軍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陳竟波任參謀長,林亮任政治部主任。154團8連和52師文工隊隨先遣支隊同行。先遣支隊于1950年7月25日從昌都出發(fā),9月9日到達拉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還同意18軍主力部隊分為兩為個梯隊,分兩批次進藏。第一梯隊進藏的是軍機關(guān)、軍直屬隊和52師154團。第二梯隊是52師師直和155團。第一梯隊第一批出發(fā)的部隊為北路部隊,于1951年8月28日從昌都出發(fā)。由張國華、譚冠三率軍直機關(guān),軍偵察營、工兵營、警衛(wèi)營、公安隊和文工團等部同行。第一梯隊第二批出發(fā)的為中路部隊,于1951年9月7日,由52師副政委陰法唐和政治部主任周家鼎率領(lǐng)154團從邊壩出發(f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梯隊于1951年9月15日,由52師副師長陳子植率領(lǐng)該師師直和155團從昌都出發(f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軍軍直機關(guān)從昌都出發(fā),經(jīng)過恩達、內(nèi)烏齊、丁青、沙丁宗、雅安多、白嘎鄉(xiāng)、桑達本貢、桑青松多、錯多鄉(xiāng)、唐普松多、直孔提、墨竹工卡、拉木、德慶到拉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路154團的進軍線路是:邊壩、丹達山、恩朱閣、察曲拉、曾公拉、嘉黎、亞查海、楚拉山、太昭、鹿子嶺、烏其江、墨竹工卡、拉木、德慶,拉薩。10月21日,154團與軍直機關(guān)在德慶匯合,開始進行閱兵訓(xùn)練,待命進入拉薩古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軍主力進藏部隊在行軍途中,歷盡千辛萬苦,飽受高原環(huán)境磨礪。9月15日,從丁青向拉薩行進,進入唐古拉山與念青唐古拉山之間的荒漠草原。10天后到達怒江北岸,怒江水流湍急,波濤洶涌。這里沒有過河的橋梁,人員物資過河,全部采用牛皮船擺渡。隨隊騾馬洇渡過江,在整個過江過程中,有50多匹騾馬被江水沖走。由于牛皮船有限,往返時間較長,部隊用了三天時間才渡過怒江。過河后緊接著是翻越海拔6000米高的冷拉雪山。雪山海拔很高,因高寒缺氧,很多人在山上都有明顯的高原反應(yīng),頭疼的像要炸了似的,胸悶、心慌,呼吸困難。有的人還全身浮腫,四肢無力,行走困難。譚冠三政委年近半百,受過傷,平時就有頭疼的毛病,來到雪山頂上,高原反應(yīng)更加明顯,疼痛難忍,但他十分堅強,強忍疼痛,堅持行軍。張國華軍長本身就有高血壓,到了山頂,血壓更高,體力不支,他仍然堅持徒步前行。張國華、譚冠三首長還把自己的座騎,讓給生病的戰(zhàn)士騎,或用來給戰(zhàn)士馱背包。首長為人師表,深深的感動了全體干戰(zhàn) 。在雪山上,干戰(zhàn)們雖然高山反應(yīng)嚴重,仍堅持前行。實在走不動了,就歇一會兒再走。體力好一點的戰(zhàn)友,主動攙扶走不動的人,或邦助他們扛槍或者背背包。盡管海拔再高,生命危險不斷上升,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激勵下,大家奮勇向前,勇攀雪峰。雪山高,路程遠,一天翻不過雪山時,就在雪山上露營。山上冰天雪地,寒風(fēng)刺骨。一半以上的干戰(zhàn)被凍感冒。有的還換上了關(guān)節(jié)炎,落下了病根。在上山過程中,有的戰(zhàn)士為了給重病員抬擔架,自己累倒在地,為救戰(zhàn)友,結(jié)果自己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下山時因積雪很厚,辨不出前進道路,有的戰(zhàn)士在探路時跌下懸崖,光榮犧牲。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在探明下山道路安全的情況下,戰(zhàn)士們發(fā)明了座“雪山電梯”的方法滑下山。軍師首長也和大家一樣,在警衛(wèi)員護衛(wèi)下,坐上了“雪山電梯”,共同體會座“雪山梭梭板”的美好感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行軍過程中,沒有條件去講究衛(wèi)生,不管是男兵或是女兵,大家都是一樣在連續(xù)幾個月時間中沒有條件換衣褲,也不能洗澡。好多人身上都長滿了虱子,虱子在人身上爬,產(chǎn)生劇烈瘙癢,夜間癢的讓人睡不著覺,十分難受。有的戰(zhàn)士就把內(nèi)衣脫下來,涼在帳蓬繩上,赤著身入睡。夜間氣溫很低,虱子也怕凍,到第二天早上一看,虱子全在衣服上面縮成一團,用棍子一敲打,全落在地上,衣服上的虱子全沒有了。用這個方法消滅虱子真是好,消息傳開后個個效仿。戰(zhàn)士的易外發(fā)明,既消滅了身上的虱子,防止了感梁染,又一身輕松,消除了煩腦,共同感受到?jīng)]有虱子的日子真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工隊戰(zhàn)友更辛苦,除完全行軍任務(wù)外,每走一路,都要到藏族群眾去宣傳黨的宗教、民族政策和17條協(xié)議,宣傳祖國的大好形勢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巨大成就,又要說,又要唱,既要逗,又要跳。她們精采表演在藏族同胞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加深了對人民解放軍的影響,擴大共產(chǎn)黨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印象,為部隊進軍西藏打開了良好政治局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軍52師部隊進軍拉薩,歷時110多天。行軍途中穿越了橫斷山脈,越過了海拔在四千米以上的雪山12座,海拔在六千米以上的雪山4座。橫渡金沙江、怒江等大小河流十幾條。其間無言戰(zhàn)友隨隊騾馬,因極度疲勞,死餓、累死和摔死的占到三分之二。因后勤補給困難重重,部隊是在半饑餓狀態(tài)下行軍,經(jīng)常出現(xiàn)斷糧現(xiàn)象。沒有吃的使干戰(zhàn)體力急劇下降,加上高原嚴重缺氧,呼吸困難,高原病,疲勞和饑餓,無時不刻的隨時威脅著每個人的生命,許多干戰(zhàn)因高原自然之敵長眠在西藏雪域。主力部隊經(jīng)過艱苦行軍,終于在1951年10月20日到達德慶和拉薩近郊,完成了進軍西藏的艱巨任務(wù)。入城以前,軍首長下令52師部隊進行修整,為進入拉薩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要在進城之時,給拉薩人民和各界人士留下人民解放軍的美好印象。</span></p>